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知识点

1.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连续性和阶段性

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

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

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减慢

顺序性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个体差异

体格上的个体差异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显著,青春期差异更大

 

2. 体重: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
2~12岁:体重(kg)=年龄×2+8(kg)

 

2.  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l周岁时达到75cm;2周岁时达到85cm;2~12岁可按下列公式推算:身高(cm)=年龄×7+75(cm)

 

3.  头围:出生时约33~34cm;1岁时为46cm,与胸围相等;2岁时为48cm,5岁时为50cm,15岁时54~58cm(接近成人头围)。

 

4.  囟门:前囟出生时约1.5~2.0cml~1.5时闭合;后囟生时即已很小或已闭合,最迟约于生后6~8周闭合。

 

5.  小儿发音:1~2个月开始发喉音,3~4个月发“啊”“咿”“呜”等元音,6个月时出现辅音,7~8个月可发出“爸爸”“妈妈”的声音,10个月有意识叫“爸爸”“妈妈”

 

6.  新生儿分类

按胎龄分类

①足月儿:指胎龄≥37周至<42周的新生儿

②早产儿:指胎龄≥28周至<37周(<259天)的新生儿,又称未成熟儿

③过期产儿:指胎龄>42的新生儿

按出生体重分类

①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1小时内的体重<2500g者,大多数为早产儿,也有足月或过期小于胎龄儿,其中出生体重<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g称超低出生体重儿

②正常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为2500~4000g的新生儿

③巨大儿:指出生体重>4000g的新生儿,包括正常和有疾病者

按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

①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以下

②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至90百分位数之间

③大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90百分位数以上

 

7.早产儿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

 

8.新生儿溶血病: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

 

9. 小儿上、下呼吸道解剖特点

鼻腔相对短小,后鼻道狭窄,无鼻毛,鼻黏膜柔嫩,富于血管组织,故易受感染

鼻窦

鼻腔黏膜与鼻窦黏膜相连接,且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时易导致鼻窦炎

咽部狭窄且垂直,扁桃体炎多见于年长儿

咽鼓管

较宽,短而直,呈水平位,故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并发中耳炎

喉部

喉部较长、狭窄,呈漏斗形,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发生炎症肿胀,故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窒息

气管及支气管

管腔相对狭窄,缺乏弹力组织,纤毛运动差,所以不但易发生炎症,炎症时也易导致阻塞。右侧支气管粗短,是由气管直接延伸,因此,异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

肺组织尚未发育完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使其含血量相对多而含气量少,易于感染

 

10.1岁以内的婴儿收缩压70~80mmHg(9.3~10.67kPa),2岁以后小儿收缩压可用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计算,舒张压=收缩压×2/3,l岁以上小儿下肢的血压比上肢约高20~40mmHg。婴儿期下肢血压较上肢低

 

11.先天性心脏病分类

无分流型

(无青紫型)

常见动脉缩窄、肺动脉瓣狭窄

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常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

常见法洛四联症,大动脉错位

 

12.小儿血液中白细胞分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两次交叉,第一次交叉出现在出生后4~6,第二次交叉出现在4~6

 

13.终身存在的反射

浅反射

包括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提睾反射到4 ~6月后才明显

腱反射

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提示神经、肌肉、神经肌肉结合处或小脑病变

 

14.小儿时期暂时性反射

反射

迈步反射

握持反射

拥抱反射

觅食、吸吮反射

消失年龄

2~3

3~4

3~6

4~7

 

15.小儿贫血的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血红蛋内(g/L)

120~90

90~60

60~30

<30

红细胞数(×1012/L)

4~3

3~2

2~1

<1

 

16.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脑脊液特点

化脓性脑膜炎

压力升高,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数明显增多达1000×106/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下降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压力增高,细胞数大多在(10~500)×10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在正常范围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细胞数正常,蛋白含量降低)为本病的特征,糖含量正常,细菌培养阴性

 

17.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经粪-口途径传播;从粪便标本中培养出痢疾杆菌是确诊的最直接的证据;

18.结核菌素试验

阴性

无硬结或硬结直径<5mm

阳性

(弱)+

红硬,平均直径在5~9mm

(中)++

红硬,平均直径在10~19mm

(强)+++

红硬,平均直径多20mm

(极强)++++

除硬结外,还有水疱,坏死或淋巴管炎

阳性反应的临床意义:①3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下未接种卡介苗小儿,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愈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愈大;②儿童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成阳性反应,表示受过结核感染,但不一定有活动病灶;③强阳性反应,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④两年之内由阴转阳,或反应强度从原直径<10mm增至>10mm,且增加的幅度为6mm以上者,表示新近有感染或可能有活动性病灶。

 

18.  婴儿辅食的添加

添加方式

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

添加顺序

4~6个月,主要为泥状食物,如米汤、米糊、粥、蛋黄、水果泥等;

7~9个月,主要为末状食物,如肉末、饼干、烂面等;

10~12个月,主要为碎食物,如软饭、面条、馒头、碎肉等

 

19.  小儿用药的护理

抗生素

小儿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抗生素存在一定毒副作用,如氯霉素可抑制造血功能,链霉素能损害听神经

解热药物

常用的解热药物有水杨酸类、对乙酰氨基酚类的退热药物。婴儿期发热时,应多采用物理降温措施,而不宜过早、过多地应用解热药物

镇静、抗惊药

常用药物有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地西泮等。肝肾功能障碍时,应慎用或禁用

呼吸系统药物

小儿咳嗽时一般不用镇咳药,而应用祛痰药或雾化吸入法稀释呼吸道的分泌物,配合体位引流排出痰液

药物剂量的计算

按体重计算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法;按体表面积计算:最准确的计算方法;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不超过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大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1.05

给药

方法

口服给药法为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注射给药法适用于急重症及不宜口服的患儿

 

20.小儿光照疗法的操作方法:将光疗床内的水盆中注入蒸馏水,接通电源,启亮蓝光管,调节床内温度至30~32(早产儿及低体重儿32~36℃),湿度保持55%~65%。灯管距离患儿为30~50cm。光疗前测量生命体征一次,记录黄疸的程度(黄疽部位及血清胆红素值)。给患儿戴护眼罩,脱光衣服,系好尿布或尿裤,将患儿放置蓝光床中。光疗期间,每2小时测生命体征一次,并观察黄疸消退的情况。如选择单面照射时,应每4小时翻身一次,并记录时间。

血清胆红素<171μmmol/L(10mg/dl),可停止照射,光疗总时间遵医嘱执行。光疗结束后应称体重,沐浴,检查皮肤有无损害,眼部有无感染的情况,记录灯管照射时间。保持灯管及反射板的清洁,每日清洗一次。灯管使用1000小时必须更换灯管,保证治疗效果。

 

21.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室条件

温度22~24,湿度55%~65%。床与床之间的距离为1

皮肤护理

保持脐部干燥,每日检查并用75%乙醇消毒,残端7天左右脱落

预防接种

出生时接种卡介苗;出生1天、1个月、6个月各注射乙肝疫苗1次

 

23.服用ORS溶液:一般轻度脱水口服液量约50ml/kg,中度脱水约80~100ml/kg,于4~6小时喂完。服用ORS液时应注意:服用ORS液期间应让患儿照常饮水,防止出现高钠血症;新生儿,心、肾功能不全,腹胀明显的患儿,不能口服ORS液;患儿眼睑出现水肿,应停止服用ORS液,改服白开水

 

24.小儿肺炎的护理措施:室温维持在18~22,湿度50%~60%,空气干燥时,可在室内喷洒水,以维持湿度;氧疗:一般采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1L/min,缺氧明显者可用面罩给氧,氧流量2~4L/min,氧浓度不超过40%,氧气应湿化。

 

25.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措施: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恢复正常饮食。一般起病2周内应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后,可下床轻微活动;血沉正常可上学,但需避免体育活动;Addis计数正常后恢复正常生活。

 

25.  管理传染源:对甲类传染病,城镇要求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6小时;乙类传染病,城镇要求1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24小时;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在检测点内按乙类传染病方法报告。

 

27.麻疹的护理: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处理麻疹高热时,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忌用酒精擦浴、冷敷。体温超过40可用小剂量退热剂;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至出疹后10。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

 

28.水痘的护理措施:阿昔洛韦是首选药物,在发病24h应用才有效;可用物理降温,忌用阿司匹林;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止;易感儿接触后应观察3

 

29. 猩红热的护理措施:青霉素为首选药物;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给予适当物理降温,忌用冷水或酒精擦浴;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连续咽拭子培养3阴性,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隔离至治愈为主;密切接触者需观察7天。

 

30.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措施:局部冷敷可减轻炎症及疼痛;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睾丸炎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或局部冰袋冷敷止痛;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失后3天为止;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观察3

 

31.驱虫药应选择在清晨空腹或晚上临睡前服用。

 

32.蛲虫病的护理措施:每晚睡前用温水洗净肛门及会阴部后涂抹药膏,有杀虫止痒的效果;检查成虫和收集虫卵的方法:每天清晨用透明胶纸外从肛门周围采取样本,检查虫卵,直至虫卵消失后再连查7;患儿睡觉时应穿睡裤、戴手套;患儿内衣裤、被褥等需煮沸,或用开水浸泡在日光下曝晒,连续10;婴幼儿尽早穿满裤裆。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返回页面

有账号!密码登录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关闭

确认