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一)先天性心脏病分类

艾森曼格综合征 原因肺动脉高压

(二)几种常见先心病的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法四 室间隔缺损 右心室肥厚 肺动脉狭窄 主动脉骑跨

法四有肺动脉狭窄 肺动脉高压 右向左分流

法四鉴别诊断 心尖圆钝上翘 肺血少 肺动脉影凹陷 第二心音低钝 肺野清晰

青紫取决于肺动脉狭窄的程度

动脉导管未闭 即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有通路 主动脉流到肺动脉 肺动脉流入左心房 左房大 流入左室 左室也大

房间隔缺损 左方流入右房 右房流入右室 右室大 右房大

室间隔缺损 左室流入右室 右室流入肺动脉 肺动脉通过肺静脉到左心房 左心房到左心室 双室大 左心房可大

三、房间隔缺损(ASD)

肺动脉第二心音(P2)亢进、固定宽分裂

四、室间隔缺损(VSD)

肺血多的表现

五、动脉导管未闭

脉压增宽可出现周围血管征,如水冲脉、指甲床毛细血管搏动征

主动脉结突出 主动脉血没有减少

差异型青紫 下半身青紫

连续机器样杂音

治疗

1. 内科治疗

防治心衰

用消炎痛可促使90%PDA关闭

2. 外科手术 学龄前

3. 介入治疗

六、法洛四联症

最常见的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狭窄 最主要

主动脉骑跨

室间隔缺损

右心室肥厚

并发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

感染性心内膜炎

脑血栓

脑脓肿

咯血

做题

1. 区分左向右 右向左

  肺血多表现 第2心音亢进 主动脉突出等

  鉴别法四和室缺 房缺 动脉导管未闭

  区分室缺 房缺 动脉导管未闭

  看杂音位置和哪大

2. 动脉导管未闭

1)连续机器样杂音

2)收缩压不变 舒张压降低 脉压增宽

3)差异性青紫

4)主动脉结突出

3. 法四青紫出现早晚和病情严重程度取决于肺动脉狭窄程度

4. 房间隔缺损 固定宽分裂

四、护理措施

1. 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

(1) 注意观察、防止法洛四联症患儿因活动、哭闹、便秘引起缺氧发作,一旦发生应将小儿置于膝胸卧位,给予吸氧,根据医嘱给予吗啡及普萘洛尔抢救治疗

(2) 法洛四联症患儿血液黏稠度高,发热、出汗、吐泻时,体液量减少,加重血液浓缩易形成血栓,因此要注意供给充足液体,必要时可静脉输液。

(3) 观察有无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吐泡沫样痰、水肿、肝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如出现上述表现,立即置患儿于半卧位给予吸氧,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并按心衰护理。

5. 对症护理

(1) 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呼吸加快、青紫等症状,让病儿半卧位休息,生活护理须护理人员协助。出现三凹征或点头呼吸,指、趾甲、口周发绀,烦躁不安,给予氧气吸入,烦躁者遵医嘱给镇静药。

(2) 水肿病儿护理:①给无盐或少盐易消化饮食;②尿少者,遵医嘱给利尿药;③每周测量体重2次,严重水肿,每日测体重1次;④ 皮肤护理:每日做皮肤护理2次,动作要轻,毛巾要柔软,如皮肤有破损应及时处理;定时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将病儿床上铺海绵垫,保持床单、衣服的清洁、平整、干燥。

(3) 咳嗽、咯血的护理:心脏病患儿并发肺部感染,须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备好吸痰必要时协助病儿排痰;详细记录痰量、性质。应送痰培养检查,咳嗽剧烈的,应遵医嘱给镇咳药物,发生病情变化,立即配合医师抢救;危重病人应设专护,密切观察病情,

详细记录。

(4) 注意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病儿超过2天无大便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遵医嘱给缓泻剂,禁止下地独自排便,防止发生意外。

 

病毒性心肌炎

常见病原体 柯萨奇病毒

辅助检查 心电图 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生化检查 乳酸脱氢酶(SLDH)同工酶增高,在心肌炎早期诊断有提示意义

治疗原则 1,休息

2. 保护心肌的药物

 大量维生素C

护理措施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至退热后3-4周,病情基本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休息不得少于6个月。有心脏扩大的患儿,卧床休息半年甚至更长。恢复期应限制活动至少3个月。

长期静脉输液应用静脉留置针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到医院检查。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一、造血特点

(一)胚胎期造血

1. 中胚叶造血期:在胚胎第3周开始出现卵黄囊造血。(最早

2. 肝脾造血期:在胚胎第6~8周时出现造血组织,并成为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胚胎第8周脾脏开始造血。

3. 骨髓造血期:胚胎第6周开始出现骨髓,但至胎儿4~5个月时才开始造血活动,并迅速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生后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

(二)生后造血

1. 骨髓造血: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婴儿期所有骨髓均为红骨髓,全部参与造血。5~7岁开始,黄髓逐渐代替长骨中的造血组织,骨折时又可以恢复造血。

2. 骨髓外造血

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出生后,尤其在婴儿期,当遇到各种感染性贫血或造血

需要增加时,肝、脾恢复造血功能而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称为“骨髓外造血”。

二、血象特点

小儿各年龄的血象不同,其特点是:

1.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出生时红细胞数(5. 0~7. 0) x1012/L, 血红蛋白量150~220g/L.出生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 0x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00g/L左右,此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3个月

以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恢复,12岁时达成人水平。

2. 白细胞数与分类

出生时白细胞总数(15~20) x109/L, 婴儿期维持在10x109/L左右,8岁以后接近成人水平。

出生后4-6天和4-6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相等

 

第二节 小儿贫血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6个月~6岁儿童Hb<110g/L; 6~14岁儿童Hb<120g/L为诊断儿童贫血的标准。

我国小儿血液病学会暂定6个月以下婴儿贫血标准:新生儿Hb《145g/L; 1~4个月Hb <90g/L; 4~6个月Hb <100g/L者为贫血。临床上根据Hb及RBC可将贫血分轻、中、重、极重四种程度,

只看MCV低 缺铁贫 高 巨幼贫

缺叶酸和缺B12鉴别

缺B12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分享查看全文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