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

1.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变: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核心”。

2.①伤寒论:张仲景所编写的,被称为“众方之祖”。研究出六经辨证;②金匮要略方论:为内伤杂病奠定了基础;③巢氏诸病源候论:第一本证候学专著;④温疫论:第一本温疫专著;⑤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诸病通用药专项;⑥肘后备急方:急症手册;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药典;⑧雷公炮炙论:第一部炮制专著;⑨中国知网关键词:世界最大;⑩万方数据库关键词:国内唯一。

3.服药时间:

空腹服药:口诀为驱邪(瘀水虫积)

饭前服用:病在胸腹以下,补药,健胃药,制酸药。

饭后服用:病在胸腹以上,伤胃,苦寒

清晨:吐水,即涌吐药和利水药

睡前:安神药,涩精止泻药,部分缓泻药,夜病(夜汗出,夜半腹痛)

4.阴阳的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5.通过阴阳确定治法:

 

治则

病机

治法

阴阳偏胜

损其有余

阳盛则热、实热

热者寒之

阴盛则寒、实寒

寒者热之

阴阳偏衰

补其不足

阴虚则热、虚热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则寒、虚寒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6.气与血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能生气、血能养气

7.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的基本功能

督脉的基本功能:调节阳经气血,故称阳脉之海与脑、髓和肾有密切的联系。

任脉的基本功能:调节阴经气血,故称阴脉之海主持妊养胞胎。

冲脉的基本功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冲为血海,有促进生殖之功能,并同妇女的月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带脉的基本功能:约束纵行诸脉。主司妇女带下

8.六淫的特点: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

9.七情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10.虚实错杂的种类:实中夹虚,虚中夹实,虚实转化,虚实真假

11.四大假证:

假热证:面红如妆,治当热因热用,属于阴盛格阳

假寒证:手足冰凉,治当寒因寒用,属于阳胜格阴

假虚证:治当通因通用

假实证:治当塞因塞用

12.中医诊断学基本原则:审内察外,整体统一;四诊合参;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13.望五官:

小儿睡眼露睛

脾虚,气血不足

牙齿干燥

胃热炽盛,津液大伤

牙齿燥如枯骨

肾阴枯竭

咽部深红、肿痛明显

实热证,多由肺胃热毒所致红肿、溃烂

咽部嫩红、肿痛不显

阴虚证,多由肾阴亏虚、虚火上炎所致

伪膜坚韧,不易拭去,重擦出血,很快复生(白喉)

肺热阴伤

 

14.痈:指患部红肿高大,根盘紧束,焮热疼痛,并能形成脓疡的疾病,属阳证。

疽:指患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疼痛不已的疾病,属阴证。

疔:指患部形小如粟,根深如钉,漫肿灼热,麻木疼痛的疾病。

疖:起于浅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化脓即软都为疖

15.望苔质:

腻腐:腻苔,是舌面上覆盖着一层浊而滑腻的苔垢,颗粒细腻而致密,刮之难去,多见于湿浊、痰饮、食积等阳气被阴邪所抑的病变,如痰饮、湿温等病证。

腐苔:常见于食积、痰浊等病。

剥落:“属胃的气阴两伤之候。

有根与无根:胃气的有无有重要意义。

16.潮热:

阴虚潮热

每当午后或入夜即发热,属于“阴虚生内热",且以五心烦热为特征,甚至有热自深层向外透发的感觉,故又称“骨蒸潮热”。常兼见盗汗、颧赤、口咽干燥、舌红少津等症

湿温潮热

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其病多在脾胃,因湿遏热伏,热难透达,所以身热不扬,初扪之不觉很热,扪之稍久则觉灼手。多伴有胸闷呕恶、头身困重、大便溏薄、苔腻等症

阳明潮热

是由于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因其常于日晡阳明旺时而热甚,故又称“日晡潮热”,常兼见腹满痛拒按,大便燥结,手足汗出,舌苔黄燥、甚则生芒刺等症

感冒

时行感冒

突然发热,高热不退,甚则寒战,周身酸痛,无汗,咳嗽,口干,咽喉疼痛,伴明显全身症状,呈现流行性发作舌红苔黄脉浮数

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喘:

痰热壅肺证

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稠黏色黄或夹血痰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渴喜冷饮,咽干,面红,尿赤,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不寐

心胆气虚证

虚烦不眠,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消渴

阴虚燥热证

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而多,尿浑而黄,形体消瘦,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养阴润燥

癃闭

膀胱湿热证

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水肿

风水相搏证

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浮紧

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积聚

正虚邪结证

久病体弱,积块坚硬隐痛或剧痛,饮食大减,肌肉瘦削,神倦乏力,面色萎黄或黧黑,甚则面肢浮肿。舌质淡,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或弦细

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乳癖

冲任失调证

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缓解;伴腰膝酸软,神疲倦怠,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或闭经。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调摄冲任

积滞

乳食内积证

不思乳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脘腹胀满疼痛,大便酸臭或便秘,烦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厚腻,脉滑,或指纹紫滞

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17.与药名有关的术语

分类

举例

修治类

远志去心、山茱萸去核、乌梢蛇去头和鳞片

品质类

明天麻、子黄芩、左牡蛎、左秦艽、金毛狗脊、鹅枳实、马蹄决明、九孔石决明、净山楂

 

18.饮片处方药味的生品与制品:

中药

生用

制用

黄芪

补中益气汤固表止汗生黄芪

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炙黄芪

当归

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生当归

桃红四物汤活血行瘀酒当归

大黄

大承气汤泻下生大黄

大黄䗪虫丸(加减方)破瘀消癥熟大黄

黄连

泻心汤泻火解毒生黄连

香连丸→清热化湿、行气止痛→萸黄连

知母(清热)

白虎汤外感热病生知母

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阴虚火旺盐炙知母

半夏(有毒,制用)

小青龙汤痰多咳喘法半夏

香砂六君丸、温胆汤、小陷胸汤温中降逆姜半夏

 

19.妊娠禁用中药(39)

破血化瘀:丁公藤、三棱莪术、全蝎、土鳖虫、蜈蚣、斑蝥、水蛭、麝香、干漆

破积利水:红大戟、京大戟、牵牛子、芫花、甘遂、巴豆、巴豆霜、猪牙皂、大皂角、商陆散寒通络止痛:川乌、草乌、天山雪莲、两头尖。

有毒中药:千金子、千金子霜、马钱子、马钱子粉、朱砂、红粉、轻粉、洋金花、罂粟壳、马兜铃、天仙子、天仙藤、闹羊花、雄黄治胃炎,理肝痛:黑种草子(维药)

20.斗谱排列时还应参考的其他原则:①配伍禁忌的药物,不能装于一斗或上下药斗中;②外观形状相似但功效不同的饮片,不宜排列在一起;③药名相近,但性味功效不同的饮片不应排列在一起,如附子与白附子,藜芦与漏芦,天葵子与冬葵子等;④同一植物来源但不同部位入药的并且功效不相同的饮片不能排列在一起,如麻黄与麻黄根;⑤保持清洁卫生:熟地黄、龙眼肉、青黛、玄明粉、松花粉、生蒲黄、乳香面、没药面、儿茶面、血竭面;⑥有恶劣气味不能与其他药物在同一斗中:阿魏、鸡矢藤;⑦贵细药品不能存放在一般的药斗内应设专柜存放,由专人管理:牛黄、麝香、西红花、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鹿茸、珍珠、冬虫夏草、海龙、海马;⑧毒、麻药品专柜、专锁、专账、专人管理

21.对外感风寒或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等病证,常用生姜、大枣煎汤送服中成药,以增强散风寒、和脾胃之功;对于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常用黄酒或白酒送服三七粉、云南白药、三七伤药片、腰痛宁等,以行药势,直达病所;用于治疗便秘的麻仁丸,宜用蜂蜜冲水送服,以增其润肠和中之效;滋阴补肾的六味地黄丸,宜用淡盐水送服,以取其引药入肾;清热导滞的至宝锭用焦三仙送服,增强消导之功;治疗风热感冒的银翘解毒丸用鲜芦根煎汤送服,取其清热透表生津的协同作用;川芎茶调散用清茶送服,取其清热之效。

22.乌头类药物中毒表现

神经系统:表现为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头痛、头晕、精神恍惚、语言不清或小便失禁,继而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呼吸衰竭等。

循环系统:表现为心悸气短、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等。

消化系统:表现为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

中毒解救:肌内注射阿托品0.5~1.0mg。绿豆、甘草、生姜、蜂蜜等煎汤内服。

23.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中毒表现

初期出现头晕、头痛、烦躁不安、面部肌肉紧张、吞咽困难;进而伸肌与屈肌同时做极度收缩,发生典型的士的宁惊厥、痉挛,甚至角弓反张,可因呼吸肌痉挛窒息或心力衰竭而死亡。

中毒解救:对症治疗,痉挛时可静注苯巴比妥钠0.2~0.3g。肉桂煎汤或甘草煎汤饮服。

24.蟾酥及含蟾酥的中成药中毒表现

循环系统表现为胸闷、心律不齐、脉缓慢无力、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大汗虚脱、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心搏骤停而死亡。

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中毒解救:注射阿托品,服用颠茄合剂等。甘草、绿豆煎汤饮用,或以生姜捣汁、鲜芦根捣汁内服。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返回页面

有账号!密码登录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关闭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