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有哪些呢?星恒医学考试网搜集了相关信息,现在我们先看看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的复习资料信息,详情如下: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痰饮病因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有哪些呢?星恒医学考试网搜集了相关信息,现在我们先看看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的复习资料信息,详情如下:
154、‘痰饮’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并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类。
155、治疗痰饮的基本原则——“温药和之”出自《金匮要略》。
156、提出‘清者为饮,浊者为痰’的分类概念始于《仁斋直指方》。
157、提出“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的概念是叶天士。
158、痰饮病位在三焦,责于肺、脾、肾三脏。
159、痰、悬、溢、支的辨别要点:
痰——胃肠。悬——胸胁。溢——肢体。支——胸肺。
160、‘消渴’病名始见于《素问?奇病论》。《金匮要略》立有专篇。
161、将消渴明确分类为三消的始于《证治准绳》。——“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162、消渴责于肺、胃、肾三脏。
163、消渴三多一少分类特征: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尿多为下消;消瘦为后期。
164、汗证始见于《内经》。‘盗汗’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
165、区别自汗与盗汗始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66、“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出自《临证指南医案》
167、内伤发热的记载始于《内经》,侧重描述阴虚发热。‘内伤发热’病名始见于《症因脉治》
168、小建中汤治疗手足烦热——甘温除热法。出自《金匮要略》。
169、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甘温除热法。(李东垣)。
170、将肾气丸化裁为六味地黄丸——治疗五脏热证《小儿药证直诀》。
171、用右归饮、理中汤、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治疗阳虚发热——《景岳全书》
172、‘虚劳’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
173、《难经?十四难》提出‘五损’的概念。
174、《诸病源候论》提出‘五劳’‘六极’‘七伤’概念。
175、《理虚元鉴》(绮石)——虚劳专著。
176、“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出自《理虚元鉴》。
以上信息就是星恒医学考试网小编搜集整理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希望这些信息对考生们有所帮助。如需了解更多的信息,同学们可以直接关注星恒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频道,或者是致电星恒教育:400-966-2080;当然你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以便及时获得相关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