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知识点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第一单元  概论

专业术语

1.  又名外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2.疮疡  广义者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狭义者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肿疡  尚未溃破的肿块。

4.溃疡  已溃破的疮面。

5.胬肉  指疮疡溃破后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肉芽组织

6.  化脓性疾病。分为外痈和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7.  皮肉筋骨的疾病。常见的有有头疽和无头疽两类。有头疽是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无头疽是指多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

8.根盘  指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9.根脚  基底根部

10.应指  波动感

11.护场  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过程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肿胀范围。有护场提示正气充足,疾病易愈;无护场提示正气不足,预后较差。

12.袋脓  溃疡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空腔较大如袋,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于内,即为袋脓。

13.痔  突起小肉称为痔。以肛门部最多见。

14.漏  瘘管有内、外口;窦道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

15.痰  是指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多为阴证。

16.结核  即结聚成核之意。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

17.  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

18.瘤  凡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人体组织之中,聚而成形所结成的块状物,称为瘤。

19.五善  表示预后较好。“五善”包括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

20.七恶 表示预后较差。“七恶”包括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脱证)。

21.顺证 按着顺序

22.逆证 不以顺序

 病因病机

致病因素

外科疾病的发生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

六淫

特征

其肿宣浮,患部皮色或红或不变,痛无定处,走注甚速

多为色紫青暗,不红不热,肿势散漫,痛有定处,得暖则减,化脓迟缓

患部焮红、肿胀、灼热,糜烂流脓或伴滋水,或痒或痛,其痛遇冷则减

湿

湿性趋下,重浊黏腻。

以温燥者居多。侵犯皮肤,致患部干燥、枯槁、皲裂、脱屑等

多为发病迅速,来势猛急,焮红灼热,肿处皮薄光亮,疼痛剧烈,容易化脓腐烂,或有皮下瘀斑

 

 

 诊法与辨证

  辨证

(一)阴阳辨证

阴阳辨证既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又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1.发病缓急  急性发作属阳;慢性发作属阴。

2.病位深浅  病发于皮肉的属阳;病发于筋骨的属阴。

3.皮肤颜色  红活焮赤的属阳;紫暗或皮色不变的属阴。

4.皮肤温度  灼热的属阳;不热或微热的属阴。

5.肿形高度  肿胀形势高起的属阳;平塌下陷的属阴。

6.肿胀范围  肿胀局限,根脚收束的属阳;肿胀范围-不局限,根脚散漫的属阴

7.肿块硬度  肿块软硬适度,溃后渐消的属阳;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的属阴

8.疼痛感觉  疼痛比较剧烈的属阳;不痛、隐痛或抽搐的属阴。

9.脓液稀稠  溃后脓液稠厚的属阳;稀薄或纯血水的属阴。

10.病程长短  阳证短;阴证长。

11.全身症状  阳证初起常伴有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症状渐次消失;阴证初起一般无明显症状,酿脓期常有骨蒸潮热、颧红,或面白、神疲、自汗、盗汗等症状,溃后尤甚。

12.预后顺逆  阳证易消溃敛,预后多顺(良好);阴证难消溃敛,预后多逆(不良)。

(二)辨肿

种类

特征

常见病

热肿

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势急剧

阳证疮疡,如疖疗初期、丹毒等

寒肿

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

冻疮、脱疽等

风肿

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

痄腮、大头瘟等

湿肿

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

股肿、湿疮等

痰肿

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

瘰疬、脂瘤等

气肿

皮紧内软,按之凹陷,放手复原,不红不热,或随喜怒消长

气瘿、乳癖等

瘀血肿

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

皮下血肿等

郁结肿

肿势坚硬如石,表面不平,状如岩突,推之不动,界限不清,不红不热

乳岩、失荣、肾岩等

实肿

肿势高突,根盘收束

正盛邪实之疮疡

虚肿

肿势平坦,根盘散漫

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

 

 

(三)辨痛

痛是气血凝滞、阻塞不通的反应。通则不痛,不通则痛。

1.疼痛原因

(1)热痛  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见于阳证疮疡。

(2)寒痛  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见于脱疽、寒痹等。

(3)风痛  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见于行痹等。

(4)气痛  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见于乳癖等。

(5)湿痛  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出现可凹性水肿或见糜烂流滋。见于臁疮、股肿等。

(6)痰痛  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见于脂瘤、肉瘤等。

(7)化脓痛  痛势急胀,痛无止时,如同鸡啄,按之中软应指。多见于疮疡成脓期。

(8)瘀血痛  初起隐痛、胀痛,皮色不变或皮色暗褐,或见皮色青紫瘀斑。见于创伤或创伤性皮下出血。

2.疼痛类别

类别

特征

卒痛

突然发作,病势急剧,多见于急性疾患

阵发痛

时重时轻,发作无常,忽痛忽止。多见于胃肠道寄生虫病、石淋等疾患

持续痛

痛无休止,持续不减,连续不断。常见于疮疡初起与成脓时或脱疽等

 

 

3.疼痛性质

(1)刺痛  痛如针刺,病变多在皮肤,如蛇串疮等。

(2)灼痛  痛如烧灼,病变多在肌肤,如颜面疔烧伤等。

(3)裂痛  痛如撕裂,病变多在皮肉,如肛裂、手足皲裂较深者。

(4)钝痛  疼痛滞缓,病变多在骨与关节间,如流痰等。

(5)酸痛  痛而酸楚,病变多在关节间,如鹤膝痰等。

(6)胀痛  痛而紧张,胀满不适,如血肿、癃闭等。

(7)绞痛  痛如刀割,发病急骤,病变多在脏腑,如胆石病石淋等。

(8)啄痛  痛如鸡啄,并伴有节律性痛,病变多在肌肉,常见于阳证疮疡化脓阶段。

(9)抽掣痛  痛时扩散,除抽掣外,并伴有放射痛,如乳岩、石瘿之晚期。

(四)辨痛与肿关系

先肿而后痛者,其病浅在肌肤,如颈痈;先痛而后肿者,其病深在筋骨,如附骨疽;痛发数处,同时肿胀并起,或先后相继者,如流注;肿势蔓延而痛在一处者,是毒已渐聚;肿势散漫而无处不痛者,是毒邪四散,其势鸱张。

(五)辨痒

1.痒的原因

(1)风胜  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

(2)湿胜  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最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

(3)热胜  皮肤隐疹,焮红灼热作痒。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常不传染。

(4)虫淫  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甚,最易传染

(5)血虚  皮肤变厚、干燥、脱屑,如牛皮癣、慢性湿疮。

2.痒的类别

(1)肿疡作痒。(2)溃疡作痒。

(六)辨脓

脓是外科疾病中常见的病理产物,因皮肉之间热盛肉腐蒸酿而成。疮疡早期不能消散,中期必化腐成脓。

1.成脓的特点

(1)疼痛  阳证脓疡因正邪交争剧烈,脓液积聚,脓腔张力不断增高,压迫周围组织而疼痛剧烈。阴证脓疡则痛热不甚,而肿胀明显。

(2)肿胀  皮肤肿胀皮薄光亮为有脓。深部脓肿皮肤变化不明显,但胀感较甚。

(3)温度  阳证脓疡,局部温度增高。

(4)硬度  肿块已软为脓已成。

2.确认成脓的方法

(1)按触法(应指明显为有脓)。(2)透光法(适用于指、趾部皮下及甲下)。(3)点压法(适用于病灶处脓液很少)。(4)穿刺法(适用于脓液不多且位于组织深部)。(5)B

3.辨脓的部位深浅

(1)浅部脓疡  如阳证脓疡,其临床表现为高突坚硬中有软陷皮薄红灼热轻按即痛且应指

(2)深部脓疡  肿块散漫坚硬,按之隐隐软陷,皮厚不热或微热,不红或微红,重按方痛。

治  法

  内治法

1.消法(初起)。2.托法(成脓)。3.补法(溃后)。

  外治法

油膏:金黄膏、玉露膏—阳证;冲和膏—半阴半阳证;回阳玉龙膏—阴证;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生肌白玉膏—溃疡期生肌

膏药:太乙膏、千锤膏—阳证;

第二单元   无菌术

物理灭菌

条件:

高压蒸汽:103—137kPa , 121—126℃ ,时间30min,有效期2周,应用于敷料、药液、橡胶(易老化),有效期2周

煮沸:15—20分钟

 

化学消毒法

戊二醛:无机物

甲醛:有机物

酒精:维持消毒状态

气体熏蒸:不宜浸泡,不耐高温

 

 

第三单元    麻醉

  蛛网膜下腔麻醉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1)下腹部及盆腔手术。

(2)下肢手术。

(3)肛门及会阴部手术。

2.禁忌证

(1)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如多发性脊髓硬化症、脑膜炎、进行性脊髓前角灰白质炎、脊髓转移癌等。

(2)全身严重性感染或穿刺部位有炎症感染。

(3)老年人、消瘦、体弱、高血压、严重贫血等致循环功能显著减弱。

(4)低血容量休克,在血容量未补足的情况下。

(5)妊娠、腹部巨大肿瘤、严重腹水等。

(6)脊柱畸形或严重腰背痛者。

(二)并发症及处理

1.术后头痛  为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2.腰背痛  3.尿潴留  4.下肢瘫痪 

硬膜外麻醉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适于颈、胸壁、上肢、下肢、腹部和肛门会阴区各部位的手术,亦适用于颈椎病、腰背痛及腿痛等急、慢性疼痛的治疗。

2.禁忌证

(1)严重休克或出血未能纠正者。

(2)穿刺部位有感染或全身严重感染者。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4)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

(5)低血压或严重高血压。

(6)慢性腰背痛或术前有头痛史。

(7)脊柱畸形或脊柱类风湿性关节炎。

(8)精神病而不能合作者。

第四单元   体液与营养代谢

 体液代谢的失调

正常人的血清钠浓度约为136~145mmo1/L

 

酸碱平衡失调

 

 

第五单元    输血

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发热反应  最常见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最严重。剧烈腰背痛、黄疸、血红蛋白尿

4.循环超负荷 

5.细菌污染反应 

 

第七单元    围手术期处理

 

第九单元   疼痛与治疗

 

重度疼痛:美沙酮

中度疼痛:曲马多

 

第十一单元   外科感染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消托补,早中晚

疖和疖病

疖:“三角区”西医治疗:消散、切开、抗生素

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方药

暑疖

清暑汤加减

蝼蛄疖 (如鳝拱头)

托里消毒散加减

疖病

防风通圣散加减

 

 

  痈:多个脓栓,溃如蜂窝

西医治疗:抗生素、控制血糖、脓成则切

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方药

热毒蕴结证

仙方活命饮加减

阴虚火盛证

竹叶黄芪汤加减

气血两虚证

十全大补汤加减

 

 

 急性蜂窝组织炎

特点:病急,中心为著。西医治疗:切开,引流,抗生素

中医辨证论治

名称

方药

锁喉痈

普济消毒饮加减

臀痈

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足发背

五神汤加减

 

 

丹毒

特点:病急皮损,色如涂丹。西医治疗:抬高患肢,局部湿敷,全身抗菌

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方药

风热毒蕴证

普济消毒饮

肝脾湿火证

龙胆泻肝汤或柴胡清肝汤加减

湿热毒蕴证

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胎火蕴毒证

犀角地黄汤加减

 

掌横指纵,不要跨越关节

 

全身性感染

 

虚陷证(阳虚,光白板亮)干陷(阴虚)

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又叫七日风

张口苦难=苦笑面容

第十二单元   损伤

胸部损伤:

①肋骨骨折:好发于4~7肋

 

细目  颅脑损伤

  脑震荡

临床表现:一过性昏迷,一般不超过半小时;近事遗忘症;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脑挫裂伤

临床表现:昏迷,局灶症状和体征颅内压增高与脑疝,常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因而出现脑膜刺激征;若合并颅底骨折则引起脑脊液漏。

 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

 1.颅内血肿可有“中间清醒期”,昏迷-清醒-再昏迷是颅内血肿,尤其是硬膜外血肿的典型表现。

2.瞳孔改变  患侧,可先缩小,对光反应迟钝,继之瞳孔进行性扩大,对光反应消失,提示已发生小脑幕切迹疝。

3.锥体束征  去大脑强直为脑疝晚期表现。

4.生命体征  常为进行性的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和呼吸深慢(“两慢一高”)。

 胸部损伤

腹部损伤

 

 

乳腺疾病

 

第十七单元   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十九单元   门静脉高压

 

 

 

 

第二十一单元   腹外疝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返回页面

有账号!密码登录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关闭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