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诊断学基础

完整电子文档

领取全部密押必考点

加服务微信

 

针灸学

 

考点:骨度分寸表

部位

起止点

折量寸

度量法

说明

头面部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12

直寸

用于确定头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3

直寸

用于确定前头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两额角发际(头维)之间

9

横寸

用于确定前头部腧穴的横向距离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9

横寸

用于确定头后部腧穴的横向距离

胸骨上窝(天突)至剑胸结合中点(歧骨)

9

直寸

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

胸腹

胁部

剑胸结合中点(歧骨)至脐中

8

直寸

用于确定上腹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5

直寸

用于确定下腹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两肩胛骨喙突内侧缘之间

12

横寸

用于确定胸部腧穴的横向距离

两乳头之间

8

横寸

用于确定胸腹部腧穴的横向距离

腋窝顶点至第11肋骨游离端(章门)

12

直寸

用于确定胸肋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背腰部

肩胛骨内侧缘至后正中线

3

横才

用于确定背腰部腧穴的横向距离

上肢部

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尺骨鹰嘴)

9

直寸

用于确定上臂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肘横纹(平尺骨鹰嘴)至腕掌侧远端横纹

12

直寸

用于确定前臂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耻骨联合上缘至髌底

18

直寸

用于确定大腿内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髌底至髌尖

2

直寸

-

髌尖(膝中)至内踝尖

15

直寸

用于确定小腿内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下肢部

胫骨内侧踝下方阴陵泉至内踝尖

13

直寸

用于确定小腿内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平髌尖)

19

直寸

用于确定大腿前内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臀沟至腘横纹

14

直寸

用于确定大腿后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腘横纹(平髌尖)至外踝尖

16

直寸

用于确定小腿外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内踝尖至足底

3

直寸

用于确定足内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考点:手太阴肺经

1.尺泽: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2.列缺: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3.太渊: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4.鱼际:在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5.少商: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考点:手阳明大肠经

1.商阳: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2.合谷: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3.手三里:在前臂,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4.曲池:在肘区,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5.肩髃: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简便取穴法:屈臂外展,肩峰外侧缘呈现前后两个凹陷,前下方的凹陷即是本穴。

考点:足太阴脾经

1.隐白: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2.公孙:在跖区,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3.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4.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5.血海: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第2~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考点:足太阳膀胱经

1.睛明:在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

2.攒竹: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3.天柱: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4.肺俞: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5.心俞:在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6.脾俞: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7.胃俞: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8.肾俞: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9.大肠俞: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10.次髎:在骶区,正对第2骶后孔中。

11.委中: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12.承山: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考点:手厥阴心包经

1.曲泽:在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

2.郄门: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内关: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4.劳宫:在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简便取穴法:握拳,中指尖下。

考点:足少阳胆经

1.听会:在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2.阳白:在头部,眉上1寸,瞳孔直上。

3.风池: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4.环跳:在臀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5.风市:在股部,髌底上7寸:直立垂手,掌心贴于大腿时,中指尖所指凹陷中,髂胫束后缘。

考点:任脉

1.中极: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上。

2.关元: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3.气海: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

4.中脘: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5.廉泉:在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

 

诊断学基础

 

考点:热型与临床意义

1.稽留热:体温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达数日或数周。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2.弛张热:体温39℃以上,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后即有规律地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氏杆菌病。

6.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考点:咯血

大量咯血(每日超过500ml)常见于空洞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中等咯血(每日100~500ml)可见于二尖瓣狭窄;其他原因所致的咯血多为小量咯血(每日在100ml内),或仅为痰中带血。

考点:面容

1.伤寒面容:可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见于伤寒、脑脊髓膜炎、脑炎等高热衰弱患者。

2.苦笑面容:发作时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呈苦笑状。见于破伤风。

3.满月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小须。见于库欣综合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

4.面具面容:面部呆板、无表情,似面具样,见于震颤麻痹等。

5.二尖瓣面容:可见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考点:步态

1.慌张步态:步行时头及躯干前倾,步距较小,起步动作慢,但行走后越走越快,有难以止步之势,见于震颤麻痹。

2.蹒跚步态(鸭步):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似鸭行,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双髋关节脱位等。

3.剪刀步态:双下肢肌张力过高,行走时两腿交叉呈剪刀状,见于脑瘫或截瘫患者。

4.间歇性跛行:行走时,因下肢突发疼痛而停止前行,休息后继续前行,见于严重下肢动脉硬化等。

5.醉酒步态:行走时重心不稳,左右摇晃,状如醉汉。见于小脑病变、酒精中毒等。

考点:心脏常见震颤的临床意义

时期

部位

临床意义

收缩期

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肺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室间隔缺损

舒张期

心尖部

二尖瓣狭窄

连续性

胸骨左缘第2肋间及其附近

动脉导管未闭

 

考点:心脏瓣膜听诊区

二尖瓣区: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

主动脉瓣区

1.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隙,主动脉瓣狭窄时的收缩期杂音在此区最响。

2.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隙,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的舒张期杂音在此区最响

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隙。

三尖瓣区:在胸骨体下端近剑突偏右或偏左处。

考点:心脏形状

梨形心——左心房大;靴形心——左心室大;烧瓶心——心包积液(至少300ml);心尖上翘——右心室大。

考点:肺结核

1.原发型肺结核——表现为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①原发综合征:是由肺内原发灶、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三者组成的哑铃状双极现象。②胸内淋巴结结核:表现为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而突向肺野。

2.血型播散型肺结核——①急性粟粒型肺结核:X线可见两肺大小、密度、分布都均匀一致的粟粒状阴影,正常肺纹理显示不清。②亚急性与慢性血型播散型肺结核:X线可见以两上、中肺野为主的大小不一、密度不同、分布不均的多种性质(渗出、增殖、钙化、纤维化、空洞等)病灶。

3.继发性肺结核——包括浸润型肺结核(成人最常见)、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病变多在肺尖和锁骨下区开始,X线可见渗出、增殖、播散、纤维和空洞等多种性质的病灶同时存在。

4.结核性胸膜炎——多见于儿童与青少年,可单独存在,或与肺结核同时出现。少量积液时X线可见患侧肋膈角变钝,大量积液时X线可见患侧均匀的密度增高阴影,阴影上方呈外高内低状,积液随体位变化而改变。后期可引起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考点: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绝大部分发生在球部,溃疡易造成球部变形;球部龛影或球部变形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直接征象。间接征象有:①激惹征。②幽门痉挛,开放延迟。③胃分泌增多和胃张力及蠕动方面的改变。④球部固定压痛。

胃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可见:①胃内形态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多见于蕈伞型癌。②胃腔狭窄,胃壁僵硬,多见于浸润型癌。③形状不规则、位于胃轮廓之内的龛影,多见于溃疡型癌。④黏膜皱襞破坏、消失或中断。⑤肿瘤区蠕动消失。CT或MRI检查可直接观察肿瘤侵犯胃壁、周围浸润及远处转移情况,其影像表现直接反映了胃癌的大体形态,但检查时需用清水或对比剂将胃充分扩张。

胃肠道穿孔——最多见于胃或十二指肠穿孔,立位X线透视或腹部平片可见:两侧膈下有弧形或半月形透亮气体影。若并发急性腹膜炎则可见肠管充气积液膨胀,肠壁间隔增宽,在腹平片上可见腹部肌肉与脂肪层分界不清。

肠梗阻——典型X线表现为:梗阻上段肠管扩张,积气、积液,立位或侧位水平位摄片可见肠管扩张,呈阶梯状气液平,梗阻以下的肠管闭合,无气体或仅有少量气体。CT(尤其是螺旋CT)适用于一些危重患者、不能配合检查者以及肥胖者,有助于发现腹腔包裹性或游离性气体、液体及肠坏死,帮助判断梗阻部位及病因。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返回页面

有账号!密码登录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关闭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