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肝胆疾病

 

第一节:胁痛(只要有胁痛就是肝络失和)

 

基本病机:肝络失和   不通则痛 不荣则痛

病位:肝胆,与脾胃 肾有关。

辩证首辩在气在血,其次辩虚实

治疗总则:疏肝和络止痛(通则不痛)

1、肝郁气滞证——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证(灼痛为主)——龙胆泻肝汤

3、瘀血阻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二选一选复元活血)

4、肝络失养(阴虚)——一贯煎(胃痛:胃阴亏耗)

 

 

第二节 黄疸(以目睛黄染为主要特征)

致病因素:湿     (无湿不成泻,无湿不成黄,无湿不成带)

病位:脾、胃、肝、胆

治疗总则:化湿邪,利小便

阳黄:色鲜明。湿热鉴别一看颜色,二看舌苔

阳黄

1、热重于湿——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胆腑郁热证(上腹、右胁胀闷疼痛)——大柴胡汤     现代的阻塞性黄疸

4、疫毒炽盛(急黄)(神昏谵语+血证)——犀角散(《千金要方》)        “毒必入血”

阴黄

1、寒湿阻遏(晦暗如烟熏)——茵陈术附汤     与阳黄的湿重于热相鉴别:阳黄无虚证,阴黄伴虚证

2、脾虚湿滞(晦暗不泽,淡黄)——健脾养血 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胃痛,阳虚证)  

阴黄1、2鉴别:2无阳虚。

消退后调治

1、湿热留恋——茵陈四苓散

2、肝脾不调(胁肋隐隐作痛)——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

3、气滞血瘀(黄疸消退后,胁肋有包块)——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第三节 积证(痛有定处)

 

积(血瘀):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出,病在血分,脏病。

聚(气滞):无形,时聚时散,痛无定处,病在气分,腑病。

积证基本病机:气机阻滞,瘀血内停

病理因素:积证以血瘀为主。(聚证以气滞为主。)

病位:肝 脾 胃 肠

1、气滞血阻——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

2、瘀血内结——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

3、正虚瘀结——八珍汤合化积丸

 

第四节 聚证(痛无定处)

 

基本病机:气机阻滞

病位:肝脾  病理因素:气滞为主

聚证和鼓胀区别:鼓胀有水

1、肝气郁结——逍遥散、木香顺气散

2、食滞痰阻(时有条索状物聚起)——六磨汤(气秘

 

第五节 鼓胀---(肝硬化腹水)

 

病位:肝、脾、肾

病理因素:气滞、血瘀、水停

1、气滞湿阻——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2、水湿困脾(腹大如囊裹水+实寒)——实脾饮

3、水热蕴结——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4、瘀结水留——调营饮(腹壁静脉曲张)

5、阳虚水盛(形如蛙腹,朝宽暮急)——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

6、阴虚水盛——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

鼓胀变证

①大出血——犀角地黄汤

②昏迷:痰热内扰——安宫牛黄丸合龙胆泻肝汤

③昏迷:痰浊壅盛——苏合香丸合菖蒲郁金汤

 

第六节 瘿病

 

基本病机:气滞、痰凝、血瘀

病位:肝 脾 心

瘿病和瘰疬鉴别:瘿病在颈,瘰疬在淋巴。

治疗原则:理气化痰 消瘿散结

1、气郁痰阻(情志)——四海舒郁丸

2、痰结血瘀——海藻玉壶汤

3、肝火旺盛——栀子清肝汤 和 消瘰丸

4、心肝阴虚——天王补心丹 或 一贯煎

 

第七节 疟疾

 

寒战、高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

暑湿诱发最多

病位:少阳、募原、内博五脏。

致病因素:疟疾、障毒

1、正疟(典型发作)——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

2、温疟(热多寒少)——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

3、寒疟(寒多热少)——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

4、瘴疟

①热瘴(热甚寒微,但热不寒)——清瘴汤

②冷瘴(寒甚热微,但寒不热)——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5、劳疟(遇劳即发)——何人饮(疟母:鳖甲煎丸)

 

 

第六单元  肾系疾病

 

 

第一节 水肿

 

阳水:自上而下,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表证。

阴水:自下而上,按之凹陷不易起。

治疗原则:发汗利尿,泻下逐水(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

病位:肺、脾、肾

(阳水)

1、风水相博(水肿+表证)——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水肿+表证+身发疮痍)——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无虚证)——运脾化湿 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疏凿饮子(腹痛不减,大便不痛者用己椒苈黄丸

(阴水)

1、脾阳虚衰——实脾饮

2、肾阳衰微——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瘀水互结(涩)——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第二节 淋证

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病位:膀胱、肾

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湿热

1、热淋(小便频数短涩 灼热刺痛)——八正散

2、石淋——石韦散

3、血淋(小便热涩刺痛)——小蓟饮子

4、气淋(郁怒)——沉香散

5、膏淋——程氏萆薢分清饮

6、劳淋(小便不甚赤涩+遇劳即发)——无比山药丸(尿血,肾气不固)

 

第三节 癃闭

癃:点滴不畅

闭:点滴不通

病位:肾与膀胱,与三焦、肺、脾、肝有关。

基本病机:膀胱气化失调。

1、膀胱湿热——八正散

2、肺热壅盛(咳嗽)——清肺饮

3、肝郁气滞(情志)——沉香散

4、浊瘀阻塞——代抵当丸

5、脾气不升(小腹坠胀+气虚)——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6、肾阳衰惫——济生肾气丸

 

第四节 阳痿(助理不考)

基本病机:肝、肾、心、脾受损

病位:宗筋

1、命门火衰证——赞育丸

2、心脾亏虚证——归脾汤

3、肝郁不舒证——柴胡疏肝散

4、惊恐伤肾证——启阳娱心丹

5、湿热下注证——龙胆泻肝汤

 

第七单元  气血津液病证

 

第一节 郁证

主症:心情抑郁,情绪不宁(抑郁、焦虑等)

病位:肝、心、脾

病机:气机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总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

1、肝气郁结肝(抑郁)——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急躁易怒+火热)——丹栀逍遥散(内伤发热)

3、痰气郁结(梅核气---咽中如有物梗塞)——半夏厚朴汤

4、心神失养(脏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甘麦大枣汤

5、心脾两虚(多思善疑)——归脾汤

6、心肾阴虚证——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第二节 血证

治血三原则:治火、治气、治血

 

鼻衄

1、热邪犯肺(表证+燥)——桑菊饮

2、胃热炽盛(口臭+便秘)——玉女煎

                                     胃热  鼻衄  玉女煎

                                           齿衄  泻心汤合加味清胃散

                                           吐血  泻心汤+十灰散

3、肝火上炎(烦躁易怒)——龙胆泻肝汤

                                      鼻衄 、吐血——龙胆泻肝汤  

                                      咳血——黛蛤散

4、气血亏虚 ——归脾汤

 

齿衄

1、阴虚火旺——茜根散 合 六味地黄丸

2、胃火炽盛——加味清胃散 合 泻心汤

 

咳血

1、燥热伤肺——桑杏汤

2、肝火犯肺——泻白散 合 黛蛤散

3、阴虚肺热——百合固金汤

 

吐血

1、胃热壅盛——泻心汤 合 十灰散

2、肝火犯胃——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归脾汤

 

便血

1、肠道湿热——地榆散 合 槐角丸

2、气虚不摄——归脾汤

3、脾胃虚寒——黄土汤

 

尿血

1、下焦湿热——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腰脊酸软)——无比山药丸

 

紫斑

1、血热妄行——十灰散

2、阴虚火旺——茜根散

3、气不摄血——归脾汤

 

第三节 痰饮

 

核心:人体水液输布、运化失常

病位:三焦,跟肺、脾、肾有关

病机:肺 脾 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宣,津液停积肢体

痰饮(饮停胃肠---沥沥有声)

1、脾阳虚弱(胃中有振水音)——苓桂术甘汤 合 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肠胃(水走肠间 沥沥有声)——甘遂半夏汤+己椒苈黄丸

悬饮(饮留胁下---咳唾引痛)

1、邪犯胸肺(转侧疼痛加重)——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病侧肋间胀满、胸廓隆起、唯一有水)——椒目瓜蒌汤 合 十枣汤或控涎丹     典型胸水

3、络气不和(胸胁灼痛++胸廓变形)——香附旋复花汤

4、阴虚内热——沙参麦冬汤+泻白散

溢饮(饮溢肢体---身体沉重疼痛)

1、表寒里饮(恶寒无汗+痰多白沫+脉紧)——小青龙汤

支饮(饮留胸肺---咳逆倚息)

1、寒饮伏肺(脉紧)——小青龙汤

2、脾肾阳虚(喘促动则为甚+浮肿)——金匮肾气丸 合 苓桂术甘汤

 

 

第四节 消渴   (多饮 多食 多尿)

 

病位:肺、胃、肾,肾为关键

病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总则: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上消  

1、肺热津伤(口渴多饮)——消渴方

中消

1、胃火炽盛(多食易饥)——玉女煎(鼻衄胃火证)

2、气阴亏虚(能食与便溏并见)——七味白术散(独一无二)

下消

1、肾阴亏虚(混浊如脂膏+阴虚)——六味地黄丸

2、阴阳两虚(饮一溲一+阴虚+阳虚)——金匮肾气丸

 

第五节 汗证(自汗、盗汗)

 

病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液外泄失常。

1、肺卫不固证——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

2、心血不足证——归脾汤

3、阴虚火旺证——当归六黄汤

4、邪热郁蒸证(蒸蒸汗出+黄汗)——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第六节 内伤发热

基本病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

低热为主

1、阴虚发热——清骨散 或 知柏地黄丸

2、血虚发热(面色少画+乏力)——归脾汤

3、气虚发热(劳累后加剧)——益气健脾 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甘温除热创于李东垣

4、阳虚发热——金匮肾气丸

5、气郁发热(随情绪波动)——丹栀逍遥散

6、痰湿郁热——黄连温胆汤 合 中和汤 或 三仁汤

7、血瘀发热(午后 夜晚发热+瘀)——血府逐瘀汤

 

第七节 虚劳

病机: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

病位:五脏,以脾肾为主

治疗原则:补益

 气虚——补肺汤

 阴虚——沙参麦冬汤

 气虚——七福饮

 血虚——养心汤

 阴虚——天王补心丹

 阳虚——保元汤

 气虚——加味四君子汤

 阴虚——益胃汤

 阳虚——附子理中汤

 血虚——四物汤

 阴虚——补肝汤

气虚——大补元煎

阴虚——左归丸

阳虚——右归丸

第八节 癌病

基本病理变化: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郁滞,痰瘀酿毒久羁而成有形之肿块。

治疗原则:扶正祛邪,攻补兼施

1、气郁痰瘀证——越鞠丸 合 化积丸

2、热毒炽盛证——犀角地黄汤 合 犀黄丸

3、湿热郁毒证——龙胆泻肝汤 合 五味消毒饮

4、瘀毒内阻证——血府逐瘀汤

5、气阴两虚证——生脉地黄汤

6、气血双亏证——十全大补丸

 

第九节 厥证(助理不考)

症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四肢逆冷

鉴别:中风伴有半身不遂

      痫病伴有口吐白沫

病机:气机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病位:心、肝,涉及脾 肾

治疗:醒神回厥

1、气厥

 ①实证(情志+呼吸气粗+白)——通关散 合 五磨饮子

 ②虚证(情志+呼吸微弱)——急用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继用四味回阳饮

2、血厥

 ①实证(急躁恼怒+牙关紧闭+瘀)——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

 ②虚证(大出血)——急用独参汤,继用人参养营汤 3、痰厥——导痰汤

 

第八单元 肢体经络病

 

第一节 痹证(必考)

病理因素:风、寒、湿、热

痹证和痿证:首先看关节痛与不痛

痹证日久①出现皮肤瘀、关节周围结节、肿大畸形;②气血亏损或肝肾不足;③心痹

治疗总则:祛邪通络

治风宜重视养血活血;治寒宜结合温阳补火;

辨病位用药:痹在上肢+姜黄、羌活、桂枝;痹在下肢+独活+牛膝+木瓜。

1、风寒湿痹

  ①行痹(风、游走不定)——防风汤(邪有热化之象---桂枝芍药知母汤)

  ②痛痹(寒,脉紧)——乌头汤

  ③着痹(酸楚、重着+湿)——薏苡仁汤(久痹 风寒湿都不明显、痹证基础方——蠲痹汤)

2、风湿热痹——白虎加桂枝汤或宣痹汤

3、痰瘀痹阻(僵硬变形+刺痛瘀斑)——双合汤

4、肝肾两虚(腰膝酸软)——独活寄生汤

 

 

第二节 痿证

基本病机:气血津液输布不畅,筋肉四肢失养

病位:筋脉、肌肉,与肝、肾、肺、胃关系密切

治痿独取阳明含义:补脾胃、泻胃火、祛湿热

痿证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湿热

1、肺热津伤——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加味二味散

3、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 合 补中益气汤

4、肝肾亏虚(步履全废+大肉渐脱)——虎潜丸(独一无二)

5、脉络瘀阻(舌瘀点,脉细涩)——圣愈汤 合 补阳还五汤

 

第三节 颤证(方剂特殊)

病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

病位:筋脉,与肝、脾肾有关

病理因素:风、火、痰、瘀 (中风)    本虚标实

1、风阳内动(易激动)——天麻钩藤饮+镇肝息风汤

2、痰热风动(颤+痰+热象)——导痰汤+羚角钩藤汤

3、气血亏虚——人参养荣汤

4、髓海不足(善忘+肾阴虚)——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      脑为髓海

5、阳气虚衰——地黄饮子

 

第四节 腰痛(必考)

病位:肾,与膀胱经、任、督、冲、带脉有关。

基本病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

病理因素:湿与瘀

腰痛与肾痹:肾痹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

1、寒湿腰痛(冷痛重着+苔白腻)——甘姜苓术汤(肾着汤)

2、湿热腰痛(暑湿阴雨天加重+苔黄腻)——四妙丸

3、瘀血腰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

①肾阴虚(隐痛+阴虚)——左归丸

②肾阳虚(冷痛+阳虚)——右归丸(无明显阴阳偏盛:青娥汤

 


 

领取完整版资料
分享即可查看全文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返回页面

有账号!密码登录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关闭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