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药师考点鉴定总结——鉴定方法总汇
中药师考点鉴定总结——鉴定方法总汇
中药鉴定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鉴定法(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及理化鉴定法等。
一、 来源鉴定法
1. 观察植物形态
2. 核对文献
3. 核对标本
二、 性状鉴定法
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别。其中色泽是指在自然光下观察,若两种色调复合描述,则以后种色调为主。断面特征有“菊花心”的,如黄芪、甘草等;有“车轮纹”的,如防己。
三、 显微鉴定法
(一)显微制片方法
横切面或纵切面切片、表面制片、粉末制片、解离组织片、花粉粒及孢子制片、磨片制片、粉末药材制片等。
1. 粉末制片常用试剂:蒸馏水、稀甘油、甘油醋酸、水合氯醛试液。
2. 解离组织制片:薄壁组织占大部分的,用氢氧化钾法;质地坚硬、木化组织较多的,用硝铬酸法或氯酸钾法。
3. 磨片制片:矿物药、动物药,可采用此法;厚度0.03mm,用乙醇处理。
(二)细胞壁鉴别
1.木质化:加间苯三酚、盐酸,呈红色。
2.木栓化:加苏丹Ⅲ试液,呈红色。
3.纤维素:加氯化锌碘试液,呈蓝色或紫色。
4.硅质化:加硫酸,无变化。
(三)细胞内含物鉴别
1.淀粉粒:加碘试液,呈蓝色或紫色。
2.糊粉粒:加碘试液,呈棕色或黄棕色;加硝酸汞试液,呈砖红色。
3.黏液:加钌红试液,呈红色。
4.草酸钙结晶: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溶解而无气泡产生。
5.碳酸钙结晶:加稀盐酸溶解,同时有气泡产生。
6.硅质块:加硫酸不溶解。
7.脂肪油、挥发油或树脂:加苏丹Ⅲ试液,呈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
(四)显微测量:使用目镜测微尺
显微常数:主要用于叶类,如气孔数、气孔指数
显微制片试剂:水——观察淀粉粒制片
稀甘油——防止水合氯醛析出结晶
甘油醋酸——适宜淀粉粒的观察
水合氯醛——最常用的透化剂,多使用于中成药、中药粉末或切片的观察。
四、理化鉴定法
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的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的方法。
微量升华:大黄、何首乌、紫草、胡黄连、沉香、牡丹皮、大青叶、
薄荷、斑蝥
显微化学反应:绵马贯众、 黄连、 肉桂、 丁香
荧光分析:紫外光365nm波长或254nm波长。
泡沫指数、溶血指数:皂苷成分的性质,如猪牙皂。
水分测定法(四种):烘干法、甲苯法、减压干燥法、气相色谱法。
灰分测定法:总灰分测定、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膨胀度测定:1g药材+水,膨胀后的体积(毫升)数,适用于含黏液质、胶质、半纤维素类的天然药品、树胶。
酸败度测定:适用于含油脂或含油脂的种子类药材,通过酸值、羰基值、过氧化值的测定,来反映酸败度。
色度检查:适用于易变色药材,如白术。
有害物质:内源性——马兜铃酸(肾毒性)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肝毒性)
外源性——重金属:铅、镉、汞、铜等与硫化钠反应检查
残留农药: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
黄曲霉素:强烈致癌物质
二氧化硫:硫磺熏造成
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定性为主。
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的首选和主流。
气相色谱法——含挥发油(性)成分的中药适宜。
蛋白电泳色谱法——含蛋白质、氨基酸,如动物、果实、种子类中药的
中药师考点鉴定总结——鉴定方法总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