个人中心登录
真题分享栏目 考试相关

高端班中医外科学补习考点总结

发布时间:2021-08-06  

第二单元  中医外科

外科疾病的辩证:

  • 阴阳: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补充:红灵丹—治阳证。黑退丹——治阴证。

 

阳证

阴证

发病缓急

急性发作

慢性发作

皮肤颜色

红赤

紫暗或皮色不变

皮肤温度

灼热

不热或微热

肿胀形势

高起

平坦下陷

肿胀范围

根脚收束

根脚散漫

肿块硬度

软硬适度

坚硬如石或柔软如绵(易错)

疼痛感觉

疼痛剧烈

隐痛、不痛或抽痛

病位深浅

皮肤、肌肉

筋骨

脓液稀稠

脓液稠厚

稀薄或纯血水

病程长短

病程比较短

病程比较长

全身症状

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渐消

初期无明显症状,酿脓时有虚热症状,溃后虚象更甚

预后顺逆

易消、易溃、易敛多顺

难消、难溃、难敛多逆

二、外科辨肿:

热肿

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势急剧

阳证疮疡

寒肿

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热则舒

冻疮、脱疽

风肿

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

痄腮、大头瘟

湿肿

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

股肿、湿疮

痰肿

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

瘰疬、脂瘤

气肿

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或随喜怒消长

气瘿、乳癖

瘀血肿

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也有血肿染毒、化脓而肿

皮下血肿

脓肿

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

外痈、肛痈

实肿

肿势高突,根盘收束

正盛邪实之疮疡

虚肿

肿势平坦,根盘散漫

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

补充:

热肿: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寒肿:寒+湿~阳和汤。

寒:当归四逆汤

风肿:(大头蕴)普济消毒饮。

湿肿:湿裹邪寒:阳和汤

湿裹邪热:四妙丸

萆薢胜湿汤(脱疽)

痰肿:化煎二陈汤

气肿:(气瘿)四海疏郁丸。

瘀血肿:桃红四物汤

(风肿)—外治:切开

内治:仙乃活命饮:针对成脓只在疮疡章节中。

透脓散:乳痈、肛痈、肠痈等。 

四、外科辨痛:

热痛: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见于阳证疮疡等。

寒痛: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见于脱疽、寒痹等。

风痛: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见于行痹等。

气痛: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见于乳癖等。

湿痛: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可凹性水肿或糜烂流滋。见于臁疮、股肿等。

痰痛: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见于脂瘤、肉瘤。

化脓痛:痛势急胀,如同鸡啄,按之应指。多见于疮疡成脓期

瘀血痛:初起隐痛,胀痛,皮色不变或皮色暗褐,或见皮色青紫瘀斑。见于创伤或创伤性皮下出血。

五、外科辨痒:

风胜

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

如牛皮癣、白疕、瘾疹(消风散)

湿胜

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或有传染性

如脓疱疮等(除湿胃苓汤)

热胜

皮肤瘾疹,焮红灼热作痒,或只发于裸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常不传染

如接触性皮炎(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虫淫

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甚,最易传染

如手足癣、疥疮(硫磺)等

血虚

皮肤变厚、干燥、脱屑、作痒,很少糜烂滋水

如牛皮癣等(当归饮子)

 

外科之部位辨证(助理无):

部位

病因

原理

临床表现

上部

风热、风温

风性轻扬

火曰炎上

发于头面、颈项、上肢。来势迅猛,实证、阳证居多。发热恶风,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口干耳鸣,鼻燥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局部红肿宣浮,根脚收束,肿势高突,疼痛剧烈,溃疡则脓稠而黄

中部

气郁、火郁

肝气郁结位于中焦

多发于胸腹胁肋腰背。发病前常情志不畅;呕恶上逆,胸胁胀痛,腹胀痞满,腹痛肠鸣,小便短赤,舌红,脉弦数(柴胡)

下部

寒湿、湿热

湿性趋下

多发于臀、前后阴、腿足。起病缓慢而缠绵。患部沉重不爽,二便不利。疮疡或肿胀如绵,或红肿流滋,或疮面腐肉不脱(湿性黏腻)

寒+湿=阳和汤。

湿+热=萆薢胜湿汤

补充:头面:船(传染性单核细胞综合症)锁(锁喉痈)炸(痄腮)弹(抱头火丹)

颈部:颈痈、瘿痈(牛蒡解肌汤)

外科之经络辩证(助理无):

气血特点

经络

治疗方向

多血多气之经

阳明大肠经

阳明胃经

血多则易凝滞,治疗时注意活血活血、行血

气多则易郁结,治疗时注意行气(治痿独取阳明)

多血少气之经

手足太阳经

手足厥阴经

多血则易凝滞,治疗时注意活血(补气托毒)

气少则外发不足,治疗时注意补托

多气少血之经

手足少阳经

手足少阴经

手足太阴经

气多则易郁结,治疗时注意行气

血少则收敛较难,治疗时注意滋养

 

第三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外科内治三大法:消、托、补

 

消法从内部消化

托法往外走

补法

适于

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此法适用于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以及各种皮肤性疾病(黄连解毒汤)

托法适用于外疡中期,即成脓期

适用于溃疡后期

禁忌

如疮疡已成,不可用内消之法

 

毒邪未尽时,切勿遽用补法(助邪益盛)

 

 

补托

适于正虚毒盛

透托

适于毒盛而正不虚

 

补充:

气虚:托里消毒散=黄芪        

阳虚:神功内托散=鹿茸

外治法

外治法有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其他疗法三类

药物疗法包括:膏药,油膏,箍围药,草药,掺药。

手术疗法包括:切开法,烙法,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

其他疗法包括: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热烘疗法,溻渍法,冷冻法,激光法。

膏药、油膏的应用

膏药

硬膏

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

初起—能消,已成—能溃,溃后—祛腐

阳证

太乙膏,千捶膏

阴证

阳和解凝膏(联系阳和汤)

蚀破疮头

咬头膏

油膏

软膏

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及肛门病等。

肿疡期

阳证

黄膏,露膏

半阴半阳证

冲和

阴证

回阳玉龙膏

溃疡期

生肌玉红膏(腐肉未脱)

生肌白玉膏(腐肉已净)

红油膏:用于一起溃疡

特殊用

皮肤病用的疯油膏,肛门用的消痔膏,黄连膏

                                        

治疗牛皮癣(疯牛)

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箍围药

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者。其用药跟油膏只是剂型的区别,一个是膏,一个是散

阳证

黄散,露散

半阴半阳证

冲和

阴证

回阳玉龙散

 

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分类

适应证

常用药

消散药

适于肿疡初起而未成脓

阳证:阳毒内消散、灵丹

阴证:阴毒内消散、桂麝散、退消

提脓祛腐药

适于溃疡初期,腐肉未脱,新肉未生

升丹与石膏之比例,叫九一丹,八二丹,五五丹等。阳证用含升丹少的九一丹,八二丹。阴证用含升丹多的五五丹等

对升丹过敏的,用黑虎丹

石膏:稀释升丹毒性

腐蚀药平胬药

适于:1.肿疡未溃时。2.溃后,窗口太小,引流不畅(扩疮)

白降丹,枯痔散,三品一条枪(长条状),平胬丹

 

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

适应

一切外疡,确已成脓者

切口选择

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

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

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

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

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

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因为纵切口在疤痕形成后易影响关节功能

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开

 

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应证及用法(重点)

分类

操作方法

适应证

砭镰法

浅刺患处,放血

适于急性阳证疮疡,如红丝疔、下肢丹毒

挑治法

挑破患处皮肤、皮下组织

内痔、肛裂,脱肛、肛门瘙痒、颈部多发性疖肿等

挂线法

利用挂线的紧箍作用,促使气血阻绝,肌肉坏死,达到切开目的。还能引流

疮疡溃后,脓出不畅。适用于瘘管、窦道

结扎法

用扎绳的方法,使患处分离出去

适用于头大蒂小的赘疣、痔核以及瘤、脱疽等

 

第四单元  疮疡

 

性质

发病部位

范围

特点

分类

急性化脓性疾病

肌肤浅表部位

3cm

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

暑疖(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

急性化脓性疾病

 

3~6cm

疮形小,但根脚坚硬,状如钉丁(钉子)

颜面疔,手足疔,红丝疔

急性化脓性疾病

体表皮肉之间

6~9cm

光软无头,红肿疼痛,易肿,易脓,易溃,易敛

痈,颈痈

急性化脓性疾病

西医的蜂窝组织炎

范围比痈更大

初期无头,红肿蔓延成片,边界不清,灼热疼痛

锁喉痈,臀痈,手发背,足发背

丹毒

急性感染性疾病

 

 

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

内发丹毒,抱头火丹,流火,赤游丹毒

有头疽

急性化脓性疾病

肌肤间,向深部扩散

9~12cm

粟粒样脓头,红肿热痛,溃后状如莲蓬蜂窝

 

流注走窜)

急性化脓性疾病

肌肉深部

 

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容易走窜

 

补充内发丹毒(胁肋):柴胡清肝汤

       抱头火丹:普济消毒饮

       流火(下肢):萆薢盛湿汤合五神汤

       赤游丹毒(新生儿臀部)

疖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暑疖

有头疖

患处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约3cm,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

无头疖

患处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约3cm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触之疼痛,2~3天化脓,溃后多迅速愈合

蝼蛄疖

多发于儿童头部。有两种:—多发型,如蝼蛄串穴之状。—坚硬型。治疗宜十字形切开。病久可损及颅骨

疖病

好发于项后背臀部。几个到几十个,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患消渴病、习惯性便秘或营养不良者易患本病。

 

疖的内治法:以清热解毒为主

邪盛正不虚

热毒蕴结证:常见于气实火盛者。

治法:清热解毒。

用方: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暑热浸淫证:发于夏秋季节

治法:清暑化湿解毒。

用方:清汤(8—9月)

正虚邪盛

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用方: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

治法:健脾和胃,清化湿热。

用方: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

 

疖的外治:

初起小者用千捶膏盖贴或三黄洗剂外洗;大者用金黄散玉露散

脓成宜切开排脓

蝼蛄疖宜作十字形剪开

十字切开:蝼蛄疖,有头疽,脂瘤染毒

急性化脓性疾病(红肿热痛)

特点:疮形虽小,但根脚坚硬,有如钉丁之状,病情变化迅速,容易造成毒邪走散。

颜面疔易走黄而有生命危险;手足疔易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

手足部疔疮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临床表现(发作部位)

治疗方法

蛇眼疔

多局限于指甲一侧边缘的近端处,

宜沿甲旁0.2cm挑开引流

蛇头疔

指端感觉麻痒而痛

宜在指掌面一侧作纵形切口,不可指掌面正中切开

蛇肚疔

发于指腹部,整个患指红肿疼痛,呈圆柱状,形似小红萝卜

宜在手指侧面作纵形切口,切口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指关节面

托盘疔

初起整个手掌肿胀高突,失去正常的掌心凹陷

掌横纹切开,切口应够大,保持引流通畅

足底疔

初起足底部疼痛,不能着地,按之坚硬。

 

 

红丝疔:

发于四肢,患肢内侧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外治:宜用砭镰法,局部消毒后,以刀针沿红丝行走途径,寸寸挑断,并用拇指和食指轻捏针孔周围皮肤,微令出血,或在红丝尽头挑断,挑破处均盖贴太乙膏掺红灵丹。

砭镰法用于红丝疔,下肢丹毒!!

红丝疔的治疗

治疗宜清热解毒,佐以凉血活血。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灶。

(1)火毒入络证:患肢红丝较细,红肿疼痛。全身症状较轻。苔薄黄,脉濡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2)火毒入营证:患肢红丝粗肿明显,迅速向近端蔓延,并伴臖核肿大作痛,全身寒战高热,头痛,口渴。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凉血清营,解毒散结。

方药: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

 

颜面疔

生于眉心

眉心疔,或印堂疔

生于两眉棱

眉棱疔

生于眼胞者

眼胞疔

生于颧部

颧疔

生于人中

人中疔

生于人中两旁

虎须疔

生于口角

锁口疔

生于两唇内里

反唇疔—脾气将绝

生于颏部

承浆疔

 

颜面部疔疮的治疗

内治以清热解毒为大法,火毒炽盛证宜凉血清热解毒。

一、热毒蕴结证:红肿高突,根脚收束,发热头痛。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二、火毒炽盛证:疮形平塌,肿势散漫,皮色紫暗,焮热疼痛。伴高热,头痛,烦渴,呕恶,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走黄)。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

颜面疔的外治:

(1)初起宜箍毒消肿,用金黄散、玉露散以金银花露或水调成糊状围敷,或千捶膏盖贴,或六神丸、紫金锭研碎醋调外敷。

(2)脓成宜提脓祛腐,用九一丹、八二丹撒于疮顶部,再用玉露膏或千捶膏敷贴。若脓出不畅,用药线引流;若脓已成熟,中央已软有波动感时,可切开排脓

(3)溃后宜提脓祛腐,生肌收口。疮口掺九一丹,外敷金黄膏;脓尽改用生肌散、太乙膏或红油膏盖贴。

(光软无头)

痈的概念与特点

1.定义: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有内痈,外痈之分。这里只讲外痈。

2.特点: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范围6~9厘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恶寒、发热、口渴等症状。

痈的特点:3个阶段

1.初起:在患处皮肉之间突然肿胀,光软无头,迅速结块,表皮焮红,灼热疼痛。

2.成脓:肿势高突,疼痛加剧,痛如鸡啄。若按之中软有波动感者,为脓成已熟。

3.溃后:久不收口

痈的辨证论治:(即初起、成脓、溃后)

 

火毒凝结证

热盛肉腐证

气血两虚证

 

初起

成脓

溃后

治法

清热解毒,行瘀活血

和营清热,透脓托毒

益气养血,托毒生肌

用方

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

托里消毒散

 

痈的外治法

(1)初起用金黄膏或金黄散,以冷开水调成糊状外敷。热盛者,可用玉露膏或玉露散外敷,或太乙膏外敷,掺药均可用红灵丹阳毒内消散

(2)成脓宜切开排脓,以得脓为度。

(3)溃后先用药线蘸八二丹插入疮口,三五日后改用九一丹,外盖金黄膏或玉露膏。待肿势消退十之八九时,改用红油膏盖贴。脓腐已尽,见出透明浅色黏液者,改用生肌散、太乙膏或生肌白玉膏或生肌玉红膏盖贴。

(4)有袋脓者,可先用垫棉法加压包扎,如无效可扩创引流。

 

颈痈:多见于儿童

风热痰毒证:颈旁结块,初起色白濡肿,形如鸡卵,灼热疼痛,逐渐红肿化脓,伴恶寒发热,头痛,项强,咽痛,口干,溲赤便秘,苔薄腻,脉滑数。

治法:散风清热,化痰消肿。

方药:牛蒡解肌汤银翘散加减。

外治

初起用金黄膏外敷。脓成应切开排脓。溃后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引流,外盖金黄膏或红油膏;脓尽用生肌散、白玉膏。

1.含义:发是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蜂窝组织炎

2.特点:初起无头、红肿蔓延成片,中央明显,四周较淡边界不清,灼热疼痛,有的3~5日后中央色褐腐溃,周围湿烂,全身症状明显。

常见的有:发于结喉处的锁喉痈,生于臀部的臀痈,生于手背部的手发背,生于足背的足发背

 

锁喉痈:(结喉处)---初起,成脓,溃后

证型

临床表现

治法

用方

痰热蕴结

壮热,舌红绛,脉弦滑数或洪数

散风清热,化痰解毒

普济消毒饮

热盛肉腐

肿势局限,按之中软应指

清热化痰,和营托毒

仙方活命饮

热伤胃阴

溃后脓出稀薄,收口慢,胃纳不香,舌光红,脉细

清养胃阴

益胃汤

补充:一(益胃汤)位老(虚劳)匹(胃脾)夫锁(锁喉痈)呃逆。

锁喉痈的外治:

初起用玉露散金黄散

成脓后应及早切开。

 

臀痈:(臀部肌肉丰厚处)

证型

临床表现

治法

用方

湿火蕴结

焮红灼热湿烂溃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

清热解毒,和营化湿

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湿痰凝滞

漫肿不红,进展缓慢,苔薄白或白腻,脉缓

和营活血,利湿化痰

桃红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

气血两虚

溃后收口慢,面色萎黄,神疲乏力

调补气血

八珍汤

 

臀痈的外治:

未溃时:红热明显的用玉露膏;红热不显用冲和膏外敷。

成脓后:宜切开排脓。

有头疽(助理无)

发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特点:初起粟粒样脓头,红肿热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发生扩散,溃烂之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12cm。多见于中老年人和消渴病患者,易出现内陷之证。

(颜面疔易走黄,有头疽易内陷)

 

走黄:邪毒盛   内陷:邪毒盛+正虚

有头疽的内治

火毒凝结证

多见于壮年正实邪盛者

红肿热痛+热

仙方活命饮

合黄连解毒汤

湿热壅滞证

红肿热痛+湿  苔腻脉濡数

仙方活命饮

阴虚火炽证

多见于消渴患者

竹叶黄芪汤

气虚毒滞证

多见于年迈体弱,气血不足患者

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

 

有头疽的外治

(1)初起未溃:火毒凝结证或湿热壅滞证,用金黄膏千捶膏外敷;阴虚火炽证或气虚毒滞证,用冲和膏外敷。

(2)有波动,可采用手术扩创排毒,做“+”或“++”字形切开------十字切开的,还有蝼蛄疖、脂瘤染毒

(3)收口期:以生肌散掺疮口,外敷白玉膏。

流注流窜(助理无)

流注是发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特点是:发于躯干四肢肌肉丰厚处的深部,发病急骤,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容易走窜,常此处未愈,他处又起。

丹毒容易复发

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特点: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焮热肿胀,边界清楚,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

本病总由血热火毒为患。

不同部位的丹毒(重点)

内发丹毒

发生在躯干部位的

抱头火丹

发生在头面部的

流火

发生在小腿足部的

赤游丹毒

发生在新生儿臀部的

 

丹毒内治法:(记忆:普济羲皇舞弊,柴胡清肝帮忙)

风热毒蕴证(抱头火丹)

肝脾湿火证(内发丹毒)

湿热毒蕴证(流火)

胎火蕴毒证(赤游丹毒)

发于头面部,皮肤焮红灼热,肿胀疼痛,伴恶寒发热,头痛

发于胸腹腰胯部,皮肤红肿,摸之灼手

发于下肢,局部红肿灼热疼痛

发于新生儿,多见臀部。红肿灼热,多呈游走性

普济消毒饮

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

神汤合薢渗湿汤

角地黄汤合连解毒汤

 

丹毒的外治法:

外敷法

砭镰法(重点)

 

金黄散玉露散

消毒后,用七星针或三棱针叩刺患部皮肤,放血泄毒。

此法只适用于下肢复发性丹毒,禁用于赤游丹毒、抱头火丹患者(红丝疔也用砭镰法)

流火结毒成脓者,在坏死部分切口引流,掺九一丹,外敷红油膏(用于一切溃疡)

 

走黄与内陷(助理无)

颜面疔易走黄,有头疽易内陷

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

病因病机:生疔之后,早期失治,毒势不得控制,或挤压碰伤,过早切开,毒邪扩散,或误食辛热及酒肉鱼腥等发物,或艾灸疮头,更增火毒,均可促使疔毒发散,入营入血,内攻脏腑而成。

内陷:阳证疮疡,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毒邪走散,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

内陷的根本原因在于正气内虚,火毒炽盛。

内陷的分类

火陷

火陷:有头疽的1--2侯   毒盛期

干陷

干陷:2--3侯   溃脓期

虚陷

虚陷:4侯   收口期

 

第五单元  乳房疾病

 

乳痈

粉刺性乳痈

乳癖

乳核

乳岩

年龄

产后3~4周

 

25~45岁

20~25岁

40~60岁

特点

乳房部的痈,红肿热痛

常有乳头凹陷,初起多位于乳晕,化脓后脓中夹脂质样物质

大小不等,质地不硬,活动度好,边界不清

单个或多个,0.5~5cm,形如丸卵,质地坚实,边界清楚,表面光滑

边界不清,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不易移动

西名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腺增生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癌

 

 

 

与月经周期或情绪密切相关

与月经无关单发的手术切除

关键在早期诊断手术治疗为主

乳痈

乳汁郁积是乳痈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产后3~4周哺乳期妇女。

痈:初起,成脓,破溃三个阶段-------脱衣偷瓜

 

气滞热壅证

热毒炽盛证

正虚毒恋证

表现

皮色不变或微红,肿痛。

肿块变软有应指感,壮热。

溃脓后,脓汁清稀,愈合缓慢

治法

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益气和营托毒

用方

蒌牛蒡汤

脓散

里消毒散

 

乳痈的外治法:

成脓期切开术要求: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切开排脓

切口应按乳络方向放射性切开,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

切口位置应选择脓肿稍低的部位(水往低处流之意)

粉刺性乳痈(助理无)

即西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

特点:多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油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炎症反应较轻。

乳癖

即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特点: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好发于25~45岁的中青年妇女。

乳癖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多位于外上象限

乳癖的辨证论治:小楼二加四

 

肝郁痰凝证

冲任失调证

临床表现

多见于青壮年女性。乳房肿块随喜怒而消长,伴胁胀,善郁易怒,心烦口苦

多见于中年女性,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缓解,伴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或闭经

舌脉

苔薄黄,脉弦滑

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

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调摄冲任

用方

逍遥蒌贝散

二仙汤合四物汤

 

乳癖的外治:

阳和解凝膏黑退消桂麝散盖贴。或以生白附子或鲜蟾蜍皮外敷,或用大黄粉以醋调敷。

乳核

乳癖:25~45        乳岩:45~60

乳核是发生在乳房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

特点:好发于20~25岁青年妇女,乳中结核,可单个,可多个。直径0.5~5厘米之间。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质地坚实,表面光滑,推之活动。与月经无关(乳癖与情绪及月经周期密切相关)

乳核的辨证论治【记忆:如何逍遥,找小桃红】

肝气郁结证

血瘀痰凝证

肿块较小,发展缓慢,不红不热不痛,推之可移。伴胸闷叹息

肿块较大,坚硬。重坠不适,伴胸闷牵痛,烦闷急躁,或月经不调,痛经

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

舌暗红,苔薄腻,脉弦滑或弦细

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疏肝活血,化痰散结

逍遥散

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乳核的外治法:

1.对单发纤维腺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宜。

2.阳和解凝膏黑退消外贴,7天换药一次。

乳岩

补充:1、表不平 2、边界不清 3、质硬 4、活动度差

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凹如泛莲。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多发于40~60岁女性。相当于乳腺癌

乳岩的辨证论治:八人审理,开审开二仙

肝郁痰凝

冲任失调

正虚毒炽

气血两亏

脾虚胃弱

抑郁或急躁,胸闷胁胀

经事紊乱

溃后愈坚,渗流血水,

面色萎黄,神倦乏力,

食欲不振神疲肢软,恶心欲吐,

疏肝解郁,

化痰散结

调摄冲任,

理气散结

调补气血,

清热解毒

补益气血,

宁心安神

健脾和胃

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

二仙汤合开郁散

八珍汤

人参养荣汤

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

 

第六单元  瘿

 

气瘿

肉瘿

石瘿

瘿痈

年龄

多发于青春期,流行地区常见于入学年龄的儿童

 

多发于40岁以上的患者

 

特点

随喜怒而消长,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如肉之团

坚硬如石,凹凸不平,推之不移

结喉两侧结块,色红灼热,疼痛肿胀,甚而化脓

西医

 

甲状腺腺瘤或囊肿

甲状腺癌

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

气瘿

《诸病源候论》认为本病的原因是:一为忧恚;二为水土(内因情志不畅,外因含碘不足)

气瘿的临床表现:

初起时无明显不适感,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腺体表面较平坦,质软不痛,皮色如常,腺体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随情志波动而增减,是气瘿最大的特点。

肝郁气滞证:

颈部弥漫性肿大,边缘不清,随喜怒消长,皮色如常,质软无压痛,肿块随吞咽而上下移动,伴急躁易怒,善太息,舌淡红,苔薄,脉沉弦。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软坚。

用方:四海舒郁丸。

记忆:弃婴,四海为家

肉瘿

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腺瘤或囊肿,属甲状腺的良性肿瘤。

特点:颈前喉结一侧或两侧结块,柔韧而圆,如肉之团,随吞咽而上下移动,发展缓慢。

肉瘿的辨证论治(记忆:小生喝一壶)

 

内治法

外治法

气滞痰凝证

气阴两虚证

阳和解凝膏黑退消桂麝散外敷

临床表现

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块,呈圆形,不红不热,随吞咽而上下移动,一般无全身症状

颈部肿块柔韧,随吞咽而上下移动,常伴急躁易怒,心悸,失眠多梦,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月经不调,手部震颤

舌脉

苔薄腻,脉弦滑

舌红,苔薄,脉弦

治法

理气解郁,化痰软坚

益气养阴,软坚散结

用方

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

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

瘿痈

瘿痈是瘿病中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炎症性疾患。相当于西医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

特点:(瘿+痈

结喉两侧结块----

色红灼热,疼痛肿胀,甚而化脓---

瘿痈的内治法

证型

风热痰凝证

气滞痰凝证

表现

局部结块疼痛明显,伴恶寒发热,头痛,口渴咽干,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肿块坚实,轻度作胀,重按方痛,痛引耳后枕部,或喉间梗塞感,痰多,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

疏风清热化痰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用方

牛蒡解肌汤颈痈(两个方共用)

柴胡疏肝散

 

瘿痈的外治法

1.初期宜用箍围药,如金黄散、四黄散、双柏散,水或蜜调制外敷,每日1~2次。

2.若成脓切开排脓,八二丹药线引流,金黄膏外敷。

石瘿

含义:瘿病坚硬如石不可移动者,称为石瘿。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癌

特点:结喉两侧结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

诊断:甲状腺同位素¹³¹碘扫描,显示为凉结节(或冷结节)

治疗:石瘿是恶性肿瘤,一旦确诊,宜早期手术切除。

石瘿的治疗:

内治法

外治法

痰瘀内结证

热伤

阳和解凝膏阿魏粉敷贴。

肿块疼痛灼热,可用生商陆根捣烂外敷。

局部坚硬如石,全身症状尚不明显。舌暗红,脉弦

晚期。形瘦体倦,舌紫暗有瘀斑,脉沉涩

解郁化痰,活血消坚

和营养阴

海藻玉壶汤合桃红四物汤

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

 

第七单元  瘤、岩

 

脂瘤

血瘤

肉瘤

失荣

毛细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

好发年龄

青春期

生后1-2月

 

成年女性

40岁以上男性

西医病名

皮脂腺囊肿

毛细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

脂肪瘤

淋巴转移癌或原发癌症

临床特点

圆形质软的肿块,中央粗大毛孔,挤出粉渣,带臭味

色鲜红或紫红,压之褪色,抬手复原

很大压缩性,柔软似海绵

软似绵,肿如馒,皮色不变,如肉之隆起呈扁平团块状或分叶状

颈淋巴结肿大,生长快,质地坚硬。溃后如翻花状。古代外科四大绝症之一

脂瘤

皮肤间出现圆形质软的肿块,中央有粗大毛孔,可挤出有臭味的粉渣样物

(中医的脂瘤相当于西医的皮脂腺囊肿

西医的脂瘤相当于中医的肉瘤

脂瘤的内治:【记忆:仙龙只留(脂瘤)二四七】

痰气凝结证

痰湿化热证

脂瘤表皮中央有黑点,伴咽喉如有梅核堵塞,胸膈痞闷,抑郁,急躁易怒

瘤体红肿,灼热,疼痛,甚至跳痛化脓,伴发热,恶寒,头痛,尿黄,

舌淡,苔腻,脉滑

舌红,苔薄黄,脉数

理气化痰散结

清热化湿,和营解毒

二陈汤合四七汤=半夏厚朴汤+大枣

龙胆泻肝汤合仙方活命饮

 

脂瘤的外治

脂瘤染毒而未成脓者,予金黄膏、玉露膏外敷。

脂瘤染毒成脓者,予行十字切开引流。

十字切开:脂瘤成脓有头疽,蝼蛄疖。

其他疗法:

将脂瘤完整手术切除,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血瘤

皮色鲜红,新生儿压之褪色

 

相当于西医的血管瘤,常见的有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压缩性很大

血瘤是指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丛集而形成的肿瘤。其特点是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暗紫,或呈局限性柔轻肿块,边界不清,触之如海绵状。

血瘤的诊断

1.毛细血管瘤:多在生后1~2个月出现,多数表现为皮肤上有红色丘疹或小的红斑,逐渐长大,界限清楚,质软可压缩,色泽鲜红或紫红,压之退色,抬手复原

2.海绵状血管瘤:质地柔软似海绵,常呈局限性半球形、扁平或高出皮肤的隆起物,有很大压缩性。

血瘤的内治:【秦良顺气反的欢,就怕血瘤拉清单】

心肾火毒证

肝经火旺证

脾统失司证

多见于初生婴儿,肿块色泽鲜红,口渴面赤,尿黄便干,口舌生疮,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多发于头面或胸胁部,常因情志不遂而生胀痛,伴心烦易怒,舌红苔微黄,脉弦细数

好发于下肢,质软易出血,不痛,伴肢软乏力,面色萎黄,纳食不佳,舌淡苔白脉细

清心泻火,凉血解毒

清肝泻火,祛瘀解毒

健脾益气,化湿解毒

芩连二母丸合凉血地黄汤

栀逍遥散合肝芦荟丸

顺气归脾丸

 

血瘤的外治法(歌诀:小血瘤五妙膏)

对小面积毛细血管瘤及海棉状血管瘤可用五妙水仙膏外搽。

肉瘤(脂肪瘤)

发于皮里膜外,由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脂肪瘤

特点:多见于成年女性,可发于身体各部,好发于肩、背、腹、臀及前臂皮下。大小不一,边界清楚,皮色不变,生长缓慢,触之柔软。软似绵,肿似馒,皮色不变,不紧不宽,如肉之隆起。呈扁平团块状分叶状

中医脂瘤相当于西医的皮脂腺囊肿

中医肉瘤相当于西医的脂肪瘤

失荣(助理无)

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

颈部淋巴结肿大,生长较快,质地坚硬。表面不平,固定不移日久癌肿溃破,疮面渗流血水,高低不平,形似翻花状。其肿痛波及范围可向面部、胸部、肩背部扩展。

失荣的内治:见到四八佳人,无话佯话,吓的花容失色

气郁痰结证

阴毒结聚证

瘀毒化热证

气血两亏证

舌红,苔微黄腻,脉弦滑

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弦细

舌红,苔黄,脉数

舌淡,苔白或无苔,脉沉细

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温阳散寒,化痰散结

清热解毒,化痰散瘀

补益气血,解毒化瘀

化痰开郁方(经验方)

阳和汤

五味消毒饮合化坚二陈丸

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

 

失荣的外治

1.早期颈部硬肿为气郁痰结证者,可外贴太乙膏。(特殊方剂)

2.颈部硬肿若为阴毒结聚者,外贴阳和解凝膏冲和膏

 

第八单元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热疮

热病过程中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疾病

蛇串疮

即带状疱疹。1.成簇水疱;2.带状分布;3.痛如火燎(主要通过颜色、疼痛程度辨别

体表的赘生物

头癣(白秃疮、肥疮—黄癣)、手足癣、体癣(铜钱癣)、花斑癣

白屑风

皮肤油腻发亮,出现红斑,覆盖鳞屑,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油风

(鬼剃头)头发突然发生斑块性脱落

黄水疮

1.传染性;2.浅在性脓疱和脓痂

虫咬皮炎

皮肤油丘疹样风团,上有针尖大小的瘀点

疥疮

1.传染性。2.夜间剧痒+隧道

湿疮

剧烈瘙痒;对称分布;多形损害;渗出倾向

接触性皮炎

1.接触史;2.皮肤暴露部位;3.皮肤斑贴实验阳性显示

药毒

1用药史;2潜伏期5-20天;3皮损全身性、对称性

瘾疹

大小不等的风团,或红或白,来去倏忽

牛皮癣

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剧烈瘙痒,皮损肥厚,极易形成苔藓样病变

白疕

1银白色鳞屑;2半透明薄膜;3筛状出血点

淋病(膀胱肝)

性病。男见尿道口红肿流稀薄粘液。

女淋: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前庭大腺炎

梅毒(梅超风)

性病。一期硬下疳;二期杨梅疮;三期杨梅结毒(一干二闯三解毒)

尖锐湿疣

生物好发赘于外生殖器及肛周的皮肤黏膜湿润区。

热疮(助理无)

本病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簇集成群的水疱,内含透明浆液。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

肺胃热盛证

热像

疏风清热

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

湿热下注证

疱疹发于外阴,灼热糜烂

清热利湿

龙胆泻肝汤(补充)

阴虚内热证

虚热表现

养阴清热

增液汤

补充:龙胆泻肝汤(肝火上炎)—不寐、痫证、蛇窜疮、咯血、吐血。

肝胆湿热—阳痿、热疮、梅毒、淋病、子痈。

热疮的外治法

初起者:三棱针浅刺放出疱液。

局部外用药:青吹口散油膏,黄连膏。

蛇串疮

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特点:皮肤出现丘疱疹,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

本病好发于胸胁部,故又名缠腰火丹,亦称为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

蛇串疮的辨证治疗

肝经郁

脾虚湿蕴证

气滞血瘀

皮损鲜红,灼热刺痛

皮损色淡,疼痛不显;食少腹胀便溏

皮疹消退后,疼痛不止

清肝泻火,解毒止痛

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龙胆泻肝汤

除湿胃苓汤

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

不同疣的好发部位(马齿苋合剂)

疣目

好发于手背、手指,头皮

扁瘊

发于颜面,手背,前臂

鼠乳

发于胸背部,有脐窝的赘疣

跖疣

发于足跖部

丝状疣

发于颈周围以及眼睑部位,呈细软丝状突起

分头癣、手足癣、体癣、花斑癣

 

头癣

白秃疮

肥疮

西医

白癣

黄癣

好发人群

学龄儿童

儿童好发

临床表现

头皮有覆盖灰白鳞屑的斑片。头发在距头0.3~0.8cm处折断。青春期可自愈(拔发疗法)

蜡黄色癣痂堆积,鼠尿臭味。永久性脱发

补充:劳宫——胃火

癣续表:

手足癣

体癣(圆癣)

花斑癣

(俗称汗斑)

鹅掌风

脚湿气

又叫铜钱癣

手癣

足癣

 

 

成年人多见

发于成年人

青壮年男性

多汗体质青年多发

多数为单侧发病

脚趾缝多发

好发于面颈,躯干及四肢近端

多汗部位,及四肢近心端

掌心或指缝水疱,或皮肤角化脱屑。瘙痒难忍

脚糜烂瘙痒

伴特殊臭味

为特征

皮损为环形或多环形,边界清楚,中心消退,外围扩张

可家庭中互相传染。色淡褐,边界清楚的无炎症性斑块。或有少许糠秕样鳞屑。轻微痒感。

补充:脱屑对应儿科:风痧、丹痧、麻疹

癣的治疗方法

本病以杀虫止痒为主要治法。可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白秃疮、肥疮采用拔发疗法

白屑风脂溢性皮炎

1.概念:因皮肤油腻(油性皮肤),出现红斑,覆有鳞屑而得名,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2.特点:头发、皮肤多脂发亮,油腻,瘙痒,出现红斑白屑,脱而复生。以青壮年为多,乳儿期亦有发生。-----即脂溢性皮炎。

白屑风的辨证论治

干性者以养血润燥为主。湿性者以清热祛湿为主。

 

风热血燥证

肠胃湿热证

临床表现

多发于头面部,淡红色斑片,干燥,脱屑,瘙痒,受风加重。毛发干枯脱落,伴口干口渴,大便干

皮损为潮红斑片,有油腻性痂屑,甚至糜烂渗出,伴口苦口黏,脘腹痞满,小便短赤,大便臭秽

舌脉

舌质偏红,苔薄白或黄,脉细数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祛风清热,养血润燥

健脾除湿,清热止痒

用方

消风散合当归饮子(血行风自灭)

参苓白术散合茵陈蒿汤

油风

头发突然斑块状脱落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因头发脱落之处头皮光亮而得名,又称鬼舐头、鬼剃头。

特点:斑片状脱发,多无自觉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年,男女均可发病。

油风的辨证论治:【七八油风,四六不通】

血热风燥证

气滞血瘀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不足证

突然成片脱发,烘热,急躁

脱发前先有头痛或胁肋痛

唇白心悸,气短懒言,倦怠乏力

腰膝酸软

舌红,苔薄,脉弦

舌暗红,有瘀斑瘀点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舌淡,苔薄,脉细

凉血息风,养阴护发

通窍活血,祛瘀生发

益气补血

滋补肝肾

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

通窍活血汤

八珍汤

七宝美髯丹

黄水疮(助理无)

是一种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脓包疮

特点:主要表现为浅在性脓疱和脓痂,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的特性

黄水疮的辨证论治:以清暑利湿为主要治法

补充:出疹性疱疹——麻疹、水痘、手足口病、奶麻;丹痧、风痧(出血)

湿热蕴证8~9月

脾虚湿滞证

皮疹多,而脓疱密集,色黄,四周红晕,破后糜烂面鲜红,附近伴臖核肿大,或有发热,多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皮疹少,而脓疱稀疏,色淡黄或淡白,四周红晕不明显,破后糜烂面淡红,多有食少,面色无华,便溏,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

清暑利湿解毒

健脾渗湿

参苓白术散

虫咬皮炎

特点:皮肤呈丘疹样风团,上有针尖大小的瘀点,丘疹或水疱,散在分布。

热毒蕴结证:

【证候】皮疹较多,成片红肿,水疱较大,瘀斑明显,皮疹附近臖核肿大;伴畏寒,发热,头痛,恶心,胸闷;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痒。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地肤子、白鲜皮、紫荆皮

疥疮奇痒

疥疮是由人型疥虫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染。其传染性强

临床特点:夜间剧痒,在皮损处有隧道,可找到疥虫

治疗:以杀虫止痒为主要治法

1.疥疮以外治杀虫为主:硫磺为治疥疮特效药。

2.涂药方法:花椒9g,地肤子30g煎汤外洗。

湿疮

湿疮的临床特点: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体现湿),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急性湿疮以丘疱疹为主,炎症明显,易渗出;

慢性湿疮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湿疮的内治:以清热利湿止痒为主要治法。

湿热蕴肤证急性

脾虚湿蕴证亚急性

血虚风燥证慢性

发病快,灼热渗液

发病缓,伴纳少腹胀便溏

反复发作,遇热及肥皂水洗后瘙痒加重

清热利湿止痒

健脾利湿止痒

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

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

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

 

湿疮的外治

  1. 急性湿疮:选用清热止痒的中药苦参、黄柏、地肤子(利尿、止痒)荆芥等煎汤温洗。

补充:止痒:白芨、苍耳子、路路通(带刺)

白鲜皮、大腹皮、地肤子、蝉蜕、花椒(皮类)

荆芥(透疹)

(2)亚急性湿疮:用三黄洗剂外搽。

(3)慢性湿疮:一般可外搽青黛膏

接触性皮炎外用药所致

接触性皮炎的诊断要点

1.有明显的接触史

2.常见于暴露部位,如面、颈、四肢。

3.病因去除和恰当处理后可在1~2周内痊愈。

4.皮肤斑贴试验若显示阳性,则提示患者对被试物过敏。

接触性皮炎的内治法:以清热祛湿止痒为主要治法。

首先应避免接触过敏物质,否则治疗无效。

 

风热蕴肤证

湿热毒蕴证

血虚风燥证

起病急,脉浮数

起病急,鲜红肿胀

病程长,皮损肥厚干燥有鳞屑

疏风清热止痒

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消风散

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

当归饮子合消风散

药毒内服药所致

潜伏期:

1药毒:首次5—20天,再发24小时

2破伤风:4—14天

3淋病:2—10天

4尖锐湿疣:2周---8个月

药毒的诊断:

1.发病前有用药史。(内服)

2.有一定的潜伏期,第一次发病多在用药后5~20天内,重复用药常在24小时内发生,

3.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分布为全身性、对称性,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

药毒的内治法:停用一切可疑药物

湿毒蕴肤证

热毒入营

气阴两虚证

湿+热

高热+神昏

舌红少苔脉细数

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清热凉血,解毒护阴

益气养阴清热

萆薢渗湿汤/龙胆泻肝汤

增液汤合益胃汤

补充:高热(气分)+舌红降+谵语=热入营分。

瘾疹

西医称为荨麻疹

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瘾疹的内治法【记忆:瘾疹风起,应当麻消防

风寒束表证

风热犯表证

胃肠湿热证

血虚风燥证

风团色白,遇寒加重

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

风团色红,剧痒,恶心呕吐

反复发作。午后或夜间加剧,伴手足心热

舌淡红,脉浮紧

舌红,脉浮数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舌红少津,脉沉细

疏风散寒止痒

疏风清热,止痒

疏风解表,通腑泻热

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黄桂枝各半汤

风散

风通圣散

归饮子

 

瘾疹的外治法

1.中药熏洗

风团,瘙痒明显的,用马齿苋,白鲜皮熏洗。

风团,皮肤干燥的,用当归,茯苓,白术熏洗。

2.中药灌肠

因饮食不慎而发作的,用苦参,黄柏等灌肠以泄浊解毒。

牛皮癣肥厚+剧烈瘙痒

皮损多是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剧烈瘙痒,搔抓后皮损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极易形成苔藓样变。

牛皮癣的内治法:以疏风清热、养血润燥为治则

肝郁化火证

风湿蕴肤证

血虚风燥证

皮疹色红,伴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咽干

皮损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剧痒时作,夜间尤甚

皮损色淡,状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女子月经不调

舌边尖红,脉弦数

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濡(浮而无力=表湿

舌淡,苔薄,脉沉细

疏肝理气,清肝泻火

祛风利湿,清热止痒

养血润燥,息风止痒

龙胆泻肝汤

消风散(外来风热、风湿)

当归饮子

白疕银屑病,点状出血

白疕(寻常型)的皮损特点(重点)

皮损初起为针头大小的丘疹,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则露出发亮的半透明的薄膜,再刮除薄膜,出现多个筛状出血点。

白疕治疗:【记忆:白色恐怖,大清洗,应当逃避】

血热内蕴证

血虚风燥证

气血瘀滞证

湿毒蕴阻证

炽盛证(特别)

皮疹色鲜红,点状出血(入血分),红,苔薄黄,脉弦滑或数

皮疹色淡红舌淡红,苔少,脉沉细

舌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或细缓

舌红,苔黄,脉

壮热气分,舌红绛营分,苔黄腻,脉弦滑数

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养血滋阴,润肤息风

活血化瘀,解毒通络

清利湿热,解毒通络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犀角地黄汤

当归饮子

桃红四物汤

萆薢渗湿

清瘟败

补充:清瘟败毒饮治疗:白手挤扎啤—白疕、手足口病、急惊风、痄腮、皮肤黏膜粘液性水肿。

淋病淋病膀肝经

淋病的临床表现:有不洁性交史,或间接接触史。

(1)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考点)

(2)男性淋病:尿道口红肿,发痒,流稀薄黏液。

(3)女性淋病主要类型有:淋菌性宫颈炎、淋菌性尿道炎、淋菌性前庭大腺炎。

淋病内治法(西医用普鲁卡因青霉素)

湿热毒蕴证(急性淋病)

阴虚毒恋证(慢性淋病)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舌红,苔少,脉细数

清热利湿,解毒化浊

滋阴降火,利湿祛浊

龙胆泻肝汤加土茯苓,红藤,萆薢

知柏地黄丸加土茯苓,萆薢

梅毒(助理无)

梅毒的诊断:(一敢二闯三解毒)

一般有不洁性交史,或性伴侣有梅毒病史。

(1)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疳疮(硬下疳)。

(2)二期梅毒:主要表现为杨梅疮。(热入营血—草莓舌)

(3)三期梅毒:亦称晚期梅毒,主要表现为杨梅结毒。

梅毒的辨证论治:5证

肝经湿热证

多见于一期梅毒。硬下疳

清热利湿,解毒驱梅

龙胆泻肝汤

血热藴毒证

多见于二期梅毒。周身杨梅疮

凉血解毒,泄热散瘀

清营汤合桃红四物汤

毒结筋骨证

杨梅结毒。出现树胶肿(骨络病变)

活血解毒,通络止痛

五虎汤(虎骨)

肝肾亏虚证

见于三期梅毒脊髓痨者。腰膝酸软

滋补肝肾,填髓息风

地黄饮子

心肾亏虚证

见于心血管梅毒患者。心慌气短

养心补肾,祛瘀通阳

苓桂术甘汤

尖锐湿疣

临床表现:淡红色或污秽色的表皮赘生物。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皮肤黏膜湿润区。

潜伏期一般为2周~8个月。平均是3个月(考点)。

潜伏期:

1药毒:首次5—20天,再发24小时

2破伤风:4—14天

3淋病:2—10天

尖锐湿疣的辨证论治:

湿毒下注证

湿热毒蕴证

外生殖器或肛门见疣状赘生物,触之易出血

外生殖器或肛门见疣状赘生物易出血

萆薢化毒汤

黄连解毒汤

 

第九单元  肛门直肠疾病

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内痔坠血脱;外痔坠异痛

息肉痔

直肠粘膜赘生物(蒂小质嫩,色鲜红,便后出血)

肛隐窝炎

便时肛门疼痛;大便带少许粘液

肛痈

红肿热痛;初起成脓溃后

肛漏

瘘管(流脓、疼痛、瘙痒)

肛裂

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1周期性疼痛;2出血;3便秘

脱肛

1度直肠粘膜,淡红色。2度直肠全层,圆锥状。3度直肠即部分乙状结肠,圆柱状。记忆:3 5 10

锁肛痔

肛管直肠癌(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

1.内痔:发生于齿线上,多发于肛门右前,右后,左侧正中部位即膀胱截石位3,7,11处。临床表现:便血,坠胀,肿块脱出坠血脱)。

2.外痔:发生在齿线下,临床表现:坠胀,疼痛,异物感坠异痛)。

3.混合痔:位于齿线上下同一点位。

内痔的分期(重点)----以痔核的状态为标准

Ⅰ期

无明显症状,痔核小,便时带血,无痔核脱出

便血,痔核不脱出

Ⅱ期

周期性,无痛性便血,便时痔核能脱出肛外,便后自行还纳

痔核脱出,自行还纳

Ⅲ期

便血少或无便血,痔核大,呈灰白色,便时痔核常脱出肛外,不能自行还纳,须用手托以复位

痔核脱出,手托复位

Ⅳ期

平时痔核即脱出肛外,手托也不能复位,疼痛剧烈

痔核脱出,嵌顿于外,手托不能复位

 

痔的内治法(不知凉脏)----四证实即其四期

伤肠络证

湿热下注证

气滞血瘀证

脾虚气陷证

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肛门瘙痒(因风)

便血鲜红,量多,肛内肿物脱出,可自行还纳(二期),肛门灼热

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坠胀疼痛,甚则肛门缘有血栓,触之疼痛明显

肛门松弛,痔核脱出,需手托方复位(三期)。便血鲜红或淡红,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

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舌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清热凉血祛风

清热利湿止血

清热利湿,祛风活血

补中益气

凉血地黄汤

止痛如神汤

补中益气汤

息肉痔

直肠内黏膜上的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直肠良性肿瘤。特点:肿物蒂小质嫩,其色鲜红,便后出血。分为单发性多发性两种,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青壮年。

息肉痔的治疗

结扎法:适用于低位带蒂息肉。

 

息肉痔的辨证论治:

  1. 风伤肠络证

证候:便血鲜红,或滴血,或便时带血,息肉表面充血明显,脱出或不脱出肛外;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止血。

方药:槐角丸加减。

  1. 气滞血瘀证

证候:肿物脱出肛外,不能回纳,疼痛甚,息肉表面紫暗;舌紫,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1. 脾气亏虚证

证候:肿物易于脱出肛外,表面增生粗糙,或有少量出血,肛门松弛;舌质淡,苔薄,脉弱。

治法:补益脾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肛隐窝炎(助理无)

肛隐窝炎是肛隐窝、肛门瓣发生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又称肛窦炎,常并发肛乳头炎、肛乳头肥大。(考点)

主要症状:肛门部不适,排便时肛门疼痛,不排便时的短时间阵发性刺痛,便秘,粪便常带少许黏液,有时混有血丝

手术适应证

1.切开引流术适应证:单纯肛隐窝炎或脓者,或有隐性漏管者。

2.切除术适应证:肛隐窝炎伴肛乳头肥大者。

注意区分!

肛痈

肛周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相当于西医学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临床表现: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居多。表现为肛门周围疼痛,肿胀,有结块,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倦怠等全身症状。

肛痈内治法(痈的三阶段:初起,成脓,溃后)

毒蕴结证

毒炽盛证

阴虚毒恋证

肛周突发红肿疼痛,质硬(说明未成脓)

肛周肿痛剧烈,痛如鸡啄,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说明脓已成)

溃后脓出稀薄,疮口难敛(正虚),伴午后潮热,心烦口干,盗汗

舌红,苔薄黄,脉数

舌红,苔黄,脉弦滑

舌红,少苔,脉细数

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透脓

养阴清热,祛湿解毒

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透脓散——透脓

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

疮疡章节(透脓)——仙方活命饮——透脓(唯一不同) 

肛痈外治法

初起

实证:用金黄膏、黄连膏外敷,位置深隐者,可用金黄散调糊灌肠

虚证:用冲和膏或阳和解凝膏外敷

成脓

宜早期切开引流,放射状!

溃后

九一丹纱条引流,脓尽改用生肌散纱条。日久成漏者,按肛漏处理

肛漏

肛漏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漏管。由原发性内口、漏管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

特点: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脓痛痒)

肛漏的治法:以手术治疗为主。(内口必须切除)

 

切开疗法

挂线疗法

适应证

低位单纯性肛漏低位复杂性肛漏。高位肛漏切开时,必须配合挂线疗法,以免造成肛门失禁

距离肛门4cm以内,有内外口的低位肛漏

禁忌证

肛周有皮肤病者,漏管仍有酿脓现象者(脓未熟),严重肺结核、梅毒者,极度虚弱者,癌变者

治疗原理

将瘘管全部切开,使之引流通畅。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正确的找到内口

具有操作简便,引流通畅,瘢痕小,对肛门功能无影响等优点

肛裂

定义:肛管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肛裂的部位一般在肛门的前后正中位,尤以后位多见。

肛裂主要症状:

1.疼痛:周期性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症状。

2.出血。

3.便秘。

肛裂内治法

血热肠燥证

阴虚津亏证

气滞血瘀证

大便干硬两三日一行,便时肛门疼痛,出血,裂口色红,腹胀,溲黄

大便干结,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裂口深红,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肛门刺痛明显,便时便后尤甚。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

舌偏红,脉弦数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舌紫暗,脉弦或涩

清热润肠通便

养阴清热润肠

理气活血,润肠通便

凉血地黄汤合脾约麻仁丸

润肠汤(血虚便秘)

六磨汤(气虚便秘)

歌诀补充: 五磨咳喘绝,六磨聚便裂。

肛裂手术治疗的不同方法及其适应证(重点)

1.扩肛法:适于早期肛裂,无结缔组织外痔、肛乳头肥大。

2.切开疗法:适于陈旧性肛裂伴有结缔组织外痔、乳头肥大。

3.肛裂侧切术:适于陈旧性肛裂不伴有结缔组织外痔、皮下漏。

4.纵切横缝法:适用于陈旧性肛裂伴有肛管狭窄者。

脱肛

脱肛是直肠黏膜、肛管、肠全层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特点是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相当于西医的直肠脱垂。

脱肛的分度(3 5 10)

分类

脱出物

脱出长度

特点

一度脱垂

直肠粘膜

3~5cm

脱出物淡红色,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自行还纳

二度脱垂

直肠全层

5~10cm

脱出物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

三度脱垂

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

大于10cm

脱出物圆柱形,触之很厚

 

脱肛内治法

脾虚气陷证

湿热下注证

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色淡红,伴肛门坠胀,大便带血,食欲不振

肛内肿物脱出,色紫暗或深红,甚则表面溃烂,肛门坠痛,肛内指检有灼热感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补气升提,收敛固涩

清热利湿

补中益气汤

萆薢渗湿汤

 

脱肛其他疗法

1.熏洗法:苦参汤加石榴皮,枯矾,五倍子(收涩),煎水熏洗,每天2次。

2.外敷法:五倍子散马勃散外敷。

3.注射法(略)

4.针灸法:长强,百会,足三里,承山,八髎穴,提肛穴。近取长强,远取百会(补中益气汤)

锁肛痔

相当于肛管直肠癌。多发于40岁以上。

主要症状:

1.便血:直肠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

2.排便习惯改变。

3.大便变形:后期因为占位性病变,大便形状变细变扁。

4.转移征象。

检查方法: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

锁肛痔的治疗

湿热蕴结证

气滞血瘀证

气阴两虚证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舌紫暗脉涩

乏力便溏,盗汗

清热利湿

行气活血

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槐角地榆丸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四君子汤合增液汤

第十单元  泌尿男科疾病

子痈

急慢性睾丸炎附睾炎,红肿热痛。分急性、慢性

子痰

附睾结核(硬结日久,溃后白絮状物质—结核杆菌)

阴茎痰核

阴茎海绵体白膜,发生纤维化硬结

尿石症

上尿路结石(肾与输尿管);膀胱结石;尿道结石

精浊(前列腺炎)

尿频尿急尿痛+尿道滴出乳白色前列腺液

精癃(前列腺增生)

尿频尿急尿痛+进行性排尿困难

子痈

肾子:包括睾丸,附睾。

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附睾炎睾丸炎

痈是化脓性疾病

子痈指睾丸及附睾的化脓性疾病。以睾丸或附睾肿胀疼痛为特点。

子痈治法

补充:散结——小茴香、橘核、荔枝核。

 

急性子痈

慢性子痈

湿热下注证

气滞痰凝证

内治法

睾丸及附睾红肿热痛

附睾结节

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

橘核

外治法

未成脓,用金黄散玉露膏冷敷

慢性子痈,用葱归溻肿汤坐浴,或冲和膏外敷

成脓者,及时切开引流

其它

急性子痈主张早期应用抗生素

子痰

子痰是发于肾子的疮痨性疾病

特点:附睾有慢性硬结,溃破后脓液稀薄如痰,并夹有败絮样物质。相当于西医的附睾结核。西医认为是结核杆菌感染所致。

子痰内治法:同时用西药抗结核6个月以上

 

浊痰凝结证

阴虚内热证

气血两亏证

临床表现

见于初起硬结期,肾子酸胀不适,子系呈串珠状肿硬,无明显全身症状

见于中期成脓期,肾子硬结逐渐增大并与阴囊皮肤黏连,阴囊红肿疼痛,触之应指感(化脓),伴低热,盗汗,倦怠

见于后期溃脓期,脓肿破溃,脓液稀薄,夹败絮样物,疮口凹陷形成漏管,反复发作,虚热不退,面色无华,腰膝酸软

舌脉

苔薄,脉滑

舌红,少苔,脉细数

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

温经通络,化痰散结

养阴清热,除湿化痰,佐以透脓解毒

益气养血,化痰消肿

用方

阳和汤,配服小金丹

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

十全大补汤,兼服小金丹

 

子痰外治法

1.未成脓者,宜消肿散结,外敷冲和膏,每天1~2次。

2.已成脓者,及时切开引流

3.窦道形成者,选用腐蚀平胬药物制成药线或药条外用。

子痰的西医治疗:

应用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一般主张联合使用。

阴茎痰核(助理无)

阴茎海绵体白膜发生纤维化硬结的一种疾病。阴茎背侧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斑块。阴茎勃起时有疼痛或弯曲变形,严重者可影响性交,甚至引起阳痿。

阴茎痰核内治

痰浊凝结证:阴茎背侧触及条索状结块,皮色不变,温度正常,无明显压痛,勃起时可发生弯曲或疼痛,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滑。

治法:温阳通脉,化痰散结。

方药:阳和汤化坚二陈丸加减。

外治:阳和解凝膏黑退消外敷。

尿石症

尿石症的临床表现

上尿路结石

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

典型症状是突发的腰或腰腹部绞痛和血尿

膀胱结石

典型症状是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

尿道结石

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出现尿中断及急性尿潴留

 

尿石症的内治法:结石横径小于1cm可采用中药排石。

湿热蕴结证

气血瘀滞证

肾气不足证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补肾益气,通淋排石

三金排石汤

金铃子散=川楝子+元胡合石韦散

济生肾气丸=金贵肾气丸+牛膝+车前子

精浊

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痛。自尿道滴出少量乳白色的前列腺液。多数患者伴有腰骶,腹股沟,下腹,会阴部的坠胀隐痛---------------即前列腺炎

精浊内治: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瘀滞为变。

湿热蕴结证

气滞血瘀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阳虚损证

苔黄腻,脉滑数

舌暗或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沉涩

舌红少苔,脉细数

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清热利湿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滋阴降火

补肾助阳

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

前列腺汤

知柏地黄汤

济生肾气丸

 

精浊的外治法

1.温水坐浴。

2.野菊花栓前列安栓塞入肛门。

精癃(助理无)

本病多见于55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逐渐出现进行性尿频,以夜间明显,并伴有排尿困难、尿线变细。直肠指检,前列腺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前列腺增生症。

精癃:内治法

湿热下注证

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清热利湿,消癃通闭

八正散

脾肾气虚证

神疲乏力,纳谷不香

补脾益气,温肾利尿

补中益气汤

气滞血瘀证

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或涩

行气活血,通窍利尿

沉香散

肾阴亏虚证

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滋补肾阴,通窍利尿

知柏地黄丸

肾阳不足证

面色无华,畏寒肢冷

温补肾阳,通窍利尿

济生肾气丸

补充:内科癃闭肝经郁热用沉香散

第十一单元  周围血管疾病

股肿

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浅静脉怒张(血栓深静脉炎)

青蛇毒

四肢或胸腹壁,见条索状物(血栓浅静脉炎)

筋瘤

筋脉色紫,盘曲突出状如蚯蚓(下肢静脉曲张)

臁疮

小腿筋脉横解,或小腿皮肤破损染毒(下肢慢性溃疡)

脱疽

四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日久坏死甚则脱落

股肿(助理无)

含义: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往称血栓性深静脉炎

特点: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浅静脉怒张四大症状,好发于下肢髂股静脉和股腘静脉,可并发肺栓塞肺梗塞而危及生命。

股肿内治法总结

湿热下注证

血脉瘀阻证

气虚湿阻证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舌暗或有瘀斑

倦怠乏力边有齿痕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益气健脾,祛湿通络

四妙勇安汤

活血通脉汤

参苓白术散

 

股肿外治法

1.急性期:可用芒硝加冰片(凉性)外敷。用芒硝500g、冰片5g共研成粉状,混合后装入纱布袋中,敷于患肢小腿肚及小腿内侧,待芒硝结块干结时,重新更换,发病后连用数日,可减轻患肢疼痛等症状。

2.慢性期:可用中药煎汤趁热外洗患肢,可选用活血止痛散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

 

青蛇毒       即血栓性浅静脉

多见于筋瘤后期,部位以四肢多见(尤其多见于下肢),其次为胸腹壁。

1.初期(急性期):在浅层脉络(静脉)径路上出现条索状柱,患处疼痛,皮肤发红,触之较硬,扪之发热,按压疼痛明显,一般无全身症状。

2.后期(慢性期):患处遗有条索状物,色黄褐,按之如弓弦,有按压痛,或结节破溃后形成臁疮

青蛇毒的内治法

湿热瘀阻证

血瘀湿阻证

肝郁蕴结证

红肿胀痛

皮色紫红,小腿部挤压刺痛

胸腹壁有条索状物,固定不移,刺痛,胀痛

苔黄腻或厚腻,脉滑数

舌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或沉

舌淡红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弦涩

清热利湿,解毒通络

活血化瘀,行气散结

疏肝解郁,活血解毒

二妙散合茵陈赤豆汤

活血通脉汤

柴胡清肝汤,或复元活血汤

 

青蛇毒的外治

1.初期可用消炎软膏金黄散软膏外敷,每日换药1次。若局部红肿渐消,可选用拔毒膏贴敷。

2.后期可用熏洗疗法:当归尾12g、白芷9g、羌活9g、独活9g、桃仁9g、红花12g、海桐皮9g、威灵仙12g、生艾叶15g、生姜60g,水煎后熏洗。有活血通络,疏风散结之功。

筋瘤

定义:筋瘤是以筋脉色紫、盘曲突起状如蚯蚓、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相当于西医的下肢静脉曲张

特点:筋瘤,坚而色紫,累累青筋,盘曲甚者结如蚯蚓。由于长期从事站立负重工作,劳倦伤气,或多次妊娠等,使筋脉结块成瘤。

-----筋瘤后期,导致青蛇毒(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后期破溃后,会导致臁疮

筋瘤的内治法:

劳倦伤气证

寒湿凝筋证

外伤瘀滞证

常伴气短乏力,脘腹坠胀,腰酸

喜暖,伴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

色青紫

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

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舌有瘀点,脉细涩

补中益气,活血舒筋

暖肝散寒,益气通脉

活血化瘀,和营消肿

补中益气汤

暖肝煎合当归四逆汤(血虚肝寒)

活血散瘀汤

 

筋瘤的外治

患肢穿医用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包扎,有助于使瘤体缩小或停止发展。

臁疮

由久站或过度负重而致小腿筋脉横解,青筋显露,瘀停脉络,久而化热,或小腿皮肤破损染毒,湿热下注而成,疮口经久不愈。相当于西医的下肢慢性溃疡。有发生恶变的可能。

筋瘤后期,导致青蛇毒(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后期破溃后,会导致臁疮

臁疮内治法

湿热下注证

气虚血瘀证

小腿青筋怒张,局部发痒发红肿痛,继则破溃,滋水淋漓,疮面腐暗,伴口渴,便秘尿黄赤

病程日久,疮面苍白,肉芽色淡,周围皮色黑暗,板硬。肢体沉重,倦怠乏力

苔黄腻,脉滑数

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无力

清热利湿,和营解毒

益气活血,祛瘀生新

二妙丸合五神汤

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汤

气虚血瘀证 补阳还五汤,理冲汤

臁疮的外治法

1.初期:局部红肿,溃破渗液较多者,宜用洗药。可用马齿苋60g,黄柏20g,大青叶30g,煎水温湿敷。局部红肿,渗液量少者,宜用金黄膏薄敷。

2.后期:久不收口,疮口凹陷,疮面腐肉不脱,用八二丹麻油调后,摊贴疮面。腐肉已脱,露新肉者,用生肌散外盖生肌玉红膏。周围有湿疹者,用青黛散调麻油盖贴。

脱疽

1.定义: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脱骨疽。

2.临床特点:特点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见,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可伴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部分患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预后严重,需紧急处理。

脱疽的分期(重点)

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末端发凉,间歇性跛行。趺阳脉搏动减弱。

二期(营养障碍期):静息痛,趺阳脉搏动消失。

三期(坏死期或坏疽期):足趾溃烂坏死(干性、湿性)

脱疽相关疾病的临床鉴别

项目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糖尿病足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发病年龄(次)

40岁以上

40岁以上

20—40岁

浅静脉炎

游走性

高血压

大部分有

大部分有

极少

冠心病

可有可无

血脂

升高

多数升高

基本正常

血糖尿糖(首)

正常

血糖高,尿糖阳性

正常

受累血管

大、中动脉

大、微血管

中、小动脉

 

脱疽与雷诺综合征区别:

雷诺综合征多见于青年女性,上肢多见,典型特点是三色变化(雷诺现象---双手发凉苍白,继而紫绀潮红,最后恢复正常

脱疽的内治法总结:助记:黄羊四顾桃

寒湿阻络证

血脉瘀阻证

湿热毒盛证

热毒伤阴证

气阴两虚证

患趾疼痛,多走则加剧。稍歇则缓。趺阳脉搏动减弱,苔白腻,脉濡缓。

患趾疼痛加重,夜难入寐,趺阳脉搏动消失舌紫暗脉涩

皮肤紫暗,浸淫蔓延(湿)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趾(指)呈干性坏疽(热毒)

坏死组织脱落

倦怠乏力,五心烦热

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清热利湿,解毒活血

清热解毒,养阴活血

益气养阴

阳和汤

桃红四物汤

四妙勇安汤

顾步汤

黄芪鳖甲汤

 

第十二单元  其它外科疾病

冻疮(助理无)

冻疮的分度

Ⅰ度(红斑性

损伤在表皮层,局部皮肤红斑,水肿,自觉发热,瘙痒或灼痛,愈后不留瘢痕。

Ⅱ度(水疱性

损伤达真皮层。有水疱或大疱形成,疱内液体色黄或呈血性,疼痛较剧烈

Ⅲ度(腐蚀性)

损伤达全皮层或深及皮下组织,痛觉迟钝或消失。一般呈干性坏疽

Ⅳ度(坏死性

损伤深达肌肉、骨骼。局部组织坏死,分为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

 

复温方法

1.对冻僵患者,立即施行局部或全身快速复温,用38℃~42℃恒热温水浸泡伤肢或浸泡全身

2.可给予姜汤、糖水、茶水等温热饮料。不宜给予酒精饮料。

3.早期复温过程中,严禁用雪搓、用火烤或冷水浴等

烧伤

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

手掌法

伤员本人五指并拢,一只手掌的面积是体表面积的1%

----用于小面积或散在烧伤

中国九分法

将全身体表面积分为11个9等份。

成人头、面、颈部为1×9%;

双上肢为2×9%;

躯干前后包括外阴部为3×9%;

双下肢包括臀部为5×9%+1%=46%。

儿童烧伤

(头大下肢小)

头颈面部:9+(12-年龄)

双下肢:46-(12-年龄)

 

烧伤深度的计算:三度四分法

分度

深度

创面表现

Ⅰ度(红斑)

达表皮角质层

红肿热痛

Ⅱ度(水疱)

浅Ⅱ度

达真皮浅层

剧痛,有水疱,感觉过敏,潮湿

深Ⅱ度

达真皮深层

痛觉消失,有水疱,潮湿,基底苍白

Ⅲ度(焦痂)

达皮肤全层,甚至伤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

痛觉消失,无弹力,坚硬如皮革样

 

1度红斑,2度水疱(浅的疼;深的不疼);3度焦痂

毒蛇咬伤

我国常见毒蛇的种类(常考点)

1.神经毒者有银环蛇、金环蛇、海蛇(金银海)

2.血循毒者有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和烙铁头蛇。

3.混合毒者有眼镜蛇、眼镜王蛇和蝮蛇。

眼镜是双片,复合也是混合的意思

毒蛇咬伤后的治疗措施

1.局部处理:早期结扎、扩创排毒、烧灼、针刺、火罐排毒、封闭疗法、局部用药无艾灸!)

2.抗蛇毒血清应用越早,疗效越好。

破伤风(助理无)

病因:《诸病源候论》谓之金创得风。

必须具备创伤感受风毒这两个因素。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

4-14天潜伏期越病情越严重

前驱期

1-2天,患者头痛头晕,下颌微感紧张酸胀。创口疼痛并有紧张牵制感

发作期

典型症状是:1肌肉强制性痉挛;2阵发性抽搐

后期

大量体力消耗,水电解质紊乱或酸中毒

肠痈

临床表现

初期

脐周或上腹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

酿脓期

腹痛加剧,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壮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溃脓期

腹痛扩张至全腹,大便秘结或似痢不爽(即脓)

 

肠痈的内治法:【记忆:大红大柴胡,大黄透脓毒】

瘀滞证

湿热证

热毒证

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右下腹局限性压痛,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症状无热)

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右下腹(少阳)可触及包块,壮热(阳明),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疾不爽

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通腑泻热,解毒利湿透脓

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复方大柴胡汤

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

 

 

星题库
相关推荐







在线咨询

医师 咨询

药师 咨询

护理 咨询

主治 咨询

扫一扫 关注微信

服务热线
400-966-2080





星恒教育订阅号

星恒教育服务号

TOP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