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三大原则:整体审查、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第二章望诊

望神

得神

失神——精亏神衰而失神、邪盛神乱而失神

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搓空理线是实证

少神——类似气虚

假神——回光返照,残灯复明,临终前预兆——戴阳证、除中(突然想吃)

假神的机理:脏腑精气极度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

五色主病:

正常面色:红黄隐隐,荣润含蓄——有胃气,有神气

主客都正常,善恶都有病

1. 红

通红为实热

嫩红=潮红

面红如妆为戴阳证

2. 白

淡白首选血虚

㿠白首选阳虚

苍白为重症(实寒、亡阳、大出血)

3. 黄

萎黄首选脾虚

黄胖为脾虚+水

黄疸为湿   阳黄=湿+热,阴黄=寒+湿

✭4. 青——寒痛瘀惊+气滞

寒痛青黑,气滞青黄,瘀血青紫,惊风先兆/惊风眉间鼻柱口唇四周青

✮5. 黑——寒痛瘀肾虚+水饮

寒痛青黑,瘀血黧黑,肾虚阳虚黑而黯淡,阴虚黑而干焦。

▲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寒湿带下二选一

望形态

胖瘦

胖而能食——形盛有余

胖而食少——形盛气虚

能食而瘦——中焦有火

食少而瘦——中气虚弱

大肉尽脱——脏腑精气衰竭

望头面五官

小儿发结如穗——疳积

头皮发痒、多屑多脂——血热化燥

斑秃——血虚受风

▲五轮学说

肺——气轮——白珠

肝——风轮——黑珠

脾——肉轮——眼胞

心——血轮——目眦及血络

肾——水轮——瞳仁

肝大肾小

昏睡露睛——脾虚

上睑下垂——脾虚气陷(多双侧)

望口唇

樱桃红色——煤气中毒

人中满唇反——脾气将绝

▲望牙齿

牙齿干燥如石——胃热炽盛

牙齿干燥如枯骨——肾阴枯涸

望斑疹

斑——摸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疹——摸之碍手压之褪色

望排出物

风痰——清有泡沫

寒痰——清

湿痰——稠

都是白痰

望呕吐物——清晰为寒,酸腐伤食,黄绿苦水胆,清水痰涎痰饮

▲望小儿指纹( 3 岁以内)

三关测轻重,入络入经入脏腑,透关射甲要了命

风—络、气—经、命—脏腑

鲜红外感表证,紫红热,紫黑瘀血,淡白虚(疳积),青疼痛惊风

第三章望舌

望舌——看颜色看大小看润燥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舌尖——心肺

舌中——脾胃

舌根——肾

舌边——肝胆

舌色

1. 淡白——虚——气血阳虚——大小——小气血虚,大阳虚

2. 红——热——实虚——苔——黄实,少无虚

实热舌红苔黄脉数,虚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3. 绛——特别热——实虚——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热入营血

4. 紫——血瘀——润燥分寒热

舌形

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

老实热嫩虚寒

淡白胖大脾肾阳虚

小舌——气血阴虚——淡白气血,红绛阴

裂纹——红降热盛伤津,淡白血虚,白胖嫩有齿痕——脾虚湿侵

齿痕——脾虚

舌态

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

吐弄——心脾有热

舌苔

厚薄分表里,润燥分寒热

腻腐痰浊内痈

剥脱——胃气阴两伤

镜面舌——气阴大伤

积粉苔——特别热

第四章闻诊

金实不鸣——实证

金破不鸣——虚证

▲谵语(实)—声高有力—热扰心神

▲郑声(虚)—声低无力—心气大伤

狂言——痰火扰心(鉴别谵语)

言謇——中风

咳嗽

紧闷——湿痰

少痰、无痰——燥咳

痰黄——热

易咳——湿

百日咳——咳嗽终止有鹭鸶鸟叫声

白喉——咳胜如犬吠,喉咙有伪膜

呕吐

嗳气——噫

呃逆——哕

第五章问诊

问寒热:

一分恶寒一分表证

恶寒发热——表证——伤风表证恶寒发热轻,恶风

▲四大潮热:

阳明潮热—日晡潮热—下午3-5点

湿温潮热—身热不扬—午后明显

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午后入夜明显

瘀血潮热—午后夜间低热

寒热往来—半表半里—无定时少阳,有定时疟疾

自汗、盗汗—关键在睡在醒,不在黑白天

战汗为转折点

问头痛:

分经论治:

前额——阳明头痛——白芷

两侧——少阳头痛——柴胡

后头——太阳头痛——羌活

癫顶——厥阴头痛——吴茱萸

全头——太阴头痛——苍术

脑中痛连牙——少阴头痛——细辛、独活

头痛必须用川芎,不愈各加引经药。

太阳羌活少柴胡,阳明白芷还须着。

太阴苍术少细辛,厥阴吴茱用无错。

耳鸣耳聋

实证——肝胆火旺(按之更甚)

虚证——肾精不足(按之减轻)

口渴与饮水

▲渴不多饮①痰饮水湿内停;②湿热内困;③热入营血;④瘀血

厌食油腻之物——湿热蕴脾

厌食油腻厚味——肝胆湿热

消谷善饥——胃火

消谷善饥+便溏——胃强脾弱

饥不欲食——胃阴虚

口味

口淡——脾虚

口甜——脾胃湿热

口苦——心火上炎或肝胆火

便质异常

▲溏结不调=时干时稀——肝郁脾虚

先干后稀——脾胃气虚

小便短赤湿热,清长阳虚

第六章脉诊

正常脉象:有胃、有神、有根

浮脉类:浮洪濡散芤革

沉脉类:沉伏弱牢

迟脉类:迟缓涩结

数脉类:数疾促动

虚脉类:虚细微代短,实滑弦紧长

脉象特征

1.脉位:皮、肉、筋、骨

浮脉——皮肉之间(最表层、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沉脉——皮肉与筋骨之间(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伏脉——推筋着骨可得

2.节律(一息四五至)

迟脉——一息三至

缓脉——一息四至,感觉慢

数脉——一息六至

疾脉——一息七八至

3.洪脉和实脉

相同点——充实有力

洪脉——来盛去衰

实脉——来去皆盛

4.濡脉和弱脉

相同点——细软无力

鉴别点——脉位不同

濡脉(脉位浮)

弱脉(脉位沉)

5.促、结、代脉

相同点——均有间歇

鉴别点:

一个快(促);两个慢(结、代)

一个间歇有规律(代);两个间歇无规律(促、结)

6.芤与革脉

相同点——浮而中空

芤——像葱管

革——像皮革

7.牢脉——沉按实大弦长

8.动脉三大特征——短、滑、数(像颗豆)

脉象主病

1.涩脉: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水少、堵了)

2.滑脉:(3+2)痰湿、食积、实热;青壮年、孕妇

3.弦脉:肝胆病、疼痛、痰饮、疟疾、老年健康者

4.紧脉:实寒、疼痛、宿食

6.小儿脉特点——软而速

第七单元按诊

尺肤凉,脉细小——泄泻、少气

腹痛喜按——虚证

腹痛拒按——实证

左少腹痛,按之累累硬块——肠中宿粪

右少腹痛,拒按“反跳痛”——肠痈

第八单元八纲辨证

(1)阴阳——病类(八纲总纲)

(2)表里——病位

(3)寒热——病性

(4)虚实——邪正盛衰(病势)

1.表里:

恶寒发热为表证;

无恶寒发热为里证;

寒热往来为半表半里

2.寒热

3.虚实:

气虚——乏力(无力、肢倦)

血虚——面色无华、唇甲色淡

阳虚——气虚+寒象——喜温喜按、畏寒为秒杀词;

可伴有㿠白、小便清长

阴虚——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4.阴阳: 阴——寒、里、虚

阳——热、表、实

证候相兼——无相反一对视为相兼

证候错杂——相反一对为错杂

四大假证——胸腹定真实

第九单元病因辩证(助理不考)

六淫均是外感

暑——湿+热+虚

燥——干

火——热

第十单元气血津液辨证

气虚——乏力 轻—下坠;重—下垂

气陷——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

气不固证——气虚+不固(汗、液、尿;遗精、滑胎)

气脱证——病危

气滞证——肝肾脾胃(胀)

气逆证——肺胃肝(肝气上逆——头痛眩晕、昏厥、

呕血)

气闭证——突发昏厥、绞痛、二便闭(实证)

血虚证——面色无华、唇甲色淡

血脱证——大出血

血瘀——刺痛、青紫、涩脉(无寒象)

血热证——出血+热象

血寒证——局部冷痛+月经的改变(推迟、色深有血块、脉涩)

局部冷痛+血瘀

气虚血瘀——气虚+血瘀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

气血两虚——气虚+血虚

气不摄血——气虚+出血(相对较轻)

气随血脱——大出血+气脱(病危)

津液病辨证

正常水液——津液;

异常水液——痰饮

痰与饮的区别——痰稠而饮稀

▲饮证

(1)痰饮——饮停胃肠(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胃中有振水声)

(2)悬饮——饮停胸胁(胸胁饱满)

(3)溢饮——饮停肌肤;相当于风寒而致的风水(小青龙汤)

(4)支饮——饮停于肺(端坐呼吸)

脏腑辨证

定位+定性

1. 心与小肠病辨证

(1)心气虚证——心悸怔忡+气虚

(2)心阳虚证——心悸+阳虚

(3)心血虚证——心悸、失眠多梦+血虚

(4)心阴虚证——心悸、失眠多梦+阴虚

(5)心阳暴脱——脉微欲绝+亡阳

(6)心脉痹阻——心前区疼痛、心痛、胸痛(瘀血、气滞、寒凝、痰阻)

▲(7)痰蒙心神与痰火扰神

相同点:(1)神志异常;(2)有痰

鉴别点:

痰蒙心神——白腻苔、滑脉

痰火扰神——黄腻苔、滑数脉

▲(8)心火亢盛——心烦心热、口舌生疮、尿频尿急尿痛

(9)小肠实热——尿频尿急尿痛,伴有心烦心热、口舌生疮(与心火亢盛鉴别在于小便异常在前在后,与膀胱湿热鉴别在于有无心火表现)

(10)瘀阻脑络——头痛眩晕+瘀血表现(青紫、涩脉)

2.肺与大肠病辨证

干咳二选一——燥或阴虚

干咳+表证——燥邪(温燥,凉燥)

干咳+五心烦热——阴虚

风寒犯肺—咳嗽、喘+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表证—咳痰、喘+苔薄黄,脉浮数

痰热壅肺——有痰有热

寒痰阻肺——咳痰、喘+白腻苔、滑脉

肺热炽盛—热、咳、喘+舌红苔黄脉数

水肿+表证——风水相博

大便性状改变+湿热——肠道湿热

有高热——肠热腑实

脾与胃病辩证

脾的定位指征——纳呆、腹胀、便溏

滑=濡

脾气虚——食少腹胀便溏+气虚

脾阳虚——纳呆腹胀便溏+虚寒

湿热蕴脾——黄腻滑数(湿热)

脾虚气陷——补中益气

脾不统血——脾气虚+出血(归脾汤)

胃的定位指征——胃痛恶心呕吐

胃阴虚——饥不欲食

胃热炽盛——口臭便秘(消谷善饥)

寒饮停胃——胃中振水音

寒滞胃脘—遇寒加重得温痛减,紧脉

食滞胃肠——嗳腐吞酸

肝与胆病辩证

头、目、胁、晕就是肝

上有肝火下有肾阴虚--肝阳上亢证

▲肝风内动四证

肝阳化风=肝阳上亢+中风

高热+抽搐=热极生风

五心烦热+蠕动=阴虚动风

血虚生风=麻木+颤动(面色萎黄)

寒滞肝脉=实寒+肝经部位冷痛+脉紧

肝胆湿热=胁肋胀痛、身目发黄、厌食腹胀、阴部瘙痒、黄腻苔滑数脉

胆郁痰扰=胆怯易惊、苔黄腻

肾与膀胱病辩证

腰膝酸软就是肾虚——肾无实证

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肾阳虚

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肾阴虚

腰膝酸软——肾气虚

肾精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气不固——遗精、遗尿

肾虚水泛——腰膝酸软、水肿

膀胱湿热——尿频尿急尿痛、苔黄脉滑数(无心火的表现)

脏腑兼证

心肾不交--有心有肾有阴虚

脾肾阳虚——五更泻

第十二单元六经辨证

传经--按六经顺序相传(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合病--同时出现

并病--一前一后

直中--不经三阳,直达三阴

第十三单元卫气营血辨证

叶天士《温病论》

顺传--卫气营血

逆传--不经过气分,直入营血

第十四单元三焦辨证

吴鞠通《温病条辨》

顺传--上焦、中焦、下焦

逆传--从肺卫横传心包(说明邪热炽盛,病情重)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返回页面

有账号!密码登录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关闭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