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的组成

1.最小的经络:孙络。

2.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3.六对表里 :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

4.络属关系 :肺属肺络大肠 ,大肠属大肠络肺,胃属胃络脾,脾属脾络胃,心属心络小肠,小肠属小肠络心,膀胱属膀胱络肾,肾属肾络膀胱,心包属心包络三焦,胆属胆络肝,肝属肝络胆。

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及交接规律: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

6.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手部太厥少,肺包着心,阳少太大焦小;

足部:阳少太,胃胆膀,内踝高点上八寸,上部太厥少,下部厥太少。

7.十二经脉的命名规律:手足+阴阳+脏腑。

8.前胸腹部的经络分布:任脉正中,从内向外依次是肾胃脾肝

①腹部:任脉旁开0.5寸 是肾经,旁开2寸是胃经,旁开4寸是脾经。

②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寸是肾经,前正中线旁开4寸是胃经,正中线旁开6寸是脾经。

9.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1. 相表里的阴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①兰花指:肺大包焦心小肠,食指无名与小指。

②脾胃肝胆大内外,肾膀相交在小趾

  1. 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①头面部:鼻外内,阳少太。(鼻旁、目锐眦、目内眦—阳明、少阳、太阳)——手止足起。

②手太阳小肠经过目内外眦

  1. 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心脾相交在心中,肺肝相交在肺中,肾与心包胸中交。

10.胃与大肠上下齿

11.连舌本:脾,挟舌本:肾。【一个连上两个挟】;绕肩胛:小肠;绕阴器:肝;

12.十二正经中贯脊的经络是:足少阴肾经。原因:肾主骨生髓

奇经八脉

1.阴阳跷脉:调节肢体活动、嗜睡与失眠。(司寤寐,司眼睑开合)

2.阴阳维脉:联络各经,“溢蓄气血”。“阳维为病苦寒热”(表)、“阴维为病苦心痛”(里)

3.带脉:约束纵行诸脉。(带主带下)

4.跷起足跟动寤寐,阴维小腿阳足背。

十五络脉(12+3:十四经脉+任脉络穴+督脉络穴+脾之大络)

十二经别

在肘膝关节别出正经。

十二经别的分布:离、入、出、合。六条阴经合于相表里的阳经。加强了与心的联系。

十二经筋:结、聚、散、络。

 

第三单元  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简称经穴):362

经外奇穴:例:犊鼻(经穴)、外膝眼(奇穴)

阿是穴(天应穴)

第四单元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细目一  主治特点

近治、远治、特殊作用

细目二  主治规律

分经:本经腧穴共同主治

分部:该部位腧穴可治疗该部位的病(1)

经脉名称

本经特点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手太阴经

肺、喉

 

胸部病

手厥阴经

心、胃

神志病

手少阴经

手阳明经

前头、鼻、口、齿病

 

目病

咽喉病、

热病

手少阳经

侧头、胁肋病

目病

耳病

手太阳经

后头、肩胛,神志

 

经脉名称

本经特点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足阳明经

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

 

神志病

热病

足少阳经

侧头、耳病、项病、胁肋病、胆腑

眼病

足太阳经

后头、项、背腰病、肛肠病(背俞并治脏腑病)

足太阴经

脾胃病

 

腹部病

妇科病

足厥阴经

肝病

前阴病

足少阴经

肾病、肺病、咽喉病

 

经脉名称

本经特点

二经相同

任脉

中风脱证、虚寒(神阙)、下焦病

神志病

腑脏病

妇科病

督脉

中风、昏迷、热病(大椎)、头面病

口诀:手之三阴治胸部,足之三阴治腹妇,肝肾可以治前阴。

手厥阴心包经除了治心还治胃;足少阴肾经除了治肾还治肺。

 

第五单元  特定穴

一、五输穴

1.五输穴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

2.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3.井穴分布在手足之端,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4.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难经》)

5.井穴多用于急救,荥穴主要用于治疗热证,输穴治疗关节痹病,经穴治疗喘咳,合穴治疗相关脏腑病变。

6.五行:阳井金,阴井木。

7.六个井穴: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口诀——老大老二商量着来,老三四五冲冲冲,老六最小受恩泽。手上三对,肺大包焦心小肠。

8.六个荥穴:手部:鱼际、劳宫、少府,足部:行间、内庭、侠溪。口诀:手阴荥肺包与心,鱼际劳宫与少府。一二行间,二三内庭,四五侠溪。

9.六个输穴:手三阴(太渊、大陵、神门)、足三阴(太冲、太白、太溪)。口诀:手腕内侧太大神,肝脾肾经三太太。

10.八个合穴:上肢:肺(曲泽)、大肠(曲池)。小对小,少对少。(小肠小海,少阴心少海)。下肢:胃(足三里)、胆(阳陵泉)、脾(阴陵泉)、膀胱(委中)。

二、原络穴

1.原穴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协助诊断。

2.络穴又可治疗表里两经的病证。

3.原络配穴法: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的经脉络穴相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法,是表里经配穴法的典型实例。

4.六阴经以输代原(太大的神,三太子)

太渊、大陵、神门、太白、太冲、太溪(合谷)

5.几个熟悉的络穴(15=12+3)

列缺、内关、外关、公孙、通里、丰隆、鸠尾、长强、大包。

三、郄穴(16=12+4)

1.郄穴是治疗本经和相应脏腑的重要穴位,尤其在治疗急症方面有独特的疗效,还可以用于临床诊断。

2.阳经郄穴止痛,阴经郄穴治疗血病。

3.常考的几个郄穴:梁丘、孔最、地机、阴郄

四、俞募穴

1.背俞穴位于背腰部的膀胱经线上,募穴位于胸腹部,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病变。背俞穴和募穴还可用于治疗与脏腑经络相联属的组织器官疾患。

2.临床上腑病多选其募穴,脏病多选其背俞穴。

3.记住十二个募穴的名称和位置

①中府、膻中、巨阙3个(发自肺腑、心包膻、缺心眼)

②期门(肝)、日月(胆)、章门(脾)、京门(肾)4个

③中脘(胃脘)、天枢(大肠)、石门(三焦)、关元(小肠)、中极(膀胱)5个。

五、下合穴

1.《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合治内腑”。

2.下合穴主要用于治疗六腑疾病。

3.足三阳的下合穴即五输穴的合穴。大肠经合于上巨虚,小肠经合于下巨虚,三焦经合于委阳。(口诀:大小对上下、三焦对委阳)

六、八会穴

脏会章门,腑会中脘,

气会膻中,血会膈俞,

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

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七、八脉交会穴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内外关打通阴阳维脉,后溪列缺打通任督二脉,公孙通冲脉(这个孙子很冲动),足临泣通带脉,阴跷阳跷照海申。

主治:公孙配内关,主治心胸胃,列缺配照海,主治肺咽胸。

1.手足相配

2.阴配阴,阳配阳

3.记住四个主题词

第六单元  腧穴的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

 

1.头面部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直寸。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3直寸。

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3直寸。

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18直寸。

两额角发际(头维)之间9横寸。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横寸

2.胸腹胁部

胸骨上窝(天突)至剑胸结合中点(歧骨)9直寸

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8直寸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5直寸

两肩胛骨喙突内侧缘之间12横寸

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12直寸

两乳头之间8横寸

3.背腰部:肩胛骨内侧缘至后正中线3横寸

4.上肢部: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尺骨鹰嘴)9直寸

肘横纹(平尺骨鹰嘴)至腕掌(背)侧远端横纹12直寸

5.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髌底18直寸

髌底至髌尖2直寸

髌尖(膝中)至内踝尖15直寸

胫骨内侧踝下方阴陵泉至内踝尖13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平髌尖)19直寸

臀沟至腘横纹14直寸

腘横纹(平館尖)至外踝尖16直寸

 

十四经穴容易出题的地方

1.位置、名称容易混淆的地方。

2.临床常用腧穴(主治比较突出)。

3.特定穴的主治。

 

第二十单元  内科病的针灸治疗

细目一  头痛

(1)处方

主穴:百会、风池、阿是穴、合谷(百合风)

细目二  面痛

主穴:攒竹、四白、下关、地仓  合谷  内庭  太冲(局部内庭开四关)

开四关:同时针刺两侧的合谷与太冲。

细目三  腰痛(坐骨神经痛)

主穴:阿是穴、大肠俞、委中(腰是伟大)

细目四  痹证(痿证1)

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

细目五  坐骨神经痛

主穴(分经论治)

足太阳经证:腰夹脊、秩边、委中、承山、昆仑、阿是穴

足少阳经证:腰夹脊、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阿是穴

细目六  中风

1)中经络(沟内三泉泽中)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2)中脏腑

闭证:水沟、十二井穴、太冲、丰隆、劳宫(井水冲隆宫)

脱证:关元、神阙(中风脏腑脱关神)

细目七  眩晕

1.实证(平肝化痰定眩)(白痴冲关)

主穴:风池、百会、内关、太冲

2.虚证(益气养血定眩)

主穴: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白池肝肾足三里)

细目八  面瘫

主穴:攒竹、阳白、四白、地仓、颊车、颧髎  合谷  太冲(局部开四关)

细目  痫病(中医助理、中西医不考)

处方

发作期:内关、水沟、百会、后溪、涌泉(手厥阴、督脉)(泉水汇溪内)

间歇期:印堂、鸠尾、间使、太冲、丰隆、腰奇(鸠印堂使腰冲风)

细目十  不寐

以手少阴、足太阴、督脉、八脉交会穴为主

主穴:照海、申脉、神门、三阴交、百会、安眠(二跷三神会安眠)

细目十  郁证(中医助理、中西医不考)

主穴:百会、印堂、水沟、内关、神门、太冲(会堂关门冲水)

细目十  痴呆(中医助理、中西医不考)

主穴:百会、印堂、四神聪、内关、太溪、悬钟(会堂关四神太悬)

细目十  心悸(中医助理、中西医不考)

主穴:内关、神门、郄门、心俞、巨阙(心内缺俩门)

细目十  感冒

主穴:合谷、列缺、大椎、风池、太阳(裂谷风太大)

 

细目十 咳嗽

主穴:外感列缺、合谷、肺俞

内伤三阴交、肺俞、太渊(外感咳嗽列谷肺、内伤咳嗽太阴肺)

 

哮喘

实证:肺俞、定喘、尺泽、列缺、中府(肺中缺泽一定喘)

虚证:肺俞、定喘、膏肓、太渊、足三里、肾俞、太溪(肺肾二俞搞定三太太)

细目十  呕吐

胃气上逆所致,选胃的募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足三里、中脘(呕吐胃痛中三关)

细目十  胃痛

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呕吐胃痛中三关)

细目十八  泄泻(中医助理、中西医不考)

1)急性泄泻(天上泉水急性泻)

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

2)慢性泄泻(天神三孙慢性泻)

主穴:神阙、天枢、足三里、公孙(脾肾)

细目十九  便秘

主穴:天枢、上巨虚、支沟、大肠俞(便秘天上大支沟)

细目二十  癃闭(中医助理、中西医不考)

实证: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旁边极三泉)

主穴:中极、膀胱俞、秩边、阴陵泉、三阴交

细目二十 消渴(中医助理、中西医不考)

主穴:胃脘下俞、肺脾肾俞、太溪、三阴交(特效穴+定位穴+病机)(治消渴经验穴:胃脘下腧)

第二十单元  妇儿科病的针灸治疗

细目一 月经不调

1.月经先期——关元、三阴交、血海(月经先期三海关)

2.月经后期——气海、三阴交、归来(月经后期三海归)

3.先后无定期——关元、三阴交、肝俞(不定期用肝三关)

细目二 痛经

1)实证:三阴交、中极、次髎、地机、十七椎(三地中髎十七椎)

2)虚证:三阴交、足三里、关元、十七椎(虚足三关十七椎)

细目三 崩漏

实证(清热利湿,固经止血)

主穴:关元、三阴交、隐白(崩漏实证隐三关)

虚证(健脾补肾,固冲止血)

主穴:三阴交、气海、肾俞、足三里(崩虚三三肾气海)

细目四  绝经前后诸证

治法:滋补肝肾,调理冲任

主穴:肝肾俞、太溪、三阴交、气海(肝肾太交气)

细目五  带下病(中医助理、中西医不考)

主穴:带脉、中极、白环俞、三阴交(阴中白带)

细目六  缺乳(中医助理、中西医不考)

主穴:乳根、膻中、少泽(缺乳乳中少)

细目七  遗尿

主穴:关元、中极、膀胱俞、三阴交(关中三光)

细目八  小儿多动症(中医助理、中西医不考)

主穴:印堂、四神聪、太溪、风池、神门、内关(溪风堂内关四神)

二十九单元  皮外骨伤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细目一  瘾疹

主穴:曲池、合谷、血海、膈俞、委中、三阴交(活血+泻热)

细目二  蛇串疮

主穴:局部阿是穴、相应夹脊穴(特别疼,夹脊治)

细目三  神经性皮炎(中医助理、中西医不考)

主穴:阿是穴、曲池、合谷、血海、膈俞(活血+泻热)

细目四  乳癖(中医助理、中西医不考)

主穴:膻中、乳根、屋翳、期门、足三里、太冲(局部+补虚+行气)

细目五  颈椎病

主穴:颈夹脊、天柱、风池、曲池、悬钟、阿是穴(天悬两池是颈夹脊)

颈椎手指麻:大拇指麻用阳明,无名指麻用太阳。

细目六  落枕

主穴:外劳宫、天柱、阿是穴、后溪、悬钟(后天悬外劳宫)

细目七  漏肩风

主穴: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阳陵泉、条口透承山(三尖一透是阳陵)

肩前侧——手太阴肺——列缺

肩前外侧——手阳明——合谷

肩外侧——手少阳——外关

肩后侧——手太阳——后溪

细目八  扭伤

主穴:阿是穴、局部穴位

细目九  肘劳(中医助理、中西医不考)

主穴:阿是穴

手阳明经——曲池、手三里(网球肘)

手少阳经——外关、天井(矿工肘/学生肘)

手太阳经——阳谷、小海(高尔夫球肘)

第三十单元  五官科病的针灸治疗

细目一  目赤肿痛

主穴:合谷、太冲、风池、睛明、太阳(风情谷太太)

细目二  耳鸣耳聋

1)实证(溪中听风)

主穴:翳风、听会、侠溪、中渚

2)虚证(听风太肾)

主穴:太溪、肾俞、听宫、翳风

细目三  鼻鼽(中医助理、中西医不考)

主穴:迎香、印堂、风池、合谷、足三里(鼻三针治局部)

细目四  牙痛

主穴:合谷、颊车、下关(合谷下车)

细目五  咽喉肿痛

1)实证

主穴:少商、合谷、尺泽、关冲

2)虚证(阴虚火旺)(溪海缺鱼)

主穴:太溪、照海、鱼际、列缺

细目六  近视(中医助理、中西医不考)

主穴:睛明、承泣、风池、光明(眼睛前后要光明)

第三十单元  急症及其他病的针灸治疗

细目一  晕厥

主穴:水沟、百会、内关、足三里(水会三关)

细目二  内脏绞痛

心绞痛(膻内郄郄心绞痛)

主穴:内关、郄门、阴郄、膻中

胆绞痛(胆胆日月泉)

主穴:胆囊、阳陵泉、胆俞、日月

肾绞痛(肾膀中三泉)

主穴:肾俞、膀胱俞、中极、三阴交、阴陵泉

细目三  肥胖症(中医助理、中西医不考)

主穴:曲池、天枢、阴陵泉、丰隆、太冲(阴天去冲丰)

 

特殊总结:

1.配穴十五秘籍

① 风寒:列缺(首选)(风池 风门、风府~百搭)

② 风热:外关(首选)大椎、曲池

③ 肺热:尺泽、鱼际(首选)大椎(广谱)

④ 胃火:内庭(首选)

⑤ 肝火:太冲、行间、侠溪(首选不分彼此)

⑥ 阴虚:太溪(首选) 照海、复溜(次)。太溪:阴虚。太溪+命门:阳虚。                 

⑦ 肝阳上亢:5+6(肝火:太冲、太溪或者行间、太溪。)

⑧ 祛痰:丰隆(首选)

⑨ 祛湿(肿):阴陵泉

⑩ 肝郁气滞:太冲(首选)期门膻中(次)

⑪ 血瘀:膈俞(首) 血海(次)次髎。三阴交

⑫ 气血两虚:足三里(首)脾俞,气海

⑬ 内寒(里):一般补肾阳:神厥、关元、肾俞、腰阳关、命门、至阳

⑭ 胃寒:胃俞(实寒)——胃俞+脾俞(虚寒)

⑮ 食积:梁门(首选)

2.特殊配穴。

  1. 行痹——风——痛无定处——膈俞、血海(治风先治血)
  2. 痿证选穴:(治痿独取阳明)肺热加尺泽、大椎
  3. 中风中经络配穴:肝阳上亢——面红目赤、苔黄脉弦——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头目眩、麻木、苔腻脉滑——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舌红苔黄腻、脉滑——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气短乏力、脉细涩——足三里、气海、血海;阴虚风动——手足拘挛、舌红少苔脉细数——太溪、风池
  4. 眩晕:高血压——曲池、足三里
  5. 不寐:脾胃不和——胸闷脘痞,苔腻脉滑——内关、足三里;
  6. 噩梦——厉兑、隐白;
  7. 头晕——风池、悬钟;
  8. 重症不寐——夹脊、四神聪;
  9. 感冒:夹暑者加委中放血(汗出不解,心烦口渴)
  10. 呕吐:邪热内蕴——合谷、金津、玉液;(非常重要)
  11. 泄泻:1)急性泄泻:泻下脓血——曲池、三阴交、内庭。2)慢性泄泻:久泻陷下者——百会
  12. 癃闭:膀胱湿热:委阳;肺热:尺泽
  13. 消渴:配穴:上消——太渊、少府;中消——内庭、地机;下消——复溜、太冲;阴阳两虚——关元、命门(肾阳虚为主)。
  14. 崩漏:实证:血热——中极、血海;湿热——中极、阴陵泉;血瘀——血海、膈俞;气郁——膻中、太冲。
  15. 带下病:阴痒——蠡沟、太冲
  16. 瘾疹:胃肠积热——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滑数——足三里、天枢;
  17. 落枕:气滞血瘀——内关、合谷
  18. 晕厥:实证——合谷、太冲;
  19. 胆绞痛:蛔虫妄动——迎香透四白
  20. 肥胖症:嗜睡——照海、申脉;(泻阳补阴治失眠,泻阴补阳治嗜睡)

 

 

 

 

 


 

领取完整版资料
分享即可查看全文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返回页面

有账号!密码登录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关闭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