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登录
中西医执业医师 考试相关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2021年版)

发布时间:2021-01-04  
中西医执业医师开课信息
课程介绍 操作
精品班2180元,

报名资格审核不过,第二年免费重学;当年不过,次年免费重修

试听 购买
1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2021年版)2
说 明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发挥中西医结合在卫生医疗、健康保健的重要作用,为中西医结合临床人员从业把好准入质量关,服务
于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更好促进医疗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
二、考试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资格考试是临床从业人员
的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医师资格考试成绩
合格,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获得医师资格者,方可申请注册并在医疗、预防、保
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三、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遴选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西医结合事业传承发展需要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力
求使参考人员能掌握系统的中医学和西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具有中西医结合思维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能从事中西医临床诊治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具
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品格和社会责任全面协调发展的中西医结合临床
合格人才。
四、考试要求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除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医师资
格考试暂行办法》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的专业、学历和工作经历外,结合中西医临床医师岗位
需求,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一)基本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
职守,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2.热爱中西医结合事业,积极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
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3
3.尊重生命,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在医疗服务中,贯彻知情同意原则,公正对待每一位患者。
4.恪守职业道德,注重医患沟通与交流,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及家属的个人权益。
5.具备依法行医的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维护患者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6.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7.具有科学态度、中西医结合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
8.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自我完善意识与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二)基本知识
1.掌握相关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2.掌握系统的中医学和西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3.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基本知识。
4.掌握必要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5.掌握常用的中西医急诊急救基本知识。
6.掌握全科医学知识以及中西医养生、保健等基本知识。
7.熟悉预防医学及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
8.熟悉中西医结合临床的思路与方法。
9.熟悉必要的医学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知识。
10.熟记中医经典理论。
11.了解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12.了解国家卫生医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基本技能
1.具有运用中西医理论和技能正确、全面、系统地进行病情诊察和病史采集的能力。
2.具有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中西医结合病历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能力。
4.具有运用中西医基本诊疗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断与治疗的能力。
5.具有对一般急症进行诊断、急救与处理的能力。
6.具有对中西医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常用辅助检查的合理选用及结果的判读分析能力。
7.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8.具有与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交流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
9.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保健、疾病预防等中西医知识的宣传教育的能力。
10.具有利用图书资料和信息资源数据库、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
信息的能力。
11.具有阅读中医药古典医籍以及医学相关文献的能力。
12.具有运用外语查阅医学文献和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
13.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4
五、考试范围
(一)实践技能考试
此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实际应用操作的能力,同时考察其
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包括医学人文素养、病案分析、中医基本操作、体格检查、西医基本操作、病史
采集、临床问题答辩的中西医结合思维、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分析等内容。
(二)医学综合考试
此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内容整合为中医学基础、中
医经典、中西医结合临床、西医综合、医学人文共五部分。
中医学基础: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为执业所需的基础知识与理论。
中医经典:涉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为执业所需的理论与临床基础。
中西医结合临床:涉及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
儿科学、针灸学,为执业所需的专业理论和知识,适当融合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医学人文知识等。
西医综合:涉及诊断学基础、药理学、传染病学,主要考核临床所需的西医学基础知识、临床相关
知识和传染病知识等。
医学人文:主要考核临床应具备的法律法规和伦理知识。包括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等科目。5
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一、医师职业素养
(一)医德医风
(二)沟通能力
(三)人文关怀
二、中医思维与诊疗能力
(一)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辨证论治
(四)预防与调护
三、中医操作技能
(一)中医四诊
(二)针灸常用腧穴
1.手太阴肺经腧穴:孔最、列缺、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合谷、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腧穴:地仓、下关、天枢、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
4.足太阴脾经腧穴: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腧穴:通里、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后溪、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委中、承山、昆仑、至阴
8.足少阴肾经腧穴:太溪、照海
9.手厥阴心包经腧穴:内关、大陵
10.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外关、支沟
11.足少阳胆经腧穴:风池、肩井、环跳、阳陵泉、悬钟
12.足厥阴肝经腧穴:太冲、期门
13.督脉腧穴:命门、大椎、百会、水沟、印堂
14.任脉腧穴:中极、关元、气海、中脘、膻中
15.常用经外奇穴:四神聪、夹脊、腰痛点、十宣6
(三)针灸技术
1.毫针法
2.艾灸法
3.其他疗法:三棱针法、皮肤针法、耳穴压丸法
4.针灸异常情况处理: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皮肤灼伤及起疱、刺伤内脏、刺伤脑脊髓、
外周神经损伤
5.常见急性病症的针灸治疗
(1)偏头痛
(2)眩晕
(3)落枕
(4)中风
(5)心悸
(6)哮喘
(7)呕吐
(8)胃痛
(9)腹痛
(10)泄泻
(11)癃闭
(12)痛经
(13)扭伤
(14)牙痛
(15)晕厥
(16)高热
(17)抽搐
(18)内脏绞痛
(四)推拿技术
1. 法
2.揉法
3.按法
4.推法
5.拿法
6.抖法
7.捏脊法
8.搓法
(五)拔罐技术
四、西医临床技能
(一)体格检查
1.全身状态检查
生命征、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体位、步态
2.皮肤检查
3.浅表淋巴结检查
4.头部检查
(1)眼部检查:眼睑、结膜、巩膜、瞳孔(大小与形状、对光反射、集合反射)、眼球运动
(2)咽部、扁桃体检查
(3)鼻窦检查
5.颈部检查(血管、甲状腺、气管)
6.胸廓、胸壁与乳房检查
7.肺和胸膜检查
(1)视诊(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呼吸深度)
(2)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7
(3)叩诊(叩诊方法、叩诊音、肺界叩诊)
(4)听诊(听诊方法、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听觉语音)
8.心脏检查
(1)视诊(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
(2)触诊(心尖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3)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
(4)听诊(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方法、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
9.血管检查:脉搏、血管杂音、周围血管征
10.腹部检查
(1)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
(2)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腹部包块、肝脾触诊、墨菲征、液波震颤)
(3)叩诊(腹部叩诊音、肝浊音界、移动性浊音、肾区叩击痛、膀胱叩诊)
(4)听诊(肠鸣音、振水音)
11.脊柱、四肢检查
(1)脊柱(弯曲度、活动度、压痛与叩击痛)
(2)四肢关节
12.神经系统检查
(1)肌力、肌张力
(2)共济运动
(3)神经反射(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
(4)脑膜刺激征
(5)拉塞格征
(二)基本操作
1.外科手消毒
2.戴无菌手套
3.穿、脱手术衣
4.手术区皮肤消毒
5.穿、脱隔离衣
6.创伤的现场止血法
7.伤口(切口)换药
8.脊柱损伤的现场搬运
9.长骨骨折现场急救固定
10.心肺复苏术
11.气囊-面罩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12.导尿术(男、女)
13.胸膜腔穿刺术
14.腹腔穿刺术8
(三)辅助检查结果分析判读
1.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
(2)心房、心室肥大
(3)心肌缺血
(4)急性心肌梗死
(5)过早搏动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7)室性心动过速
(8)心房颤动
(9)心室颤动
(10)房室传导阻滞
2.普通X线片
(1)正常胸部正位片
(2)阻塞性肺气肿
(3)气胸
(4)胸腔积液
(5)肺炎链球菌肺炎
(6)原发性肺癌
(7)胃溃疡
(8)急性胃肠穿孔
(9)肠梗阻
(10)长骨骨折
3.CT影像诊断
(1)原发性肺癌
(2)急性胰腺炎
(3)急性硬膜外血肿
(4)急性硬膜下血肿
(5)脑梗死
(6)脑出血
(7)蛛网膜下腔出血
4.实验室检查
(1)血液一般检查
(2)尿液检查
(3)粪便检查
(4)肝功能(血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
红素)
(5)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6)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内生肌
酐清除率)
(7)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
血浆胰岛素、C肽测定
(8)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9)血清钾、钠、氯、钙
(10)血清淀粉酶
(11)血清心肌标志物(心肌酶、肌钙蛋白)
(12)血浆B型脑钠肽
(13)抗链球菌溶血素“O”
(14)类风湿因子与抗核抗体
(15)浆膜腔积液
(16)动脉血气分析
(17)常用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
(18)血、尿hCG
(19)甲状腺功能(FT3、FT4、TSH、甲状
腺自身抗体)
五、临床常见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慢性支气管炎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五)支气管哮喘
(六)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
(七)肺结核
(八)原发性支气管肺癌9
(九)呼吸衰竭
(十)心力衰竭
(十一)心律失常
1.过早搏动
2.室上性心动过速
3.室性心动过速
4.心房颤动
5.房室传导阻滞
(十二)原发性高血压
(十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十四)病毒性心肌炎
(十五)慢性胃炎
(十六)消化性溃疡
(十七)上消化道出血
(十八)胃癌
(十九)溃疡性结肠炎
(二十)肝硬化
(二十一)原发性肝癌
(二十二)急性胰腺炎
(二十三)慢性肾小球肾炎
(二十四)肾病综合征
(二十五)尿路感染
(二十六)慢性肾衰竭
(二十七)缺铁性贫血
(二十八)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十九)急性白血病
(三十)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三十一)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三十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三十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三十四)糖尿病
(三十五)血脂异常
(三十六)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三十七)类风湿关节炎
(三十八)系统性红斑狼疮
(三十九)脑梗死
(四十)脑出血
(四十一)癫痫
(四十二)帕金森病
(四十三)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四十四)病毒性肝炎
(四十五)乳腺增生病
(四十六)急性乳腺炎
(四十七)急性阑尾炎
(四十八)肠梗阻
(四十九)胆石症
(五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五十一)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五十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五十三)直肠癌
(五十四)湿疹
(五十五)荨麻疹
(五十六)甲状腺腺瘤
(五十七)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
(五十八)闭经
(五十九)阴道炎症
(六十)盆腔炎性疾病
(六十一)先兆流产
(六十二)异位妊娠
(六十三)产褥感染
(六十四)子宫肌瘤
(六十五)小儿肺炎
(六十六)小儿腹泻病
(六十七)急性肾小球肾炎
(六十八)过敏性紫癜
(六十九)水痘
(七十)流行性腮腺炎
(七十一)手足口病
(七十二)桡骨下端骨折
(七十三)颈椎病
(七十四)腰椎间盘突出症
(七十五)不寐
(七十六)头痛
(七十七)眩晕
(七十八)呕吐
(七十九)黄疸10
(八十)腹痛
(八十一)泄泻
(八十二)便秘
(八十三)胁痛
(八十四)水肿
(八十五)郁证
(八十六)血证
(八十七)痰饮
(八十八)自汗盗汗
(八十九)内伤发热
(九十)厥证
(九十一)痿证11
医学综合考试大纲
一、中医学基础
(一)中医基础理论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
一、中医学概念与学科属性
1.中医学的概念
2.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
2.辨证论治
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
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3.精气的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
1.阴阳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1.阴阳对立制约
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交感互藏
4.阴阳的消长
5.阴阳的转化
6.阴阳的自和与平衡12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1.五行的概念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
3.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依据和方法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相生与相克
2.五行制化
3.五行相乘与相侮
4.五行的母子相及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
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分类
第六单元 五脏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
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10.脾与肾的关系13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六单元 五脏
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
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的外华
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4.五脏与五志、五神的关系
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
第七单元 六腑
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1.心与小肠的关系
2.肺与大肠的关系
3.脾与胃的关系
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八单元 奇恒之腑
一、脑
1.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二、女子胞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九单元 精、气、血、津液、
一、精
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生成
3.人体之精的功能
4.人体之精的分类
二、气
1.人体之气的概念
2.人体之气的生成
3.人体之气的功能
4.人体之气的分类
5.人体之气的气化
三、血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运行
4.血的功能14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九单元 精、气、血、津液、
四、津液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3.津液的功能
五、神
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
2.人体之神的生成
3.人体之神的分类
4.人体之神的作用
六、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
关系
1.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的关系
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第十单元 经络
一、经络学说概述
1.经络的基本概念
2.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6.十二经脉循行中的重要部位和交接点
三、奇经八脉
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其循行和功能特点
2.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
点和基本功能
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机能
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机能
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机能
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
五、经络的生理机能和经络学说
的应用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十一单元 体质
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
1.体质的概念
2.体质的构成
3.体质的特点
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2.影响体质的因素
三、体质学说的应用
1.体质与病因病机
2.体质与诊治
3.体质与养生15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二单元 病因
一、六淫
1.六淫的概念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二、疠气
1.疠气的概念
2.疠气的致病特点
三、七情内伤
1.情志内伤的基本概念
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3.情志内伤的致病特点
四、饮食失宜
1.饮食不节
2.饮食偏嗜
3.饮食不洁
五、劳逸失度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六、痰饮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形成
3.痰饮的致病特点
七、瘀血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致病特点
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
第十三单元 发病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基础
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1.环境与发病
2.体质与发病
3.精神状态与发病16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三单元 发病 三、发病类型
1.感邪即发
2.徐发
3.伏而后发
4.继发
5.合病与并病
6.复发
第十四单元 病机
一、邪正盛衰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二、阴阳失调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6.阴阳转化
三、精、气、血失常
1.精的失常
2.气的失常
3.血的失常
4.精、气、血关系失调
四、津液代谢失常
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五、内生“五邪”
1.内生“五邪”的概念
2.风气内动
3.寒从中生
4.湿浊内生
5.津伤化燥
6.火热内生
六、疾病传变
1.疾病传变的形式
2.病性转化
第十五单元 防治原则 一、预防
1.治未病的概念
2.未病先防
3.既病防变17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五单元 防治原则 二、治则
1.治则、治法的基本概念
2.正治与反治
3.治标与治本
4.扶正与祛邪
5.调整阴阳
6.调理精气血津液
7.三因制宜
第十六单元 养生与寿夭
一、养生
1.养生的基本概念
2.养生的原则与方法
二、生命的寿夭
1.生命的寿夭规律
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18
(二)中医诊断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一单元 绪论 绪论
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第二单元 望诊
一、望神
1.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
2.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二、望面色
1.常色与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面部色诊的意义
三、望形态
1.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表现及
其意义
四、望头面五官
1.望头、发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面肿、腮肿及口眼 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目的脏腑分属,望目色、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
及其临床意义
4.望口、唇、齿、龈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五、望躯体四肢
1.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六、望皮肤
1.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七、望排出物
1.望痰、涕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望呕吐物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八、望小儿食指络脉
1.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及其正常表现
2.小儿食指络脉病理变化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第三单元 望舌
一、舌诊原理与方法
1.舌诊原理
2.舌诊方法与注意事项
二、正常舌象 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三、望舌质
1.舌神变化(荣、枯)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2.舌色变化(淡白、淡红、红、绛、青紫)的特征
与临床意义
3.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的
特征与临床意义
4.舌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
缩)的特征与临床意义19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三单元 望舌
四、望舌苔
1.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
特征与临床意义
2.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五、舌下络脉 舌下络脉变化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六、舌象综合分析
1.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2.舌诊的临床意义
第四单元 闻诊
一、听声音
1.音哑与失音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謇的临床表
现及其意义
3.咳嗽、喘、哮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4.短气、少气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5.呕吐、呃逆、嗳气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6.太息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二、嗅气味
1.口气、排泄物之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2.病室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五单元 问诊
一、问诊内容
1.主诉的概念与意义
2.十问歌
二、问寒热
1.恶寒发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但寒不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表现及其
意义
4.寒热往来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三、问汗
1.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
现及其意义
2.黄汗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的
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四、问疼痛
1.疼痛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
2.问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
点及其临床意义
五、问头身胸腹
1.问头晕、胸闷、心悸、脘痞、腹胀、麻木、疲乏
的要点及其临床意义
2.身重、身痒的要点及其临床意义20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五单元 问诊
六、问耳目
1.耳鸣、耳聋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目眩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目昏、雀盲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七、问睡眠
1.失眠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嗜睡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八、问饮食与口味
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表现及
其意义
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
欲食、除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腻、口酸、口涩、口
苦、口咸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九、问二便
1.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觉)的临床表现
及其意义
2.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觉)的临床表现
及其意义
十、问经带
1.经期、经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闭经、痛经、崩漏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带下异常(白带、黄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第六单元 脉诊
一、脉诊概说
1.脉象形成原理
2.诊脉部位
3.诊脉方法及注意事项
4.脉象要素
二、正常脉象
1.正常脉象的表现
2.正常脉象的特点(胃、神、根)
三、常见脉象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1.常见脉象的脉象特征及鉴别(浮脉、沉脉、迟
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脉、涩
脉、弦脉、紧脉、缓脉、濡脉、弱脉、微脉、结
脉、促脉、代脉、散脉、芤脉、革脉、伏脉、牢
脉、疾脉、长脉、短脉、动脉)
2.常见脉象的临床意义
四、相兼脉与真脏脉
1.相兼脉的概念与主病
2.真脏脉的概念与临床意义
五、诊小儿脉
1.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
2.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
六、诊妇人脉 月经脉与妊娠脉的脉象及临床意义21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七单元 按诊 按诊
1.按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2.按肌肤手足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
4.按胸部虚里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按腧穴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第八单元 八纲辨证
一、概述 八纲辨证的概念
二、表里
1.表证与里证的概念
2.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三、寒热
1.寒证与热证的概念
2.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四、虚实
1.虚证与实证的概念
2.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五、阴阳
1.阴证与阳证的概念
2.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
3.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4.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
六、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1.证候相兼、错杂与转化(寒证转化为热证、热证
转化为寒证、实证转虚)的概念
2.证候真假(寒热真假、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
第九单元 病因辨证
一、六淫辨证
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淫
证的临床表现
二、情志辨证
1.喜证的临床表现
2.怒证的临床表现
3.悲证的临床表现
4.忧证的临床表现
5.恐证的临床表现
6.思证的临床表现
第十单元 气血津液辨证 一、气病辨证
1.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气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气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5.气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6.气逆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7.气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2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单元 气血津液辨证
二、血病辨证
1.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血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5.血寒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三、气血同病辨证
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
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四、津液病辨证
1.痰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饮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水停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第十一单元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证的临床表现、鉴别
要点
2.心血虚、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心脉痹阻证的临床表现及瘀阻心脉、痰阻心脉、
寒凝心脉、气滞心脉四证的鉴别
4.痰蒙心神、痰火扰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5.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
6.瘀阻脑络证的临床表现
7.小肠实热证的临床表现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1.肺气虚、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风寒犯肺、寒痰阻肺、饮停胸胁证的临床表现、
鉴别要点
3.风热犯肺、肺热炽盛、痰热壅肺、燥邪犯肺证的
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4.风水相搏证的临床表现
5.肠道湿热、肠热腑实、肠燥津亏证的临床表现、
鉴别要点
三、脾与胃病辨证
1.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临床
表现、鉴别要点
2.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胃气虚、胃阳虚、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
4.胃热炽盛、寒饮停胃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5.寒滞胃肠、食滞胃肠、胃肠气滞证的临床表现、
鉴别要点23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一单元 脏腑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1.肝血虚、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
鉴别要点
3.肝风内动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4.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
5.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6.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1.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虚水
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六、脏腑兼病辨证
1.心肾不交、心脾气血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
鉴别要点
3.心肺气虚、脾肺气虚、肺肾气虚证的临床表现、
鉴别要点
4.心肾阳虚、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5.心肝血虚、肝肾阴虚、肺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七、脏腑辨证各相关证候的鉴别 各脏腑间相关证候的鉴别要点
第十二单元 六经辨证
一、太阳病证
1.太阳经证(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临床表现
与辨证要点
2.太阳腑证(太阳蓄水证、太阳蓄血证)临床表现
与辨证要点
二、阳明病证
1.阳明经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2.阳明腑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三、少阳病证 少阳病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四、太阴病证 太阴病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五、少阴病证
1.少阴寒化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2.少阴热化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六、厥阴病证 厥阴病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七、六经病证的传变 传经、直中、合病、并病的概念24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三单元 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分证 卫分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二、气分证 气分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三、营分证 营分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四、血分证 血分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五、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顺传与逆传的概念
第十四单元 三焦辨证
一、上焦病证 上焦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二、中焦病证 中焦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三、下焦病证 下焦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四、三焦病证的传变 顺传与逆传的概念
第十五单元 中医诊断思维与应
一、中医诊断思维方法 基本思维方法与过程
二、中医诊断思维的应用 辨病、辨证、辨症25
(三)中 药 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
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二、五味
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三、升降浮沉
1.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四、归经
1.归经的临床意义
2.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
五、毒性
1.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2.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中药的作用
一、中药的作用与副作用 中药的作用与副作用
二、中药的功效
1.功效与主治的关系
2.功效的分类
第三单元 中药的配伍
一、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
二、中药配伍的内容
1.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各种配伍关系的临床对待原则
第四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一、配伍禁忌
1.“十八反”的内容
2.“十九畏”的内容
二、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三、妊娠用药禁忌
1.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妊娠禁忌药的分类与使用原则
四、服药饮食禁忌
1.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
2.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
第五单元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一、剂量
1.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
2.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
二、中药的用法
1.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
化、冲服等)
2.服药时间
第六单元 解表药 一、概述
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2.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3.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26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六单元 解表药
二、发散风寒药
1.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的
性能、功效、应用
2.生姜、香薷、细辛、辛夷、藁本、苍耳子的功
效、主治病证
3.麻黄、香薷、细辛、荆芥、辛夷的用法用量
4.麻黄、桂枝、香薷、细辛、苍耳子的使用注意
5.生麻黄与炙麻黄、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紫
苏与生姜等相似药物的功用异同
6.麻黄配桂枝,麻黄配石膏,麻黄配苦杏仁,桂枝
配白芍,细辛配干姜、五味子等的意义
7.麻黄的药理
三、发散风热药
1.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
的性能、功效、应用
2.蔓荆子、升麻的功效、主治病证
3.淡豆豉的功效
4.薄荷、桑叶、柴胡、葛根的用法
5.薄荷、牛蒡子的使用注意
6.薄荷、牛蒡子与蝉蜕,桑叶与菊花,柴胡、葛根
与升麻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同
7.柴胡配黄芩、菊花配枸杞子、桑叶配菊花等的意
8.柴胡、葛根的药理
第七单元 清热药
一、概述
1.清热药的分类,各类清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2.清热药的配伍方法
3.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清热泻火药
1.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的性能、功效、应用
2.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决明子的功效、主治病
3.石膏、知母、栀子、决明子的用法
4.石膏、知母、天花粉的使用注意
5.生石膏与熟石膏、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等
相似药物的功用异同
6.石膏配知母、知母配黄柏、知母配川贝母、栀子
配淡豆豉、栀子配茵陈等的意义
7.石膏、栀子的药理27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七单元 清热药
三、清热燥湿药
1.黄芩、黄连、黄柏的性能、功效、应用
2.龙胆、苦参的功效、主治病证
3.秦皮、白鲜皮的功效
4.黄芩、黄连、黄柏的用法
5.苦参的使用注意
6.黄芩、黄连与黄柏,栀子与龙胆等相似药物性
能、功用的异同
7.黄连配木香,黄连配吴茱萸,黄连配半夏、瓜
蒌,黄柏配苍术等的意义
8.黄连的药理
四、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射
干、白头翁的性能、功效、应用
2.板蓝根、青黛、贯众、土茯苓、山豆根、白花蛇
舌草的功效、主治病证
3.穿心莲、紫花地丁、大血藤、败酱草、马勃、马
齿苋、鸦胆子、熊胆粉、山慈菇、漏芦、野菊花
的功效
4.穿心莲、青黛、鸦胆子、熊胆粉、山豆根的用法
用量
5.穿心莲、射干、山豆根、鸦胆子、山慈菇、漏芦
的使用注意
6.金银花与连翘,大青叶、板蓝根与青黛,紫花地
丁与蒲公英、白头翁、鸦胆子,大血藤与败酱草
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同
7.金银花配连翘、金银花配当归、麻黄配射干等的
意义
8.金银花、板蓝根的药理
五、清热凉血药
1.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的性能、功效、应
2.紫草、水牛角的功效、主治病证
3.水牛角的用法
4.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的使用注意
5.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等相似药物性能、
功用的异同
6.生地黄配玄参、赤芍配牡丹皮等的意义28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七单元 清热药 六、清虚热药
1.青蒿、地骨皮的性能、功效、应用
2.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的功效
3.青蒿的用法
4.青蒿的使用注意
5.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等相似药物功用
的异同
6.青蒿配鳖甲、青蒿配黄芩、地骨皮配桑白皮等的
意义
7.青蒿的药理
第八单元 泻下药
一、概述
1.攻下药、润下药与峻下逐水药的性能特点、主治
病证
2.泻下药的配伍方法
3.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攻下药
1.大黄、芒硝的性能、功效、应用
2.番泻叶的功效
3.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用法用量
4.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使用注意
5.大黄几种炮制品、大黄与芒硝等相似药物性能功
用的异同
6.大黄配芒硝、大黄配附子等的意义
7.大黄的药理
三、润下药
1.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的功效、主治病证
2.火麻仁的用法用量
3.郁李仁的使用注意
四、峻下逐水药
1.甘遂、牵牛子、巴豆霜的功效、主治病证
2.京大戟、芫花的功效
3.甘遂、京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霜的用法用
4.甘遂、京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霜的使用注
5.巴豆霜的药理
第九单元 祛风湿药 一、概述
1.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主治病证
2.祛风湿药的配伍方法
3.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29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九单元 祛风湿药
二、祛风寒湿药
1.独活、威灵仙、川乌、木瓜的性能、功效、应用
2.蕲蛇、乌梢蛇、青风藤的功效、主治病证
3.川乌、蕲蛇的用法
4.川乌、木瓜的使用注意
5.羌活与独活、独活与威灵仙等相似药物性能、功
用的异同
6.独活配羌活、独活配桑寄生等的意义
7.独活的药理
三、祛风湿热药
1.秦艽、防己的性能、功效、应用
2.豨莶草、络石藤、桑枝的功效
3.豨莶草的用法用量
4.防己的使用注意
5.秦艽与防己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异同
6.秦艽的药理
四、祛风湿强筋骨药
1.桑寄生的性能、功效、应用
2.五加皮的功效、主治病证
3.狗脊的功效
4.五加皮与桑寄生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同
第十单元 化湿药
一、概述
1.化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2.化湿药的配伍方法
3.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具体药物
1.广藿香、苍术、厚朴的性能、功效、应用
2.砂仁、豆蔻的功效、主治病证
3.佩兰、草果的功效
4.砂仁、豆蔻的用法用量
5.苍术与厚朴、砂仁与豆蔻、砂仁与木香、广藿香
与佩兰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同
6.苍术配厚朴、陈皮,厚朴配枳实,广藿香配佩
兰,砂仁配木香等的意义
7.厚朴的药理
第十一单元 利水渗湿药 一、概述
1.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2.利水渗湿药的配伍方法
3.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30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一单元 利水渗湿药
二、利水消肿药
1.茯苓、薏苡仁、泽泻的性能、功效、应用
2.猪苓的功效、主治病证
3.香加皮、冬瓜皮的功效
4.薏苡仁的用法
5.香加皮的使用注意
6.茯苓与猪苓、茯苓与薏苡仁等相似药物性能、功
用的异同
7.薏苡仁的药理
三、利尿通淋药
1.车前子的性能、功效、应用
2.滑石、石韦、木通的功效、主治病证
3.通草、瞿麦、地肤子、海金沙、萆薢、萹蓄的功
4.车前子、滑石、海金沙的用法
5.车前子、滑石的使用注意
6.车前子与滑石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同
7.滑石配生甘草等的意义
四、利湿退黄药
1.茵陈、金钱草的性能、功效、应用
2.虎杖的功效、主治病证
3.虎杖与大黄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异同
4.茵陈配大黄、栀子等的意义
5.茵陈的药理
第十二单元 温里药
一、概述
1.温里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2.温里药的配伍方法
3.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具体药物
1.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性能、功效、应用
2.小茴香、丁香、花椒的功效、主治病证
3.高良姜的功效
4.附子、肉桂、吴茱萸、花椒的用法用量
5.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的使用注意
6.附子与川乌、附子与干姜、附子与肉桂、干姜与
生姜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同
7.附子配干姜、肉桂配附子、黄连配吴茱萸等的意
8.附子的药理31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三单元 理气药
一、概述
1.理气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2.理气药的配伍方法
3.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具体药物
1.陈皮、枳实、木香、香附的性能、功效、应用
2.青皮、沉香、川楝子、乌药、薤白的功效、主治
病证
3.檀香、荔枝核、佛手、大腹皮的功效
4.木香、沉香、檀香的用法
5.枳实、川楝子、薤白的使用注意
6.陈皮与青皮,木香、乌药与香附等相似药物功用
的异同
7.陈皮配半夏、枳实配白术、薤白配瓜蒌等的意义
8.陈皮的药理
第十四单元 消食药
一、概述 消食药的配伍方法
二、具体药物
1.山楂、莱菔子、麦芽、鸡内金的性能、功效、应
2.神曲的功效、主治病证
3.稻芽的功效
4.鸡内金、麦芽的用法
5.山楂、麦芽、莱菔子的使用注意
6.莱菔子配紫苏子、芥子等的意义
7.山楂的药理
第十五单元 驱虫药
一、概述
1.驱虫药的配伍方法
2.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具体药物
1.槟榔的性能、功效、应用
2.使君子、苦楝皮的功效、主治病证
3.雷丸、榧子的功效
4.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的用法用量
5.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使用注意
第十六单元 止血药 一、概述
1.各类止血药的选择使用、配伍方法
2.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32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六单元 止血药
二、凉血止血药
1.小蓟、地榆的性能、功效、应用
2.大蓟、槐花、侧柏叶、白茅根的功效、主治病证
3.槐花的用法
4.地榆的使用注意
5.大蓟与小蓟、芦根与白茅根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
三、化瘀止血药
1.三七、茜草的性能、功效、应用
2.蒲黄的功效、主治病证
3.降香的功效
4.三七、蒲黄、降香的用法用量
5.三七、蒲黄的使用注意
6.三七、茜草与蒲黄,生蒲黄与炒蒲黄等相似药物
功用的异同
7.蒲黄配五灵脂、三七配白及等的意义
8.三七的药理
四、收敛止血药
1.白及的性能、功效、应用
2.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的功效、主治病证
3.白及的使用注意
五、温经止血药
1.艾叶的性能、功效、应用
2.炮姜的功效
3.艾叶配阿胶等的意义
第十七单元 活血化瘀药
一、概述
1.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2.活血化瘀药的配伍方法
3.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活血止痛药
1.川芎、延胡索、郁金的性能、功效、应用
2.姜黄、乳香的功效、主治病证
3.没药、五灵脂的功效
4.延胡索、五灵脂的用法
5.郁金、乳香、没药、五灵脂的使用注意
6.郁金与姜黄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同
7.郁金配石菖蒲等的意义
8.川芎的药理33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七单元 活血化瘀药
三、活血调经药
1.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的性能、功
效、应用
2.鸡血藤的功效、主治病证
3.王不留行、泽兰的功效
4.牛膝的用法
5.丹参的使用注意
6.川芎与丹参、红花与桃仁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
的异同
7.牛膝配苍术、黄柏等的意义
8.丹参的药理
四、活血疗伤药
1.土鳖虫的性能、功效、应用
2.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的功效
3.血竭的用法用量
五、破血消癥药
1.莪术、水蛭的功效、主治病证
2.三棱、穿山甲的功效
3.莪术、三棱的使用注意
第十八单元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概述
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配伍方法
3.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温化寒痰药
1.半夏、旋覆花的性能、功效、应用
2.天南星、芥子的功效、主治病证
3.白前的功效
4.半夏、天南星、芥子、旋覆花的用法用量
5.半夏、天南星、芥子、旋覆花的使用注意
6.几种半夏炮制品、半夏与天南星等相似药物功用
的异同
7.半夏配生姜、旋覆花配赭石的意义
三、清化热痰药
1.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的性能、功效、应
2.竹茹、竹沥的功效、主治病证
3.天竺黄、前胡、海藻、昆布、海蛤壳的功效
4.竹沥的用法用量
5.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海藻、桔梗的使用注意
6.川贝母与浙贝母、瓜蒌皮与瓜蒌仁等相似药物性
能、功用的异同
7.桔梗配甘草等的意义
8.桔梗的药理34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八单元 化痰止咳平喘药 四、止咳平喘药
1.苦杏仁、百部、紫苏子、桑白皮、葶苈子的性
能、功效、应用
2.紫菀、款冬花、枇杷叶、白果的功效、主治病证
3.苦杏仁、百部、枇杷叶的用法
4.苦杏仁、白果、百部的使用注意
5.苦杏仁与紫苏子、苦杏仁与桃仁、桑白皮与葶苈
子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异同
第十九单元 安神药
一、概述
1.安神药的配伍方法
2.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重镇安神药
1.朱砂、磁石、龙骨的性能、功效、应用
2.琥珀的功效
3.朱砂、磁石、龙骨、琥珀的用法用量
4.朱砂、磁石的使用注意
5.朱砂与磁石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异同
6.磁石配朱砂等的意义
三、养心安神药
1.酸枣仁的性能、功效、应用
2.柏子仁、远志的功效、主治病证
3.首乌藤、合欢皮的功效
4.柏子仁、远志的使用注意
5.酸枣仁与柏子仁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同
第二十单元 平肝息风药
一、概述
1.平肝息风药的功效、主治病证
2.平肝息风药的配伍方法
3.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平抑肝阳药
1.石决明、牡蛎、赭石的性能、功效、应用
2.珍珠母、蒺藜、罗布麻叶的功效
3.石决明、珍珠母、牡蛎、赭石的用法
4.赭石、罗布麻叶的使用注意
5.决明子与石决明、龙骨与牡蛎等相似药物功用的
异同
三、息风止痉药
1.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的性能、功效、
应用
2.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的功效、主治病证
3.珍珠的功效35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十单元 平肝息风药 三、息风止痉药
4.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全蝎、蜈蚣的用法
用量
5.牛黄、全蝎、蜈蚣的使用注意
6.羚羊角与牛黄、钩藤与天麻、全蝎与蜈蚣等相似
药物功用的异同
7.羚羊角配钩藤、天麻配钩藤、全蝎配蜈蚣等的意
8.钩藤的药理
第二十一单元 开窍药
一、概述
1.开窍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2.开窍药的配伍方法
3.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具体药物
1.麝香、石菖蒲的性能、功效、应用
2.冰片的功效、主治病证
3.苏合香的功效
4.麝香、冰片、苏合香的用法用量
5.麝香、冰片的使用注意
6.麝香与冰片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同
7.麝香配冰片等的意义
8.麝香的药理
第二十二单元 补虚药
一、概述
1.各类补虚药的功效、主治病证
2.补虚药的配伍方法
3.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补气药
1.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的性能、功效、
应用
2.西洋参、太子参、山药的功效、主治病证
3.白扁豆、大枣、蜂蜜的功效
4.人参、西洋参、黄芪、白术、甘草的用法用量
5.人参、西洋参、党参、白术、甘草的使用注意
6.几种人参炮制品、生黄芪与炙黄芪、人参与党
参、人参与黄芪、黄芪与白术、苍术与白术、白
术与山药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异同
7.人参配附子,人参配麦冬、五味子,黄芪配茯
苓,黄芪配柴胡、升麻,甘草配白芍等的意义
8.人参、黄芪的药理36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十二单元 补虚药
三、补阳药
1.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的性能、功
效、应用
2.紫河车、巴戟天、补骨脂、冬虫夏草的功效、主
治病证
3.仙茅、肉苁蓉、锁阳、益智仁、沙苑子、蛤蚧的
功效
4.鹿茸、蛤蚧、冬虫夏草的用法用量
5.鹿茸的使用注意
6.淫羊藿与巴戟天,杜仲、续断及桑寄生等相似药
物功用的异同
7.人参配蛤蚧等的意义
四、补血药
1.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的性能、功
效、应用
2.龙眼肉的功效、主治病证
3.当归、阿胶的用法
4.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的使用注意
5.当归与熟地黄、当归与白芍、生地黄与熟地黄、
白芍与赤芍、生首乌与制首乌等相似药物性能、
功用的异同
6.当归配黄芪等的意义
7.当归的药理
五、补阴药
1.北沙参、麦冬、龟甲、鳖甲的性能、功效、应用
2.百合、天冬、石斛、玉竹、枸杞子、女贞子的功
效、主治病证
3.南沙参、黄精、墨旱莲、楮实子的功效
4.女贞子、龟甲、鳖甲的用法
5.北沙参、南沙参、龟甲、鳖甲的使用注意
6.北沙参与南沙参、麦冬与天冬、龟甲与鳖甲等相
似药物功用的异同
7.女贞子配墨旱莲等的意义
第二十三单元 收涩药 一、概述
1.收涩药的功效、主治病证
2.收涩药的配伍方法
3.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37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十三单元 收涩药
二、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浮小麦的功效
三、敛肺涩肠药
1.五味子、乌梅的性能、功效、应用
2.诃子、肉豆蔻的功效、主治病证
3.五倍子、赤石脂的功效
4.诃子、肉豆蔻的用法
5.赤石脂的使用注意
6.五味子与乌梅、肉豆蔻与豆蔻等相似药物功用的
异同
7.五味子的药理
四、固精缩尿止带药
1.山茱萸、莲子的性能、功效、应用
2.桑螵蛸、海螵蛸、芡实的功效、主治病证
3.金樱子、椿皮的功效
4.桑螵蛸的使用注意
5.莲子与芡实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同
6.山茱萸的药理
第二十四单元 攻毒杀虫止痒药
一、概述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具体药物
1.雄黄、硫黄、蛇床子的功效、主治病证
2.白矾、蟾酥、蜂房的功效
3.雄黄、蟾酥的用法用量
4.雄黄、蟾酥的使用注意
第二十五单元 拔毒化腐生肌药
一、概述 拔毒化腐生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具体药物
1.升药的功效、主治病证
2.砒石、炉甘石、硼砂的功效
3.升药、砒石、硼砂的用法用量
4.升药、砒石、炉甘石的使用注意38
(四)方 剂 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一单元 总论
一、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治法
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方剂的组成原则
2.方剂的变化形式
三、剂型 常用剂型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
一、概述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辛温解表
1.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
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大青龙汤、九味羌活汤、止嗽散的组成药物、功
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三、辛凉解表
1.银翘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桑菊饮的组成药物、功
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四、扶正解表
1.败毒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参苏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一、概述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寒下
1.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
三、温下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四、润下
麻子仁丸、济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
配伍意义
五、逐水 十枣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用法要点
六、攻补兼施 黄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四单元 和解剂
一、概述 和解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
意义39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四单元 和解剂
三、调和肝脾
1.逍遥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四逆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四、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第五单元 清热剂
一、概述 清热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清气分热
1.白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竹叶石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三、清营凉血
1.清营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犀角地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
意义
四、清热解毒
1.黄连解毒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
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凉膈散、普济消毒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
候及配伍意义
五、清脏腑热
1.龙胆泻肝汤、芍药汤、左金丸的组成药物、功
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导赤散、清胃散、白头翁汤、泻白散的组成药
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玉女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六、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当归六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
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六单元 祛暑剂
一、概述 祛暑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祛暑解表 香薷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三、祛暑利湿 六一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四、祛暑益气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组成药物、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40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七单元 温里剂
一、概述 温里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温中祛寒
1.理中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小建中汤、吴茱萸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
候及配伍意义
3.大建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三、回阳救逆
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四、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暖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及配伍意义
第八单元 表里双解剂
一、概述 表里双解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解表清里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
伍意义
三、解表攻里
1.大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防风通圣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第九单元 补益剂
一、概述 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补气
1.补中益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
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生脉散的组成药物、功
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玉屏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三、补血
1.四物汤、归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当归补血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
意义
四、气血双补
炙甘草汤、八珍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
配伍意义
五、补阴
1.六味地黄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
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左归丸、大补阴丸、一贯煎的组成药物、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41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九单元 补益剂
六、补阳
1.肾气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右归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七、阴阳双补 地黄饮子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单元 固涩剂
一、概述 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固表止汗 牡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三、敛肺止咳 九仙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四、涩肠固脱
四神丸、真人养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及配伍意义
五、涩精止遗 桑螵蛸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六、固崩止带
固冲汤、易黄汤、固经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
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一单元 安神剂
一、概述 安神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
三、滋养安神
1.天王补心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
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酸枣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
第十二单元 开窍剂
一、概述 开窍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凉开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三、温开 苏合香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三单元 理气剂
一、概述 理气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行气
1.越鞠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半夏厚朴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天台乌药散、厚
朴温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
3.柴胡疏肝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42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三单元 理气剂 三、降气
1.苏子降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
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定喘汤、旋覆代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
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四单元 理血剂
一、概述 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活血祛瘀
1.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
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桃核承气汤、温经汤、复元活血汤、桂枝茯苓
丸、生化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
意义
3.失笑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三、止血
1.咳血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小蓟饮子、黄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及配伍意义
3.十灰散、槐花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五单元 治风剂
一、概述 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疏散外风
1.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
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消风散、牵正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
配伍意义
3.大秦艽汤、小活络丹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
三、平息内风
1.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的组成药
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
及运用
2.天麻钩藤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
意义
第十六单元 治燥剂
一、概述 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轻宣外燥
1.杏苏散、清燥救肺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
候及配伍意义
2.桑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43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六单元 治燥剂 三、滋阴润燥
1.麦门冬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玉液汤、百合固金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
候及配伍意义
3.增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第十七单元 祛湿剂
一、概述 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燥湿和胃
1.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
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平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三、清热祛湿
1.茵陈蒿汤、三仁汤、二妙散的组成药物、功用、
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八正散、甘露消毒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
候及配伍意义
3.连朴饮、当归拈痛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
四、利水渗湿
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五、温化寒湿
1.实脾散、真武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苓桂术甘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
意义
六、祛湿化浊
1.完带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萆薢分清饮(《杨氏家藏方》)的组成药物、功
用及主治证候
七、祛风胜湿
1.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
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羌活胜湿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
意义
第十八单元 祛痰剂
一、概述 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燥湿化痰
二陈汤、温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
伍意义44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八单元 祛痰剂
三、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
候及配伍意义
四、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
五、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
主治证候
六、化痰息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
伍意义
第十九单元 消食剂
一、概述 消食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消食化滞
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及配伍意义
三、健脾消食
健脾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第二十单元 驱虫剂 具体方剂
乌梅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第二十一单元 治痈疡剂
一、概述 治痈疡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散结消痈
1.仙方活命饮、阳和汤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
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大黄牡丹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
意义
3.苇茎汤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45
二、中医经典
中医经典各科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一单元 内经
一、素问·上古天真论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度百岁乃去。”
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治未病”养生防病原则
2.“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及其意义
3.“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坏其真
矣。”
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治病必求于本”的临床价值
2.“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壮火散气,少火
生气。”
3.“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而知病所
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4.“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
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
之……气虚宜掣引之。”
四、素问·经脉别论
1.“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和“生病起
于过用”的理论观点
2.“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揆度以为常也。”
五、素问·太阴阳明论
1.“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及临床意义
2.“脾者土也,治中央……不得独主于时也。”
六、灵枢·本神
1.由心“任物”到智“处物”的思维过程
2.“生之来谓之精……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七、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八、素问·举痛论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思则气结。”
九、素问·至真要大论
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呕吐酸,暴注下
迫,皆属于热。”
2.“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必伏其所主,而先其
所因。”
十、灵枢·百病始生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参以虚实,
大病乃成。”46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一单元 内经
十一、素问·热论 “治之各通其藏脉……可泄而已。”
十二、素问·评热病论 “劳风法在肺下……伤肺则死也。”
十三、素问·咳论
1.“五藏六腑皆令人咳”的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2.“肺之令人咳,何也?……乘冬则肾先受之。”
十四、素问·痹论 “凡痹之客五藏者……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十五、素问·痿论 “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故足痿不用也。”
十六、素问·异法方宜论
“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
也?……地势使然也。”
十七、素问·汤液醪醴论
1.“神不使”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
2.“平治于权衡……五阳已布,疏涤五藏。”
十八、素问·标本病传论 “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
十九、灵枢·决气
1.“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
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2.“精脱者,耳聋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第二单元 伤寒论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条)
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桂枝汤主之。”
(12条)
3.“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葛根黄芩黄连
汤主之。”(34条)
4.“太阳病,头痛发热……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
之。”(35条)
5.“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喘者,小青龙
汤主之。”(40条)
6.“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五苓散
主之。”(71条)
7.“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身有微热,
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条)
8.“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
之。”(102条)
9.“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小陷胸汤主之。”(138条)47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单元 伤寒论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0.“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生姜泻心汤主
之。”(157条)
1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
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161条)
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欲饮水数
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68条)
13.“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77条)
二、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0条)
2.“阳明病,发热汗出者……身必发黄,茵陈蒿汤
主之。”(236条)
3.“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白虎汤主
之。”(219条)
4.“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
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208条)
三、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3
条)
四、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1.“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若下之,必胸下结
硬。”(273条)
2.“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
之,宜服四逆辈。”(277条)
五、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条)
2.“少阴病,始得之……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301条)
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黄连阿胶汤主
之。”(303条)
4.“少阴病,二三日不已……或呕者,真武汤主
之。”(316条)
5.“少阴病,下利清谷……通脉四逆汤主之。”
(317条)
6.“少阴病,四逆……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
之。”(318条)48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单元 伤寒论 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1.“厥阴之为病,消渴……下之利不止。”(326
条)
2.“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351条)
3.“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1条)
第三单元 金匮要略
一、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问曰:上工治未病……是其义也。余脏准
此。”
2.“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是皮肤脏腑之
文理也。”
3.“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
其痼疾也。”
二、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1.“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但当利其小便。”
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
汤主之。”
三、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
1.“论曰:百合病者……各随证治之。”
2.“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百合地黄汤主之。”
四、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寸口脉浮而紧……舌即难言,口吐涎。”
2.“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桂枝芍药知母汤主
之。”
五、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1.“血痹阴阳俱微……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2.“夫失精家少腹弦急……桂枝龙骨牡蛎汤主
之。”
六、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第七
1.“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
主之。”
2.“肺胀,咳而上气……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七、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1.“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以其阴弦故
也。”
2.“胸痹之病……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八、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病腹满,发热十日……厚朴七物汤主之。”
九、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
十一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甘姜苓术汤主之。”49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三单元 金匮要略
十、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1.“问曰:四饮何以为异?……短气不得卧,其形
如肿,谓之支饮。”
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
之。”
十一、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
治第十三
“男子消渴……肾气丸主之。”
十二、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1.“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久不愈,必致痈
脓。”
2.“师曰:诸有水者……当发汗乃愈。”
3.“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越婢汤主之。”
十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寸口脉浮而缓……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十四、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十五、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
1.“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桂枝茯苓丸
主之。”
2.“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十六、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
冒,三者大便难……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十七、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1.“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2.“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甘麦大枣汤主
之。”
第四单元 温病学 一、温热论
1.“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
异也。”
2.“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势必孤矣。”
3.“不尔,风挟温热而燥生……以此为辨。”
4.“前言辛凉散风……急急透斑为要。”
5.“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恐其陷入易易
耳。”
6.“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不可不知。”
7.“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转疟之机括。”
8.“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反致慌张矣。”
9.“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然较之杂证,则有不
同也。”
10.“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以粪燥为无湿矣。”50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四单元 温病学
二、湿热病篇
1.“湿热证,始恶寒……舌白,口渴不引饮。”
2.“湿热证,恶寒无汗……头不痛者,去羌活。”
3.“湿热证,恶寒发热……不恶寒者,去苍术
皮。”
4.“湿热证,寒热如疟……干菖蒲、六一散等
味。”
5.“湿热证,数日后脘中微闷……芦尖、冬瓜仁等
味。”
6.“湿热证,初起发热……佩兰叶、六一散等
味。”
7.“湿热证,舌根白……绿豆衣、六一散等味。”
三、温病条辨
1.“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冬温、有温
疟。”(上焦1条)
2.“太阴风温、温热……湿温、温疟,不在此
例。”(上焦4条)
3.“太阴温病,血从上溢者……可用清络育阴
法。”(上焦11条)
4.“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
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
(上焦15条)
5.“邪入心包,舌蹇肢厥,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
主之。”(上焦17条)
6.“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长夏深秋冬日同法,
三仁汤主之。”(上焦43条)
7.“面目俱赤,语声重浊……湿温、温疟,不在此
例。”(中焦1条)
8.“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再不下者,增液承气
汤主之。”(中焦17条)
9.“阳明温病,无汗,实证未剧……冬地三黄汤主
之。”(中焦29条)
10.“风温、温热、温疫……加减复脉汤主之。”
(下焦1条)
11.“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黄连阿
胶汤主之。”(下焦11条)51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四单元 温病学 三、温病条辨
12.“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
甲汤主之。”(下焦12条)
13.“治外感如将……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杂说)52
三、中西医结合临床
(一)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二、急性支气管炎
1.西医病因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三、慢性支气管炎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四、慢性阻塞性肺病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53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五、支气管哮喘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与控制水平分级
7.中医辨证论治
六、肺炎
1.概述
2.西医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西医治疗
8.中医辨证论治
七、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八、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九、呼吸衰竭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54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单元 循环系统疾病
一、心力衰竭
1.基本病因与诱因
2.病理生理
3.临床分类
4.心力衰竭分期与心功能分级
二、急性心力衰竭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
5.中医辨证论治
三、慢性心力衰竭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四、心律失常
1.发生机制
2.心律失常的分类
五、快速性心律失常
1.西医病因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心电图诊断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论治
六、缓慢性心律失常
1.西医病因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心电图诊断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论治
七、心脏性猝死
1.定义与病因
2.临床表现
3.心电图检查
4.诊断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论治
7.预防55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单元 循环系统疾病
八、原发性高血压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血压分级与危险分层)
6.鉴别诊断
7.西医治疗
8.中医辨证论治
9.预防
九、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危险因素
2.西医分型
3.冠心病一级与二级预防
十、心绞痛
1.西医病因病理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十一、急性心肌梗死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8.预防
十二、心脏瓣膜病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56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单元 循环系统疾病
十三、病毒性心肌炎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十四、扩张性心肌病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第三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一、急性胃炎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二、慢性胃炎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三、消化性溃疡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57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三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四、胃癌
1.西医病因病理与转移途径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五、肝硬化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六、原发性肝癌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七、溃疡性结肠炎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八、上消化道出血
1.西医病因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58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四单元 泌尿系统疾病
一、慢性肾小球肾炎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二、肾病综合征
1.西医病因与病理生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三、尿路感染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四、急性肾损伤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五、慢性肾衰竭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CKD分期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59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五单元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一、缺铁性贫血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三、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论治
7.预防
四、白血病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五、急性白血病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
5.中医辨证论治
六、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
5.中医辨证论治60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五单元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七、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1.西医病因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西医病因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第六单元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三、亚急性甲状腺炎
1.西医病因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61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六单元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四、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1.西医病因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五、糖尿病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8.预防
六、血脂异常
1.西医病因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七、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
1.水、钠代谢失常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治疗
2.钾代谢失常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治疗
3.酸碱平衡失调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治疗62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六单元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八、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8.预防与调护
第七单元 风湿性疾病
一、类风湿关节炎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
1.西医病因病理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8.预防
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疾病
一、癫痫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二、脑血管疾病
1.常见病因
2.危险因素63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疾病
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四、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五、脑栓塞
1.西医病因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论治
7.预防
六、腔隙性梗死
1.西医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论治
七、脑出血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64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疾病
八、蛛网膜下腔出血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九、血管性痴呆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十、Alzheimer病
1.西医病因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十一、帕金森病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第九单元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一、急性中毒总论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
4.西医治疗原则65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九单元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三、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四、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
1.病因与中毒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
4.西医治疗
第十单元 内科常见危重症
一、休克
1.西医病因病理与发病机制
2.休克分类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二、中暑
1.病因
2.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第十一单元 肺系病证 喘证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第十二单元 心系病证 不寐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66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三单元 脾系病证
一、胃痞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二、腹痛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三、泄泻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四、便秘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第十四单元 肝胆病证
一、胁痛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二、黄疸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三、积证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四、聚证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积与聚主症特点与病机异同
5.辨证论治67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四单元 肝胆病证
五、鼓胀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六、眩晕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第十五单元 肾系病证 水肿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第十六单元 气血津液病证
一、郁证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二、血证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三、痰饮
1.概述
2.分类
3.病因病机
4.诊断与病证鉴别
5.辨证论治
四、汗证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五、内伤发热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68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六单元 气血津液病证
六、虚劳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七、厥证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第十七单元 肢体经络病证
一、痿证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二、腰痛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69
(二)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一单元 中医外科证治概要
一、中医外科疾病命名与专业术
1.疾病的命名原则
2.专业术语
二、病因病机
1.致病因素
2.发病机理
三、诊法与辨证
1.诊法
2.辨证
四、治法
1.内治法
2.外治法
第二单元 无菌术
一、概述
1.无菌术、灭菌、消毒定义
2.灭菌与消毒的方法
二、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消
毒与灭菌
1.化学消毒法
2.物理灭菌法
三、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
准备
1.手术人员的准备
2.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第三单元 麻醉
一、概述
1.麻醉方法的分类
2.麻醉方法的选择
二、麻醉前准备与用药
1.麻醉前准备
2.麻醉前用药
三、局部麻醉
1.常用局麻药
2.局部麻醉方法和临床应用
3.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四、椎管内麻醉
1.蛛网膜下腔麻醉
(1)适应证与禁忌证
(2)并发症及处理
2.硬膜外麻醉
(1)适应证与禁忌证
(2)并发症及处理
五、全身麻醉
1.分类
2.并发症及处理
六、气管内插管与拔管术
1.气管内插管适应证
2.拔管术指征70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四单元 体液与营养代谢
一、体液代谢的失调
1.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2.钾的异常
二、酸碱平衡失调
1.代谢性酸中毒(代酸)
2.代谢性碱中毒(代碱)
3.呼吸性酸中毒(呼酸)
4.呼吸性碱中毒(呼碱)
5.复合的酸碱失衡
三、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
1.肠外营养
2.肠内营养
第五单元 输血
一、输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2.禁忌证
二、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循环超负荷
5.细菌污染反应
三、自体输血
1.适应证
2.禁忌证
四、成分输血
1.优点
2.主要血液成分制品
第六单元 休克
一、休克的治疗
1.西医治疗
2.中医辨证治疗
二、外科常见休克
1.低血容量性休克
2.感染性休克
第七单元 围术期处理
一、术前准备
1.一般准备
2.特殊准备
二、术后处理
1.术后监护与处理
2.术后不适的处理
三、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与切口处
1.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2.切口处理
第八单元 重症救治
一、心肺脑复苏
1.概述
2.心肺复苏
3.脑复苏
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MODS时各器官病理生理特点
2.治疗措施71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九单元 疼痛与治疗
一、概述
1.疼痛的分类
2.疼痛的测定与评估
二、慢性疼痛的治疗
1.药物治疗
2.神经阻滞
3.椎管内注药
4.痛点注射
三、手术后的镇痛
1.镇痛药物
2.镇痛方法
四、癌症疼痛与治疗
1.按阶梯口服用药
2.其他用药方法
第十单元 内镜与腔镜技术
一、内镜外科技术
1.基本操作技术
2.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
二、腔镜外科技术
1.基本操作技术
2.手术并发症
第十一单元 外科感染 一、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1.疖和疖病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2.痈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3.急性蜂窝织炎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4.丹毒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5.浅部急性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72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一单元 外科感染
一、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6.脓肿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二、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1.脓性指头炎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2.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化脓性滑囊炎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3.掌深部间隙感染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三、全身性感染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四、特异性感染
1.破伤风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2.气性坏疽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第十二单元 损伤 一、颅脑损伤
1.脑震荡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2.脑挫裂伤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73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二单元 损伤
一、颅脑损伤
3.颅内血肿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二、胸部损伤
1.肋骨骨折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2.气胸与血胸
(1)西医病因病理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三、腹部损伤
1.脾破裂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2.肝破裂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3.胰腺损伤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4.十二指肠及小肠损伤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5.结肠与直肠损伤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四、泌尿系损伤
1.肾损伤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74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二单元 损伤
四、泌尿系损伤
2.膀胱损伤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3.尿道损伤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五、烧伤
1.临床表现
2.诊断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
六、冷伤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七、咬螫伤
1.毒蛇咬伤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
2.兽咬伤
(1)临床表现
(2)治疗
第十三单元 常见体表肿物
一、脂肪瘤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二、纤维瘤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三、神经纤维瘤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四、皮脂腺囊肿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五、血管瘤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75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四单元 甲状腺疾病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治
1.手术治疗指征
2.手术禁忌证
3.常见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原则
4.中医辨证治疗
四、甲状腺肿瘤
1.甲状腺腺瘤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2.甲状腺癌
(1)西医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与检查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
第十五单元 胸部疾病
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临床表现与检查
2.外科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二、食管癌
1.临床表现与检查
2.外科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第十六单元 乳房疾病
一、急性乳腺炎
1.西医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与检查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
二、乳腺增生病
1.临床表现与检查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三、乳房纤维腺瘤
1.临床表现与检查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76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六单元 乳房疾病 四、乳腺癌
1.西医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与检查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
第十七单元 胃与十二指肠疾病
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1.临床表现与检查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非手术疗法适应证
4.手术疗法适应证
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1.临床表现与检查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西医治疗
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
门梗阻
1.临床表现与检查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
四、胃癌
1.临床表现与检查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第十八单元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1.临床表现与检查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第十九单元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症
1.解剖概要
2.临床表现与检查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
5.中医辨证治疗
第二十单元 急腹症
一、急性阑尾炎
1.西医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与检查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
5.中医辨证治疗
二、肠梗阻
1.分类
2.西医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与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77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十单元 急腹症
二、肠梗阻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治疗
三、胆道感染与胆石症
1.急性胆道感染
(1)西医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与检查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
2.胆石症
(1)临床表现与检查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四、急性胰腺炎
1.西医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与检查
3.临床分型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治疗
第二十一单元 腹外疝
一、概述
1.西医病因病理
2.临床类型
二、腹股沟斜疝
1.腹股沟管解剖
2.临床表现
3.西医治疗
三、腹股沟直疝
1.局部解剖
2.临床表现
3.西医治疗
四、股疝
1.股管解剖
2.临床表现
3.西医治疗
第二十二单元 肛肠疾病
一、概述 齿线及周围组织
二、痔
1.痔的分类与病理
2.临床表现与检查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78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十二单元 肛肠疾病
三、肛周脓肿
1.西医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与检查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
四、大肠癌
1.结肠癌
(1)临床表现与检查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2.直肠癌
(1)临床表现与检查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第二十三单元 泌尿与男性生殖
系统疾病
一、泌尿系结石
1.西医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与检查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
二、睾丸炎与附睾炎
1.临床表现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三、前列腺炎
1.临床表现与检查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四、前列腺增生症
1.临床表现与检查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第二十四单元 周围血管疾病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西医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与检查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
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1.西医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与检查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79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十四单元 周围血管疾病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临床表现与检查
2.西医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四、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1.临床表现
2.诊断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
第二十五单元 皮肤及性传播疾
一、带状疱疹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
二、癣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
三、湿疹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
四、荨麻疹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
五、皮肤瘙痒症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
六、银屑病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
七、白癜风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80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十五单元 皮肤及性传播疾
八、淋病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
九、梅毒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
十、尖锐湿疣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西医治疗
4.中医辨证治疗81
(三)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一单元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骨盆
1.骨盆的组成
2.骨盆的分界
3.骨盆的类型
二、内、外生殖器
1.外阴的范围和组成
2.内生殖器及其功能
3.中医对女性生殖器的认识
三、邻近器官 女性生殖器的邻近器官
四、骨盆底
1.骨盆底的解剖结构
2.会阴
五、血管、淋巴及神经
1.血管
2.淋巴
3.神经
第二单元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一、妇女一生各生理阶段分期 妇女一生各生理阶段分期
二、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1.月经的概念
2.正常月经的临床表现
三、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1.卵巢的功能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3.卵巢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四、子宫内膜及其他生殖器的周
期性变化
1.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2.其他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
五、月经周期的调节
1.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2.腺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
3.卵巢性激素的反馈作用
六、中医对月经、带下及其产生机
理的认识
1.中医有关月经的概念和认识
2.月经产生的机理
3.中医对月经周期调节的认识
4.带下的生理现象及其产生机理
第三单元 妊娠生理
一、妊娠 妊娠的概念
二、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
1.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的相关概念
2.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的机理82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三单元 妊娠生理
三、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1.胎儿附属物的形成
2.胎儿附属物的功能
四、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妊娠期各系统变化特点
五、中医对妊娠生理的认识 中医对妊娠生理的认识
六、妊娠诊断
1.早期妊娠的诊断
2.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3.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第四单元 产前保健
一、围生医学
1.围生医学的概念
2.围生期的概念
二、孕妇监护
1.产前检查时间
2.预产期推算
3.产前检查的步骤及方法
三、评估胎儿健康的技术
1.胎儿宫内情况监护
2.胎肺成熟度的监测
四、孕期用药
1.西医孕期用药原则
2.中医孕期用药原则
第五单元 正常分娩
一、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1.产力
2.产道
3.胎儿
4.精神心理因素
二、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三、先兆临产及临产的诊断
1.先兆临产
2.临产的诊断
四、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1.总产程及产程分期
2.各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3.中医关于分娩的认识
第六单元 正常产褥
一、产褥期 产褥期的概念
二、产褥期母体的变化
1.生殖系统
2.乳房
3.循环系统与血液系统
三、产褥期临床表现
1.生命体征
2.子宫复旧
3.产后宫缩痛
4.恶露
5.褥汗83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六单元 正常产褥 四、产褥期处理及保健
1.产褥期处理
2.产褥期保健
3.母乳喂养
第七单元 妇产科疾病的病因与
发病机制
一、病因
1.西医病因
2.中医常见病因
二、发病机制
1.妇产科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
2.中医对妇产科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第八单元 妇产科疾病的中医诊
断与辨证要点
妇产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辨证要
1.月经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
2.带下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
3.妊娠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
4.产后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
5.杂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
第九单元 治法概要
一、内治法
1.内分泌治疗
2.中医内治法
二、外治法
1.药物治疗
2.物理疗法
第十单元 妊娠病
一、中医对妊娠病的认识
1.妊娠病的概念
2.妊娠病的发病机理
3.妊娠病的治疗原则
二、妊娠剧吐
1.概念
2.中医发病机理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论治
三、流产
1.概念
2.中医有关流产的概念(胎漏、胎动不安、堕胎、
小产、滑胎)
3.西医病因
4.临床类型与临床表现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辨证论
治84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单元 妊娠病
四、异位妊娠
1.概念
2.西医病因病理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病理生理变化
2.中医病因病机
3.分类与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子痫前期及子痫的西医治疗原则
6.子肿、子晕、子痫的概念及辨证论治
7.预防
六、胎儿生长受限
1.概念
2.西医病因
3.中医病因病机
4.诊断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论治
七、前置胎盘
1.概念
2.西医病因
3.分类
4.临床表现
5.诊断
6.对母儿的影响
7.西医治疗原则
八、胎盘早剥
1.概念
2.西医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与分类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并发症
6.西医治疗原则85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单元 妊娠病
九、羊水过多
1.概念
2.西医病因与对母儿的影响
3.中医病因病机
4.诊断
5.西医治疗
6.中医治疗
十、母胎血型不合
1.概念
2.西医病因
3.危害
4.中医病因病机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中医辨证论治
第十一单元 妊娠合并疾病
一、心脏病
1.妊娠与心脏病的相互影响
2.诊断
3.常见并发症
4.西医治疗原则
5.中医辨证论治
二、病毒性肝炎
1.妊娠与病毒性肝炎的相互影响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西医治疗原则
4.中医辨证论治
三、糖尿病
1.妊娠与糖尿病的相互影响
2.诊断
3.西医治疗原则
4.中医辨证论治
四、尿路感染
1.概念
2.中医病因病机
3.诊断
4.中医辨证论治
第十二单元 异常分娩 一、产力异常
1.概念与分类
2.西医病因
3.临床表现与诊断
4.对母儿的影响
5.西医处理原则86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二单元 异常分娩
二、产道异常
1.分类
2.诊断
3.对母儿的影响
4.西医处理原则
三、胎位异常
1.分类
2.诊断
3.西医处理原则
第十三单元 胎儿窘迫与胎膜早
一、胎儿窘迫
1.西医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西医处理
二、胎膜早破
1.概念
2.西医病因
3.诊断
4.对母儿的影响
5.西医处理
第十四单元 分娩期并发症
一、产后出血
1.概念
2.西医病因
3.中医病因病机
4.诊断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论治
7.预防
二、子宫破裂
1.西医病因
2.分类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
5.预防
三、羊水栓塞
1.概念
2.西医病因
3.诊断
4.西医治疗原则
5.预防87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四单元 分娩期并发症 四、脐带异常
1.类型
2.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的西医处理
3.预防
第十五单元 产后病
一、中医对产后病的认识
1.产后病的概念
2.产后“三冲”“三病”“三急”
3.产后病的病因病机
4.产后“三审”
5.产后病的治疗原则
6.产后用药“三禁”
7.产后病的预防与调摄
二、晚期产后出血
1.概念
2.西医病因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论治
三、产褥感染
1.概念
2.西医病因病理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四、产褥中暑
1.西医治疗原则
2.中医辨证论治
五、产褥期抑郁症
1.概念
2.中医病因病机
3.中医辨证论治
六、产后缺乳
1.概念
2.中医病因病机
3.中医辨证论治
七、产后关节痛
1.概念
2.中医病因病机
3.中医辨证论治88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五单元 产后病 八、产后排尿异常
1.概念
2.中医病因病机
3.中医辨证论治
第十六单元 外阴色素减退性疾
一、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中医辨证论治
二、外阴硬化性苔藓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中医辨证论治
第十七单元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一、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二、外阴炎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中医辨证论治
4.阴痒的中医外治法
三、前庭大腺炎症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西医治疗
5.中医辨证论治
四、阴道炎症
1.滴虫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
道病、萎缩性阴道炎的病因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诊断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论治
五、子宫颈炎症
1.西医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
4.西医治疗
5.中医辨证论治89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七单元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六、盆腔炎性疾病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诊断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论治
第十八单元 月经病
一、中医对月经病的认识
1.月经病的概念
2.月经病的病因病机
3.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4.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
1.中医对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的认识
2.西医病因病理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类型及表现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原则
7.中医治疗原则
8.中医辨证论治
三、闭经
1.概念
2.病因及分类
3.中医病因病机
4.诊断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论治
四、痛经
1.概念
2.中医病因病机
3.中医辨证论治
五、多囊卵巢综合征
1.内分泌特征与病理生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论治90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八单元 月经病
六、经前期综合征
1.中医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
2.临床表现
3.中医辨证论治
七、绝经综合征
1.概念
2.内分泌变化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论治
第十九单元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一、宫颈癌
1.病因、组织发生和病理
2.转移途径、临床分期及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
5.预后及随访
6.预防
二、子宫肌瘤
1.分类
2.病理、变性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
5.诊断
6.西医治疗原则
7.中医辨证论治
三、卵巢肿瘤
1.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
2.卵巢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及临床分期
3.临床表现
4.诊断及良性卵巢肿瘤与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
5.并发症
6.西医治疗原则
7.预防
四、子宫内膜癌
1.西医病因病理
2.转移途径、临床分期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原则
5.中医辨证论治
6.预防91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十单元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一、葡萄胎
1.西医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与随访
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1.病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与随访
第二十一单元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及子宫腺肌病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1.概念
2.西医病因病理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二、子宫腺肌病
1.概念
2.西医病因病理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第二十二单元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
1.概念
2.西医病因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及分度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第二十三单元 不孕症 不孕症
1.概念、分类
2.西医病因
3.中医病因病机
4.检查与诊断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论治92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十四单元 计划生育
一、避孕
1.概念
2.临床常用避孕方法
3.放置宫内节育器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二、人工流产
1.概念
2.药物流产
3.手术流产
三、节育措施常见不良反应的中
医药治疗
1.月经异常
2.流产术后出血
四、输卵管绝育术
1.适应证与禁忌证
2.并发症
五、计划生育措施的选择
1.新婚期
2.哺乳期
3.生育后期
4.绝经过渡期93
(四)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一单元 儿科学基础
一、小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育
1.年龄分期标准
2.各年龄期特点及预防保健
3.小儿体格生长指标
4.各年龄段呼吸、脉搏、血压常数及计算方法
5.骨骼和牙齿发育指标
6.感觉、运动和语言发育
二、小儿生理特点、病理特点
1.生理特点
2.病理特点
三、小儿喂养与保健
1.营养基础
2.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方法
3.人工喂养的基本知识
4.辅助食品的添加原则
5.计划免疫
四、小儿诊法概要
1.望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2.指纹诊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3.闻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啼哭声,尿液、粪
便气味)
4.问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5.基本脉象
6.按诊(皮肤、头颅、胸腹、四肢)
五、儿科辨证的意义
1.八纲辨证的意义
2.脏腑辨证的意义
3.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
六、儿科治疗概要
1.治疗原则
2.药物剂量计算常用方法
3.常用内治法则
4.常用外治法的治疗机理和适应证
七、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
疗法
1.脱水程度的判断
2.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3.液体疗法94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单元 新生儿疾病
一、新生儿黄疸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4.西医治疗原则及主要治疗方法
5.中医辨证论治
二、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1.西医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及诊断要点
3.西医治疗原则
4.中医外治疗法
5.预防与调护
第三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主要病原体及临床表现
2.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3.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
4.常见兼夹证(夹痰、夹滞、夹惊)的中医病因病
机及治疗原则
5.中医辨证论治
二、肺炎
1.常见病原体及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分类方法
4.支气管肺炎、腺病毒肺炎、合胞病毒肺炎、支原
体肺炎的临床特点
5.肺炎心衰的诊断标准及主要治疗方法
6.抗生素药物选择原则
7.中医辨证论治
三、支气管哮喘
1.西医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依据及治疗
5.西医治疗原则
6.中医辨证论治
7.急性发作期西医治疗
四、反复呼吸道感染
1.诊断标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中医辨证论治95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四单元 循环系统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
1.西医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诊断依据
4.常用的西药治疗方法
5.中医辨证论治
第五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一、鹅口疮
1.病原菌及临床特征
2.中医病因病机
3.中医辨证论治
4.预防和调护
二、疱疹性口炎
1.中医病因病机
2.中医辨证论治
三、胃炎
1.西医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2.中医辨证论治
四、小儿腹泻病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5.西医治疗原则
6.重度脱水伴有休克的补液方法
7.中医辨证论治
第六单元 泌尿系统疾病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1.西医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原则
6.严重病例(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
功能不全)的西医处理原则
7.中医辨证论治
8.预防与调护
二、肾病综合征
1.主要临床特点和分型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常见并发症
4.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5.中医辨证论治96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七单元 神经系统疾病
一、癫痫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4.中医辨证论治
5.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及治疗
二、病毒性脑炎
1.西医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措施
6.中医辨证论治
第八单元 小儿常见心理障碍
一、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中医辨证论治
二、抽动障碍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药物治疗
5.中医辨证论治
第九单元 造血系统疾病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原则及补铁方法
5.中医辨证论治
6.预防与调护
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1.西医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中医辨证论治
6.调护要点97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单元 内分泌疾病
一、儿童期糖尿病
1.诊断与鉴别诊断
2.中医辨证论治
二、性早熟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原则
5.中医辨证论治
第十一单元 免疫系统疾病
一、风湿热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原则
5.中医辨证论治
6.预后及预防
二、过敏性紫癜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中医辨证论治
三、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方法
5.中医辨证论治
第十二单元 营养性疾病
一、小儿肥胖症
1.中医病因病机
2.诊断
3.中医辨证论治
二、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中医辨证论治
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西医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维生素D制剂的用药方法
6.中医辨证论治98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二单元 营养性疾病 四、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1.西医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原则
第十三单元 感染性疾病
一、麻疹
1.流行病学特点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并发症
5.中医辨证论治
二、风疹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及诊断
3.中医辨证论治
4.孕妇预防风疹的重要性
三、幼儿急疹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中医辨证论治
四、猩红热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并发症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五、水痘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鉴别诊断
4.中医辨证论治
六、手足口病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中医辨证论治99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三单元 感染性疾病
七、流行性腮腺炎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主要并发症
4.中医辨证论治
5.预防与调护
八、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原则及治疗措施
5.中医辨证论治
九、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鉴别诊断
4.中医辨证论治
第十四单元 寄生虫病
一、蛔虫病
1.感染途径
2.临床表现
3.中医辨证论治
二、蛲虫病
1.感染途径
2.临床表现
3.治疗及预防
第十五单元 小儿危重症的处理
一、心搏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术
1.心搏呼吸骤停的病因
2.心搏呼吸骤停临床表现及诊断
3.心肺复苏术的基本生命支持
二、脓毒性休克
1.西医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及诊断
3.治疗原则
4.中医辨证论治
第十六单元 中医相关病证
一、慢性咳嗽
1.辨病思路
2.中医辨证论治
二、腹痛
1.中医病因病机
2.中医辨证论治
三、厌食
1.中医病因病机
2.中医辨证论治
3.中医其他疗法100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六单元 中医相关病证
四、积滞
1.中医病因病机
2.辨病思路
3.中医辨证论治
五、便秘
1.中医病因病机
2.中医辨证论治
六、尿血
1.中医病因病机
2.辨病思路
3.中医辨证论治
七、急惊风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四证八候
5.中医辨证论治
6.西医急救处理
八、遗尿
1.中医病因病机
2.中医辨证论治
九、汗证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中医辨证论治101
(五)针 灸 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一单元 经络系统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名称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三、奇经八脉
1.奇经八脉的名称
2.奇经八脉的作用
四、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的分布
五、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的分布
第二单元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诊断方面
2.治疗方面
第三单元 腧穴的分类 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第四单元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
一、主治特点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二、主治规律 分经主治规律
第五单元 特定穴 特定穴
1.特定穴的分类及概念
2.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八会
穴的内容及临床应用
第六单元 腧穴的定位方法 腧穴的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第七单元 手太阴肺经、腧穴 手太阴肺经、腧穴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尺泽、列
缺、太渊、鱼际、少商
第八单元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商阳、合
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102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九单元 足阳明胃经、腧穴 足阳明胃经、腧穴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地仓、颊
车、下关、天枢、归来、足三里、上巨虚、条
口、丰隆、内庭
第十单元 足太阴脾经、腧穴 足太阴脾经、腧穴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隐白、公
孙、三阴交、阴陵泉、血海
第十一单元 手少阴心经、腧穴 手少阴心经、腧穴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少海、通
里、阴郄、神门、少冲
第十二单元 手太阳小肠经、腧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少泽、后
溪、养老、天宗、听宫
第十三单元 足太阳膀胱经、腧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睛明、攒
竹、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大
肠俞、次髎、委中、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第十四单元 足少阴肾经、腧穴 足少阴肾经、腧穴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涌泉、太
溪、照海、复溜
第十五单元 手厥阴心包经、腧
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曲泽、郄
门、内关、劳宫
第十六单元 手少阳三焦经、腧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中渚、外
关、支沟、肩髎、翳风、丝竹空103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七单元 足少阳胆经、腧穴 足少阳胆经、腧穴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阳白、风
池、肩井、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
足临泣
第十八单元 足厥阴肝经、腧穴 足厥阴肝经、腧穴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大敦、行
间、太冲、期门
第十九单元 督脉、腧穴 督脉、腧穴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腰阳关、大
椎、哑门、百会、水沟、印堂
第二十单元 任脉、腧穴 任脉、腧穴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中极、关
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廉泉、承浆
第二十一单元 奇穴 奇穴
常用奇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四神聪、太
阳、夹脊、十宣、外劳宫、内膝眼、胆囊、阑尾
第二十二单元 毫针刺法
一、针刺准备
1.消毒
2.体位
二、进针方法
1.指切进针法
2.夹持进针法
3.舒张进针法
4.提捏进针法
三、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1.方向
2.角度
3.深度
四、行针手法 基本手法
五、得气 得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六、针刺补泻
1.捻转补泻
2.提插补泻
3.平补平泻104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十二单元 毫针刺法
七、针刺异常情况
1.晕针
2.滞针
3.血肿
4.断针
5.弯针
6.刺伤内脏
7.刺伤脑与脊髓
8.外周神经损伤
八、针刺注意事项
1.施术部位的宜忌
2.患者状态的宜忌
3.病情的宜忌
第二十三单元 灸法
一、灸法的作用
1.温经散寒
2.扶阳固脱
3.消瘀散结
4.防病保健
5.引热外行
二、灸法的种类
1.艾炷灸
2.艾条灸
3.温针灸
三、灸法的注意事项
1.施灸的禁忌
2.灸后处理
第二十四单元 拔罐法 拔罐法
1.拔罐方法
2.拔罐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3.拔罐的注意事项
第二十五单元 其他针法 其他针法
1.电针法
2.三棱针法
第二十六单元 针灸治疗总论
一、针灸治疗原则
1.补虚泻实
2.清热温寒
3.治病求本
4.三因制宜
二、针灸治疗作用
1.疏通经络
2.调和阴阳
3.扶正祛邪
三、针灸处方
1.选穴原则
2.配穴方法105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十七单元 内科病证的针灸
治疗
一、头痛
1.头痛的辨证要点
2.头痛的治法
3.头痛的选穴
4.头痛的治疗操作
二、面痛
1.面痛的辨证要点
2.面痛的治法
3.面痛的选穴
4.面痛的治疗操作
三、腰痛
1.腰痛的辨证要点
2.腰痛的治法
3.腰痛的选穴
4.腰痛的治疗操作
四、痹证
1.痹证的辨证要点
2.痹证的治法
3.痹证的选穴
4.痹证的治疗操作
五、坐骨神经痛
1.坐骨神经痛的辨证要点
2.坐骨神经痛的治法
3.坐骨神经痛的选穴
4.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操作
六、中风
1.中风的辨证要点
2.中风的治法
3.中风的选穴
4.中风的治疗操作
七、眩晕
1.眩晕的辨证要点
2.眩晕的治法
3.眩晕的选穴
4.眩晕的治疗操作
八、面瘫
1.面瘫的辨证要点
2.面瘫的治法
3.面瘫的选穴
4.面瘫的治疗操作
九、不寐
1.不寐的辨证要点
2.不寐的治法
3.不寐的选穴
4.不寐的治疗操作106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十七单元 内科病证的针灸
治疗
十、感冒
1.感冒的辨证要点
2.感冒的治法
3.感冒的选穴
4.感冒的治疗操作
十一、哮喘
1.哮喘的辨证要点
2.哮喘的治法
3.哮喘的选穴
4.哮喘的治疗操作
十二、呕吐
1.呕吐的辨证要点
2.呕吐的治法
3.呕吐的选穴
4.呕吐的治疗操作
十三、胃痛
1.胃痛的辨证要点
2.胃痛的治法
3.胃痛的选穴
4.胃痛的治疗操作
十四、便秘
1.便秘的辨证要点
2.便秘的治法
3.便秘的选穴
4.便秘的治疗操作
第二十八单元 妇儿科病证的针
灸治疗
一、月经不调
1.月经不调的辨证要点
2.月经不调的治法
3.月经不调的选穴
4.月经不调的治疗操作
二、痛经
1.痛经的辨证要点
2.痛经的治法
3.痛经的选穴
4.痛经的治疗操作
三、崩漏
1.崩漏的辨证要点
2.崩漏的治法
3.崩漏的选穴
4.崩漏的治疗操作
四、绝经前后诸证
1.绝经前后诸证的辨证要点
2.绝经前后诸证的治法
3.绝经前后诸证的选穴
4.绝经前后诸证的治疗操作107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十八单元 妇儿科病证的针
灸治疗
五、遗尿
1.遗尿的辨证要点
2.遗尿的治法
3.遗尿的选穴
4.遗尿的治疗操作
第二十九单元 皮外伤科病证的
针灸治疗
一、瘾疹
1.瘾疹的辨证要点
2.瘾疹的治法
3.瘾疹的选穴
4.瘾疹的治疗操作
二、蛇串疮
1.蛇串疮的辨证要点
2.蛇串疮的治法
3.蛇串疮的选穴
4.蛇串疮的治疗操作
三、颈椎病
1.颈椎病的辨证要点
2.颈椎病的治法
3.颈椎病的选穴
4.颈椎病的治疗操作
四、落枕
1.落枕的辨证要点
2.落枕的治法
3.落枕的选穴
4.落枕的治疗操作
五、漏肩风
1.漏肩风的辨证要点
2.漏肩风的治法
3.漏肩风的选穴
4.漏肩风的治疗操作
六、扭伤
1.扭伤的辨证要点
2.扭伤的治法
3.扭伤的选穴
4.扭伤的治疗操作
第三十单元 五官科病证的针灸
治疗
一、目赤肿痛
1.目赤肿痛的辨证要点
2.目赤肿痛的治法
3.目赤肿痛的选穴
4.目赤肿痛的治疗操作
二、耳鸣耳聋
1.耳鸣耳聋的辨证要点
2.耳鸣耳聋的治法
3.耳鸣耳聋的选穴
4.耳鸣耳聋的治疗操作108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三十单元 五官科病证的针灸
治疗
三、牙痛
1.牙痛的辨证要点
2.牙痛的治法
3.牙痛的选穴
4.牙痛的治疗操作
四、咽喉肿痛
1.咽喉肿痛的辨证要点
2.咽喉肿痛的治法
3.咽喉肿痛的选穴
4.咽喉肿痛的治疗操作
第三十一单元 急症及其他病证
的针灸治疗
一、晕厥
1.晕厥的辨证要点
2.晕厥的治法
3.晕厥的选穴
4.晕厥的治疗操作
二、内脏绞痛
1.内脏绞痛的辨证要点
2.内脏绞痛的治法
3.内脏绞痛的选穴
4.内脏绞痛的治疗操作109
四、西医综合
(一)诊断学基础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一单元 症状学
一、发热
1.概念
2.病因
3.临床表现
4.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二、头痛
1.概念
2.病因
3.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三、胸痛
1.概念
2.病因
3.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四、腹痛
1.概念
2.病因
3.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五、咳嗽与咳痰
1.概念
2.病因
3.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六、咯血
1.概念
2.病因
3.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4.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七、呼吸困难
1.概念
2.病因
3.临床表现
4.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八、水肿
1.概念
2.病因
3.临床表现
4.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九、恶心与呕吐
1.概念
2.病因
3.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110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一单元 症状学
十、呕血与黑便
1.概念
2.病因
3.临床表现
4.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十一、黄疸
1.概念
2.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3.各型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4.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十二、抽搐
1.概念
2.病因
3.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十三、意识障碍
1.概念
2.病因
3.临床表现
4.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第二单元 问诊 问诊
1.问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2.问诊的内容
第三单元 检体诊断
一、基本检查法
1.视诊内容及方法
2.常用触诊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3.叩诊的方法及常见叩诊音
4.嗅诊常见异常气味及临床意义
二、全身状态检查及临床意义
1.生命体征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2.发育与体型
3.营养状态
4.意识状态
5.面容与表情
6.体位及步态
三、皮肤检查及临床意义
1.弹性、颜色、湿度
2.皮疹、皮下出血、蜘蛛痣、水肿
3.皮下结节、毛发
四、淋巴结检查
1.浅表淋巴结分布
2.浅表淋巴结检查方法
3.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111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三单元 检体诊断
五、头部检查
1.头颅形状、大小
2.眼部
3.耳部
4.鼻部
5.口腔、腮腺
六、颈部检查
1.颈部血管
2.甲状腺
3.气管
七、胸壁及胸廓检查
1.胸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2.胸廓
3.胸壁
4.乳房
八、肺和胸膜检查
1.视诊
2.触诊
3.叩诊
4.听诊(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听觉语音)
5.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体征
九、心脏、血管检查
1.视诊
2.触诊
3.叩诊
4.听诊[心脏瓣膜听诊区、心率、心律、正常心
音、心音改变、额外心音(喀喇音、奔马律及开
瓣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
5.血管检查
6.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体征
十、腹部检查
1.视诊(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
动波)
2.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和反跳痛,液波震颤,
肝、胆、脾、肾触诊,正常腹部可触及的结构,
腹部肿块触诊)
3.叩诊(叩诊音,腹腔脏器叩诊,移动性浊音叩
诊)
4.听诊(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
5.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急性腹膜炎、肝硬化门静
脉高压、肠梗阻)112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三单元 检体诊断
十一、肛门、直肠检查及临床意义
1.视诊
2.指诊
十二、脊柱与四肢检查及临床意
1.脊柱
2.四肢与关节
十三、神经系统检查及临床意义
1.脑神经检查(视神经、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
神经)
2.感觉功能
3.运动功能
4.生理及病理反射
5.脑膜刺激征及拉塞格征
第四单元 实验室诊断
一、血液的一般检查及临床意义
1.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形态变化
2.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3.网织红细胞
4.血小板计数
5.红细胞沉降率
6.C反应蛋白
二、血栓与止血检查
1.出血时间
2.血小板聚集
3.凝血因子(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
间、血浆纤维蛋白原)
4.纤溶活性(D-二聚体、3P试验)
5.口服抗凝药治疗监测
三、骨髓检查
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骨髓增生程度分级
四、肝脏病实验室检查
1.蛋白质代谢
2.胆红素代谢
3.血清酶及同工酶(ALT、AST、ALP、γ-GT、
LDH)
4.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五、肾功能检查
1.肾小球功能
2.肾小管功能(尿β2-微球蛋白、莫氏试验)
3.血尿酸113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四单元 实验室诊断
六、常用生化检查
1.糖代谢检查(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血清糖化
血红蛋白)
2.血脂(血脂四项)
3.电解质
4.血清铁及其代谢物测定(血清铁、铁饱和度、铁
蛋白)
七、淀粉酶检查及心肌损伤标志
1.血、尿淀粉酶
2.心肌损伤常用酶检测(CK、CK-MB、LDH及其
同工酶)
3.心肌蛋白检测(cTnT、cTnI)
4.脑钠肽
八、免疫学检查
1.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
2.感染免疫(ASO、肥达反应)
3.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PSA、CA19
-9)
4.自身抗体检查(RF、ANA、抗Sm抗体、抗SSA抗
体、抗双链DNA抗体)
九、尿液检查
1.一般性状(尿量、颜色、气味、比重)
2.化学检查(蛋白、糖、酮体)
3.显微镜检查(细胞、管型、菌落计数)
4.尿沉渣计数
十、粪便检查
1.标本采集
2.一般性状(量、颜色、性状、气味)
3.显微镜检查(细胞、寄生虫)
4.化学检查(隐血试验、胆色素检查)
5.细菌学检查
十一、痰液检查
1.标本收集
2.一般性状(量、色、性状、气味)
3.显微镜检查
4.病原体检查
十二、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1.浆膜腔积液分类及常见原因
2.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十三、脑脊液检查
1.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
2.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114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五单元 心电图诊断
一、心电图基本知识
1.常用心电图导联
2.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二、心电图测量,正常心电图及临
床意义
1.心率计算及各波段测量
2.心电轴测定
3.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三、常见异常心电图及临床意义
1.心房、心室肥大
2.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
3.心律失常(过早搏动、异位性心动过速、心房颤
动、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预激)
4.血钾异常
5.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第六单元 影像诊断
一、超声诊断
1.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2.二尖瓣、主动脉瓣膜病变声像图及心功能评价
3.胆囊结石、泌尿系结石的异常声像图
4.脂肪肝、肝硬化的异常声像图
二、放射诊断
1.X线的特性及成像原理
2.X线检查方法
3.CT、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应用
4.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5.循环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6.消化系统疾病影像学检查及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
7.泌尿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8.骨与关节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9.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三、放射性核素诊断
体外竞争放射分析(TT3、FT3、TT4、FT4、TSH、C
肽、胰岛素)
第七单元 病历与诊断方法 病历与诊断方法
1.病历书写的格式与内容
2.确立诊断的步骤及原则
3.诊断内容及书写115
(二)药 理 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一单元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一、药物效应动力学
1.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选择性、量效关系)
2.药物的不良反应
3.药物作用的主要机制(受体激动药与拮抗药的基
本概念)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
1.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排泄及其影响因素
2.半衰期和连续多次给药的药-时曲线
三、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物的相互作用(药动学因素、药效学因素、特殊
人群因素)
第二单元 拟胆碱药
一、M受体兴奋药 毛果芸香碱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二、抗胆碱酯酶药 新斯的明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第三单元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与
胆碱酯酶复活药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与胆碱酯酶复
活药
1.药物解救原则
2.胆碱酯酶复活药的作用
3.氯解磷定的应用
第四单元 抗胆碱药
一、阿托品类生物碱
1.阿托品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禁忌证
2.东莨菪碱的作用、应用
3.山莨菪碱的作用、应用
二、阿托品的人工合成代用品
1.合成散瞳药
2.合成解痉药
第五单元 拟肾上腺素药
一、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
1.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2.间羟胺的作用、应用
二、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三、异丙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四、多巴胺 多巴胺的作用、应用
第六单元 抗肾上腺素药
一、α受体阻滞药 酚妥拉明的作用、应用
二、β受体阻滞药 β受体阻滞药的分类、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第七单元 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 类
1.苯二氮 类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
2.地西泮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第八单元 抗癫痫药 抗癫痫药
1.苯妥英钠的作用、应用
2.常用抗癫痫药的应用116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九单元 抗精神失常药
一、抗精神分裂症药
1.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
2.氯丙嗪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二、抗抑郁症药
1.抗抑郁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
2.氟西汀、丙咪嗪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第十单元 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
性疾病药
一、抗帕金森病药
1.左旋多巴的作用、应用
2.卡比多巴的作用、应用
3.苯海索的作用、应用
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1.石杉碱甲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2.美金刚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第十一单元 镇痛药
一、吗啡 吗啡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禁忌证
二、人工合成镇痛药
1.哌替啶的作用特点、应用
2.其他常用镇痛药作用特点
第十二单元 解热镇痛药
一、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二、其他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塞来昔布、日夜百服宁的
作用特点、应用
第十三单元 抗组胺药
一、H1受体阻滞药 常用H1受体阻滞药作用、应用
二、H2受体阻滞药 常用H2受体阻滞剂作用、应用
第十四单元 利尿药、脱水药
一、利尿药
1.利尿药的分类和常用药
2.呋塞米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3.氢氯噻嗪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4.螺内酯、氨苯喋啶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二、脱水药
1.脱水药的特点及常用药
2.甘露醇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第十五单元 抗高血压药
一、利尿降压药 氢氯噻嗪的降压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分类特点及常用药
2.卡托普利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3.厄贝沙坦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三、β受体阻滞药 美托洛尔的降压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四、钙通道阻滞药
1.钙通道阻滞药的作用及常用药
2.硝苯地平控释制剂(拜新同)的降压作用、应
用、不良反应
五、α1受体阻滞药 哌唑嗪的降压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六、交感神经末梢阻滞药 利血平的降压作用、应用、不良反应117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五单元 抗高血压药
七、中枢降压药 可乐定的降压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八、血管扩张药 肼屈嗪、硝普钠的降压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九、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药、联合用药
第十六单元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
1.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及常用药
2.奎尼丁的作用、应用
3.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的作用、应用
4.美托洛尔的作用、应用
5.胺碘酮的作用、应用
6.维拉帕米的作用、应用
第十七单元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
一、强心苷类
强心苷类的常用药物、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其
防治
二、减负荷药
1.利尿药的作用特点、常用药物
2.血管扩张药的作用特点、常用药物
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AT1)阻滞药
ACEI和AT1阻滞药的作用特点
四、β受体阻滞药 常用β受体阻滞药及其应用的意义
第十八单元 抗心绞痛药
一、硝酸酯类
1.硝酸酯类药物的常用药
2.硝酸甘油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二、β受体阻滞药 β受体阻滞药抗心绞痛的作用、应用、常用药物
三、钙通道阻滞药 钙通道阻滞药的抗心绞痛作用、应用、常用药物
第十九单元 血液系统药
一、抗贫血药
1.铁制剂的应用、不良反应
2.叶酸、维生素B12的作用、应用
二、止血药 维生素K的作用、应用
三、抗凝血药
1.肝素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2.香豆素类药物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四、纤维蛋白溶解药 常用纤维蛋白溶解药的作用、应用
五、抗血小板药 常用抗血小板药的作用、应用
第二十单元 消化系统药
一、抗消化性溃疡药
1.抗酸药的作用及常用药物
2.H2受体阻滞药的作用、应用
3.常用质子泵抑制药作用、应用
4.常用黏膜保护药作用、应用
5.抗幽门螺杆菌常用药及应用
二、止吐药 止吐药分类和常用药物118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十一单元 呼吸系统药
一、镇咳药 镇咳药分类、常用药作用
二、祛痰药 祛痰药分类、常用药作用
三、平喘药
1.常用β2受体兴奋药平喘作用特点、应用
2.氨茶碱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3.色甘酸二钠平喘药作用、应用
4.糖皮质激素的平喘作用、应用及其主要不良反应
第二十二单元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应用、不良反应、禁忌证
第二十三单元 抗甲状腺药 抗甲状腺药 常用硫脲类药物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第二十四单元 降血糖药
一、降糖药的分类 降糖药分类及常用药物
二、胰岛素 胰岛素的常用制剂、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三、口服降血糖药
1.常用磺酰脲类药物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2.二甲双胍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3.常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作用、应用、不良反
4.常用胰岛素增效药作用、应用
第二十五单元 合成抗菌药
一、氟喹诺酮类药物 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二、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的特点
三、甲氧苄啶(TMP) 甲氧苄啶的抗菌增效作用、复方制剂
四、硝咪唑类 甲硝唑、替硝唑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五、硝基呋喃类 呋喃唑酮、呋喃妥因的应用
第二十六单元 抗生素
一、青霉素类
1.青霉素G的抗菌作用、应用、不良反应、过敏性
休克的防治
2.常用半合成青霉素抗菌作用、应用
二、头孢菌素类 常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三、大环内酯类
1.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物
2.阿奇霉素的抗菌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四、林可霉素类 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的抗菌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五、氨基糖苷类 常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抗菌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六、四环素类、氯霉素 四环素、氯霉素抗菌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119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十七单元 抗真菌药与抗病
毒药
一、抗真菌药 常用抗真菌药物作用特点、应用
二、抗病毒药
1.抗病毒药物的分类
2.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的作用、应用
第二十八单元 抗菌药物的耐药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1.抗菌药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2.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第二十九单元 抗结核病药 抗结核病药
1.抗结核病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物
2.异烟肼的药动学特点、应用、不良反应
3.利福平的抗菌作用、应用
4.链霉素的抗结核病作用特点
5.乙胺丁醇的应用、不良反应
6.抗结核药的合理应用
第三十单元 抗恶性肿瘤药 抗恶性肿瘤药
1.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物
2.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120
(三)传染病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一单元 传染病学总论
一、感染
1.感染的概念
2.感染过程的表现
3.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4.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5.感染病的发病机制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1.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三、传染病的特征
1.基本特征
2.临床特征
四、传染病的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2.临床资料
3.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检查
五、传染病的治疗
1.治疗原则
2.治疗方法
六、传染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第二单元 病毒感染
一、病毒性肝炎
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制与病理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治疗
8.预防
二、流行性感冒
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制与病理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治疗
8.预防121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单元 病毒感染
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制与病理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治疗
8.预防
四、艾滋病
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制与病理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预防
五、流行性出血热
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制与病理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治疗
8.预防
六、狂犬病
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制与病理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治疗
8.预防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
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制与病理122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二单元 病毒感染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治疗
8.预防
第三单元 细菌感染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制与病理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治疗
8.预防
二、伤寒
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制与病理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治疗
8.预防
三、细菌性痢疾
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制与病理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治疗
8.预防
四、霍乱
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制与病理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检查123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三单元 细菌感染
四、霍乱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治疗
8.预防
五、结核病
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制与病理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预防
六、布鲁菌病
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制与病理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治疗
8.预防
第四单元 消毒与隔离
一、消毒
1.消毒的概念
2.消毒的目的
3.消毒的种类
4.消毒方法
5.消毒方法的监测
二、隔离
1.隔离的概念
2.隔离的种类
3.隔离的期限
三、医院感染
1.医院感染的概念
2.医院感染的防护原则124
五、医学人文
(一)医学伦理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一单元 医学伦理学与医学目
的、医学模式
一、医学伦理学
1.伦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道德
2.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二、医学目的、医学模式
1.医学目的的内涵
2.医学模式的类型
第二单元 中国医学的道德传统
一、中国古代医学家的道德境界
二、中国现代医学家的道德境界
三、中国当代医学家的道德境界
第三单元 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
一、生命论
1.生命神圣论
2.生命质量论
3.生命价值论
二、人道论
1.医学人道主义的含义
2.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
三、美德论
1.美德论
2.医德品质
四、功利论
1.功利论的含义
2.医德功利的特征
五、道义论
1.道义论的含义
2.医学道义论
第四单元 医学道德规范体系
一、医学道德原则
1.尊重
2.无伤
3.公正
二、医学道德规范
1.医学道德规范的含义
2.医学道德规范的内容
三、医学道德范畴
1.权利与义务
2.情感与良心
3.审慎与保密
4.荣誉与幸福125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五单元 处理与患者关系的道
德要求
一、医患关系的特点
1.医患关系
2.医患关系的模式
3.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
4.处理与患者关系的道德原则
二、与患者沟通的道德要求
1.与患者沟通的原则、方法
2.医患冲突的防范
第六单元 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关
系的道德要求
一、正确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
意义
1.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2.有利于医务人员成才
二、正确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关系
的道德原则
1.互相尊重
2.互相支持
3.互相监督
4.互相学习
第七单元 临床诊疗的道德要求
一、临床诊疗的道德原则
1.临床诊疗的道德内涵
2.临床诊疗的道德原则
二、临床诊断的道德要求
1.中医四诊的道德要求
2.体格检查的道德要求
3.辅助检查的道德要求
三、临床治疗的道德要求
1.诊治急症病人的道德要求
2.中医治疗的道德要求
3.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
4.手术治疗的道德要求
5.心理治疗的道德要求
6.康复治疗的道德要求
7.临终关怀的道德要求
四、新技术临床应用的道德要求
1.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原则
2.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原则
3.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伦理原则
4.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伦理原则
第八单元 医学研究的道德要求
一、医学研究的基本道德要求 医学研究的基本道德要求
二、人体试验的道德要求
1.人体试验
2.人体试验的道德原则
第九单元 医学道德评价与良好
医德的养成
一、医学道德评价
1.医学道德评价的标准
2.医学道德评价的方式
二、医学道德教育
1.医学道德教育的意义
2.医学道德教育的方法
三、医学道德修养
1.医学道德修养的意义
2.医学道德修养的途径126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单元 医学伦理学文献
一、国外文献
1.赫尔辛基宣言(涉及人类受试者医学研究的伦理
准则)(2000年修订)
2.生命伦理学吉汉宣言(2000年)
3.国际性研究中的伦理与政策问题:发展中国家的
临床试验(2001年)
4.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伦理委员会关于
人类基因组数据库的声明(2002年)
5.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
际道德指南》(2002年8月修订)
二、国内文献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3年5月9日国
务院375号令)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
类精子库伦理原则》(2003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卫生部《人胚胎干细胞
研究伦理指导原则》(2003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临床
研究伦理审查管理规范》(20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涉及人
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2016)127
(二)卫生法规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一单元 卫生法概述
一、卫生法的概念和渊源
1.卫生法的概念
2.卫生法的渊源
二、卫生法的基本原则和作用
1.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2.卫生法的作用
第二单元 卫生法律责任
一、卫生民事责任
1.卫生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2.卫生民事责任的构成
3.卫生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二、卫生行政责任
1.卫生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种类
2.卫生行政处罚的概念及其种类
3.卫生行政处分的概念及其种类
三、卫生刑事责任
1.卫生刑事责任的概念
2.实现刑事责任的方式
3.违反卫生法的刑事责任
第三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
业医师法》
一、执业医师的概念及职责
1.执业医师的概念
2.执业医师的职责
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
1.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
2.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
三、医师执业注册制度
1.执业医师注册的条件及办理
2.不予注册的情形
四、执业医师的权利、义务和执业
规则
1.执业医师的权利
2.执业医师的义务
3.医师执业规则
五、《执业医师法》规定的法律
责任
1.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
3.刑事责任
第四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品管理法》
一、概述
1.《药品管理法》的立法目的
2.药品的法定含义
3.药品必须符合法定要求
二、禁止生产(包括配制)、销售
假药与劣药
1.禁止生产(包括配制)、销售假药
2.禁止生产(包括配制)、销售劣药128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四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品管理法》
三、特殊药品的管理
1.特殊药品的分类
2.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的相关规定
3.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的相关规定
四、《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
规、规章对医疗机构及其人员的
有关规定
1.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的管理规定
2.处方的管理规定
3.关于禁止药品购销中账外暗中给予、收受回扣或
者其他利益的规定
五、《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法律
责任
1.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
3.刑事责任
4.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在药品购销中违法给予、收受
回扣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五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
染病防治法》
一、概述
1.《传染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
2.我国对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
3.法定传染病的分类
二、传染病预防与疫情报告
1.国家建立传染病预防的相关制度
2.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
控制中的职责
3.传染病疫情报告
4.传染病疫情的通报和公布
三、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及医疗
救治
1.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采取的措施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或接到传染病疫情时应采
取的措施
3.各级政府部门在传染病发生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
4.医疗救治
四、相关机构及其人员违反《传染
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
责任
1.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
3.刑事责任
第六单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条例》
一、概述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方针及原则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
应急准备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与预案的主要内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129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六单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条例》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
信息发布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制度与报告情形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
1.应急预案的启动
2.应急预案的实施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
例》规定的法律责任
1.医疗机构违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
定应追究的法律责任
2.在突发事件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履行职
责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3.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扰乱公共秩序应追究的法律
责任
第七单元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
理条例》
一、概述
1.医疗纠纷的概念
2.医疗纠纷的处理原则
3.医疗纠纷的合作共治中的部门责任
二、医疗纠纷的预防
1.预防医疗纠纷的原则
2.医疗机构的职责
3.医务人员的责任
4.患者的权利与义务
三、医疗纠纷的处理
1.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
2.医疗纠纷中患者的权利
3.病历资料、现场实物等的封存与处理
4.医疗纠纷的人民调解
5.医疗损害鉴定
6.医疗纠纷的行政调解
四、法律责任
1.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
2.医务人员的法律责任
3.鉴定机构、尸检机构的法律责任
4.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的法律责任
5.卫生行政机关及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八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医药法》
一、概述
1. 《中医药法》制定目的、适用范围
2.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原则、方针
二、中医药服务
1.中医药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
2.中医诊所、中医医师的准入管理制度
3.保持中医药服务的特色
4.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支持、保障
5.中医医疗广告管理
6.中医药服务的监督130131

 

相关文章:

考试提醒
今年考试时间:6月10日-11月14日

考试报名预计2021年1月开始报名

技能准考证技能考前20天开始打印

技能考试6月10-29日

技能成绩7月15日后开始查分

笔试准考证一般考试前20天开始打印

笔试8月20-21日

证书注册拿到成绩单和资格证后可注册

星题库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精气学说







在线咨询

医师 咨询

药师 咨询

护理 咨询

主治 咨询

扫一扫 关注微信

服务热线
400-966-2080





星恒教育订阅号

星恒教育服务号

TOP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