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1】钠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血钠正常值为 135~145mmol/L,平均 142mmol/L。

【考点 2】钾是细胞内液主要的阳离子。血钾正常值为 3.5~5.5mmol/L。正常人需钾盐 2~3g/d, 相当于 10%氯化钾溶液 20~30ml。

【考点 3】Cl -HCO3 -是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阴离子。当病人频繁呕吐丢失大量胃液时,CI -同时大量 丢失,HCO3 -代偿性增加,引起低氯性碱中毒。

【考点 4】低钾血症患者的补钾的原则:见尿补钾,一般以尿量超过 40ml/h 方可补钾;总量限 制,总量不宜超过 3~6g/d;控制补钾浓度,补液中钾浓度不宜超过 0.3%;滴速勿快,补钾速度 不宜超过 1.5g/h。

【考点 5】高钾血症患者,输注 5%碳酸氢钠或葡萄糖液加胰岛素

【考点 6】当发生酸中毒时,细胞外液中的氢离子转入细胞内同时细胞内的钾离子转出,导致细胞外液钾增高,引起高钾血症

【考点 7】高钾时可用 10%葡萄糖酸钙对抗钾离子的心肌抑制作用。

【考点 8】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 5~12cmH2O

【考点 9】纠正体液紊乱原则:重度脱水有休克症状。

【考点 10】纠正体液紊乱原则: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尿量>40ml/h)

【考点 11】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为肌无力(最早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速、代谢性碱中毒

【考点 12】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为四肢软瘫、腹胀和腹泻、心跳骤停于舒张期

【考点 13】低渗性缺水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口渴不明显

【考点 14】等渗性缺水的临床表现为口渴、恶心厌食、少尿、皮肤干燥、眼窝凹陷

【考点 15】重度脱水的眼窝及前囱呈深凹陷,眼睑不能闭合

【考点 16】轻度脱水的失水占体重百分比为 2%~4%

【考点 17】第 1 天补液量=生理需要量+1/2 累积损失量

【考点 18】纠正体液紊乱原则:第 2 天补液量=生理需要量+前 1 天继续损失量+1/2 累积损失量

【考点 19】纠正体液紊乱原则;第 3 天补液量=生理需要量+前 1 天继续损失量

【考点 20】高钾血症的血钾>5.5mmol/L

【考点 21】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 2(m),正常值为 18.5~23,<18.5 为消瘦,≥24 为超重。

【考点 22】体重下降是营养不良的重要指标之一,体重下降 5%~10%即有意义。

【考点 23】营养疗法的适应证:近期体重下降超过正常体重的 10%

【考点 24】营养疗法的适应证:血清白蛋白<30g/L

【考点 25】营养液要在无菌环境下配制,放置于 4℃以下的冰箱内暂时存储,并于 24 小时内用 完。

【考点 26】营养液的温度控制在 38℃左右,输注速度从 20ml/h 开始,逐渐增加到 120ml/h

【考点 27】在输注营养液过程中,每 4 小时抽吸一次胃内残留量,如大于 150ml 应暂停输注。

【考点 28】肠外营养穿刺插管部位每日消毒、更换敷料,外周静脉行肠外营养一般不能超过 2 周

【考点 29】各类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和组织灌注不足及由此引起的微 循环、代谢改变和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等。 

【考点 30】休克的首要治疗原则是补充血容量

【考点 31】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中,CVP高,BP低,其原因是心功能不全。

【考点 32】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中,CVP低,BP低,其原因是血容量严重不足。

【考点33】休克时切忌应用热水袋、电热毯等进行体表加温。

【考点 34】多器官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器官是,其次是肾、肝、心、中枢神经系统、胃肠、免疫系统以及凝血系统。

【考点 3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

【考点 36】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氧合指数降低,<300mmHg是ARDS诊断的必要条件。

【考点 3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原则:尽早进行机械通气,选用呼气末正压(PEEP)模式PEEP应从3~5cmH2O开始逐步增加,以5~15cmH2O为宜。

【考点 3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理生理:肺间质和肺泡发生水肿。肺泡Ⅱ型细胞受损,表面活性物质缺失,造成肺泡萎陷,肺顺应性降低,功能残气量减少,从而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造成换气功能严重受损的低氧血症。

【考点 39】急性肾衰竭的病因有肾前性急性肾衰、肾性急性肾衰、肾后性急性肾衰。

【考点 40】高钾血症是急性肾衰竭最主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

【考点 41】急性肾衰竭死亡的原因是高钾血症。

【考点 42】急性肾衰竭时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三高三低":高血钾、高血镁、高血磷、低血钙、低血钠、低血氯。

【考点 43】急性肾衰竭补液原则为"量出为入,宁少勿多”。每日补液量=显性失水+隐形失水-内生水。理想控制标准是每日减轻体重0.5kg

【考点 44】多尿期常表示急性肾衰竭向好转的方向发展,如每日尿量超过400ml,则表示进入多尿期,可达3000ml以上。

【考点 45】急性肾衰竭时禁用含钾食物及含钾药物,不输库存血。

【考点 46】肾性急性肾衰最常见的原因是挤压伤。

【考点 47】使用肝素时,用药前监测凝血时间,用药后2小时再次测定凝血时间,如凝血时间短于12分钟提示剂量不足,若超过30分钟则提示过量,凝血时间在20分钟左右表示肝素剂量合适。

【考点 48】肝素使用过量可引起消化道、泌尿系、胸腔或颅内出血,部分病人可发生严重出血,若大出血不止,则须用等量的鱼精蛋白拮抗。

【考点 49】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常规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麻醉术后常规去枕平卧6~8小时,头偏向一侧。

【考点 50】心搏停止是全身麻醉中最严重的并发症。

【考点 51】椎管内麻醉术后头痛:主要因腰椎穿刺时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致使脑脊液流失,颅内压下降,颅内血管扩张刺激所致。

【考点 52】硬脊膜外腔(隙)阻滞术后平卧4~6小时,不必去枕。

【考点 53】全脊髓麻醉是硬脊膜外腔阻滞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而未及时发现,将超量麻药推入蛛网膜下腔而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表现为注药后迅速出现低血压、意识丧失、呼吸、循环停止,全部脊神经支配区域无痛觉。

【考点 54】局麻药中未加肾上腺素,因而局麻药吸收加速可导致局麻药中毒。

【考点 55】局麻药中毒临床表现有轻度出现面色潮红、血压升高、脉搏增快、脉压变窄,随后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细弱。此时应立即停止局麻药物注入,尽早吸氧、补液、维持呼吸、稳定循环,地西泮静脉或肌内注射,抽搐或惊厥可加用硫喷妥钠。

【考点 56】镇静催眠药对局部麻醉的毒性反应也有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

【考点 57】抗胆碱能药主要作用为抑制涎腺、呼吸道腺体分泌,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

【考点 58】镇静药与全身麻醉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麻醉效果。

【考点 59】循环停止4~6分钟,大脑出现不可逆损伤。

【考点 60】判断意识与反应须在10秒内完成。

【考点 61】心脏骤停的诊断依据为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和意识丧失。

【考点 62】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志是大动脉出现搏动,收缩压60mmHg以上,瞳孔缩小,发绀减退,皮肤转红润,恢复自主呼吸,意识恢复。

【考点 63】成人心脏骤停胸部按压,按压位置为胸骨中下段。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5cm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例为30:2。

【考点 64】开放气道时要注意判断有无颈部损伤,若有颈部损伤,用双手托颌法开放气道。

【考点 65】对小儿心肺复苏,心脏按压用单手掌根按压胸骨中段,每次下压2~3cm;对新生儿,双手环抱胸廓,两拇指按压胸骨中点,下压1~2cm,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考点 66】人工呼吸时要见到胸廓有明显起伏才表示有效。

【考点 67】肾上腺素是心脏骤停的首选药物。

【考点 68】除颤是心室颤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电能选择:成人用单相波360J或双相波200J。

【考点 69】心跳、呼吸骤停引起脑损伤的基本病理是脑缺氧和脑水肿,防治脑水肿是脑复苏的关键。

【考点 70】脑复苏降温时先用物理降温,再用药物辅助降温。复温时先逐步撤除冰袋,后停用辅助降温药,使体温降至33~35℃,肌张力松弛,且以呼吸血压平稳为准。

【考点 71】心排血量(CO)是监测左心功能的最重要指标,正常值为4~6L/min

【考点 72】成人动脉血pH正常为7.35~7.45,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

【考点 73】动脉血氧分压(PaO2)正常值为 10.7~13.3kPa(80~100mmHg);PaCO2 正常值为4.7~6kPa(35~45mmHg)。

【考点 74】剩余碱(BE)正常值为±3mmol/L。BE负值增加,表明代谢性酸中毒;BE正值增加,表明代谢性碱中毒。

【考点 75】估计手术时间长或拟行盆腔手术者,应留置导尿管,使膀胱处于空虚状态,以免术中误伤膀胱。

【考点 76】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患者6个月内不行择期手术,6个月以上且无心绞痛发作者,在严密监测下可施行手术;心力衰竭者最好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再进行手术。

【考点 77】胃肠减压管一般在胃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即可拔除。

【考点 78】发热为手术后最常见的症状。手术后病人的体温可略升,一般不超过38℃,临床称之为外科热。但若术后3~6仍持续发热,则提示存在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考点 79】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小腿或腹股沟区痛和压痛,体检示患肢凹陷性水肿,腓肠肌挤压试验或足背屈曲试验阳性。

【考点 80】手术后出现并发症肺不张,其预防及处理措施为术前锻炼深呼吸,戒烟;②鼓励病人深呼吸。病情允许下取半坐卧位。

【考点 81】非限制区(污染区)包括外走廊、接收病人区、更衣室。休息室、标本间、污染物品清洗区等,设在手术室最外侧。

【考点 82】限制区(无菌区)包括手术间、洗手间、无菌物品存放间等。设在手术室内侧,要求最为严格。

【考点 83】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严格分开,若在同一手术间内接台,则先安排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或感染手术。

【考点 84】手术间的清洁和消毒普通手术间在每日清晨或每台手术结束后及每日工作结束后湿式拖地(含消毒液),然后紫外线消毒30~60分钟,每周至少1次彻底大扫除。手术室内每周1 次空气消毒。

【考点 85】用过的布类用品若污染严重,其是HBsAg阳性或恶性肿瘤病人手术用过的布类,需先用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洗涤。

【考点 86】手术区皮肤消毒:以手术切口为中心,周围至少15cm以内的皮肤消毒,目的是杀灭切口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病原微生物。

【考点 87】对婴儿、面部皮肤、口腔、会阴部消毒可用1:1000苯扎澳铵;供皮区可用70%乙醇消毒2~3次。

【考点 88】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及戴好无菌手套后,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都应视为有菌区,不能再用手触摸。

【考点 89】疖的特点是危险三角区的范可引起颅内感染,伴有红肿热痛。

【考点 90】痈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考点 91】急性淋巴管(结)炎的致病菌是β-溶血性链球菌。

【考点 92】丹毒、破伤风和疱疹性口腔炎均需给予接触隔离。

【考点 93】脓性指头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考点 94】脓性指头炎的治疗应是患手和前臂平置,避免下垂而加重疼痛,疼痛剧烈及局部张力大时应在末节患指侧向纵面切开,抗感染。

【考点 95】破伤风的伤口渗出物作涂片检查时,可发现破伤风杆菌。

【考点 96】破伤风的护理措施有①保持安静,减少一切剌激,遮光,防止噪声,治疗、护理等各项操作尽量集中,可在用镇静剂30分钟内进行;②换下的敷料焚烧处理。

【考点 97】破伤风最先受累的是咀嚼肌。

【考点 98】预防破伤风最有效、可靠的方法是注射TAT。

【考点 99】破伤风发作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使用镇静剂。

【考点 100】气性坏疽的前驱症状是发病初期,病人自觉伤肢沉重,包扎过紧或疼痛

 

分享即可查看全文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返回页面

有账号!密码登录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关闭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